创业类课程思政融合探究

2019-09-10 07:22黄翔
新教育论坛 2019年26期
关键词:课程融合课程思政

黄翔

摘要:高校思政教育长期存在抬头率不高、与专业教育脱节等问题,因此党中央提倡课程思政的理念。本文探究创业类课程思政融合的可行路径,认为创业课程可在创业与人生发展、创业思维与逻辑、机会识别与评价、商业模式、创业团队等模块内容上与思政内容进行紧密融合,并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和及时的效果反馈,使学生在学习创业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自觉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创业实践。

关键词:课程思政;创业课程;课程融合

高校思政类课程长期以来存在课堂吸引力不够的问题,课程的很多内容和中学教材大同小异,很多老师讲课又照本宣科,讲课方式老套,大学生兴趣不大。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提倡课程思政的理念,“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但是长期以来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脱节严重,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两张皮”现象未能根本改变。如何将看似完全不相关的创业类课程和思政类课程进行有效融合,对于思政课来说是解决思政课的痛点,推动它发展的迫切需要;对于创业教育来说,两者融合为创业教育开辟新的领域和新的发展空间。

为了使创业课程与思政课程能够有效融合,首先需要清楚两者为何能够融合在一起,然后需要清楚哪些内容可以融合在一起,最后还需要清楚该用什么方式融合,融合的效果如何。本文系统论证思政融合的理论基础和详细梳理两者融合的内容与方式,构建了“为何融合→融合哪些→怎样融合→融合效果”为步骤和逻辑的融合体系,可以为其他课程融合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为何融合:理清创业类课程思政融合的理论基础

课程融合之前,需要理清创业类课程思政融合的理论基础,夯实创业课程思政融合的根基,以指导具体的融合内容和融合方式。通过理论的梳理,可以发现创业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世界观和价值观是一致的。

创业思维和逻辑认为,我们都生活在高度不确定性的环境里,很难对未来做出准确的预测,因此成功的创业者必须采用效果逻辑,而不是因果逻辑,即根据可承受损失而不是预期收益做出决策。创业者需要充分利用手边的资源及时行动,小步快走,多次尝试,创造出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创业道路。而这跟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观是一致的。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我们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创业思维和逻辑也认为,创业机会的创造过程,也是人的成长过程。这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价值观也是一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改造世界的目的是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正如恩格斯所说:如果让我一句话概括马克思主义的话,就是每一个人自由全面发展。

因此,创业类课程和思政课程完全是可以同向同行,协调发展的。

二、融合哪些:明确创业类课程思政融合的具体内容

创业课程有很多模块,经过初步的梳理,本文认为在创业与人生发展、创业思维与逻辑、机会识别与评价、商业模式、创业团队等模块内容上与思政内容可以进行紧密融合。

在创业与人生发展模块,为了让学生提起对课程的兴趣和学习创业的渴望,一般要介绍高校创新创业课程的由来、创新创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这跟思政课内容介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提出是可以非常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创业课上介绍创业政策、创业与人生发展的关系的内容,是可以和十九大报告精神的讲解同向同行的。

在创业思维与逻辑模块,创业思维提出的前提——高度不确定性环境的内容,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共产主义的阐述,逻辑是一致的,都认为对未来不能准确预测,行为者不是算命先生。效果推理的内涵,其实跟邓小平提出的“摸着石头过河”的论断是一致的,是对创造逻辑更形象化的阐述;跟解释马克思主義理论的实践知识点,是完全可以同时进行的。

在机会识别与评价模块,移情(empathy)是一个重要内容。移情是我们在创业机会识别当中,洞察客户需求的一个重要方法,一个重要的思维方式。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理论解释,移情就是设身处地地具体地研究具体的问题。

在商业模式模块,我们可以用商业模式画布这个描述、修改和设计商业模式的有效工具,在思政课程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等方面的讲解上进行充分地应用。可以让学生用商业模式画布描述和评价这些“商业模式”,并可与其他理念和逻辑,比如美国总统特朗普的施政内容,进行充分比较。

在创业者与创业团队模块,中国共产党老一辈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和成功经验,就是创业者该具备什么素质和精神、创业团队该如何组建、优秀创业团队该具备什么特征等方面内容的典型例子和鲜活呈现。

通过全面梳理创业基础与思政课程融合的具体内容,可以拓宽两者融合的宽度和广度。

三、怎样融合:选择创业类课程思政融合的有效教学方式

创业类课程思政融合,不能硬生生地把两者内容凑在一起。因此我们确定了内容上自然融合、形式上有趣融合的方针,使用充分提问与讨论、游戏式互动、角色扮演、动画展示、设计呈现、主题探究等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快乐学习,自然接受。各融合点上拟采用的融合方式,具体如下表所示:

四、融合效果:探索创业类课程思政融合的及时反馈与效果评价方法

融合的效果如何,需要有正确的评价指标、评价方法和评价工具,及时准确地获得学生的反馈,构建创业类思政课程融合良性循环发展体系。

本文认为,在评价主体上,可分为自评、学生考核和督导评价,对融合效果进行360度考核,以增加评价的客观性和可信度;在评价评价指标和内容上,应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知识点、思政映射点、技能与能力、目标体现、内容结合、成效展现等方面内容进行全面评价;在考核方法和考核工具上,可以使用mita、弹幕等互联网工具,对融合效果和意见进行及时收集。

参考文献:

[1]高德毅, 宗爱东. 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7(01):31-34.

[2]莫亮金, 刘少雪. 从通识课程改革看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J]. 中国高等教育,

猜你喜欢
课程融合课程思政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下日语视听说类与文化概况类课程融合初步探讨
“课程融合”视域下民办高校电气自动化专业渐进式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基于“课证融合”的《外贸单证》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信息技术课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研究
发酵工艺学和生物工程设备课程融合与探究式教学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