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学生的成长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他们是未来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有知识和具有创新精神的群体,面对社会新事物,他们接受能力强。随着我国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影响到我们每一个人。而近些年来发生的大学生网贷事件,甚至是裸贷事件也不断引起社会的关注。
关键词:大学生;校园贷;价值观
校园贷一直是让人们感到愤慨的问题,笔者将对校园贷事件进行分析,从而剖析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困境。
一、大学生校园贷因素分析
当这一事件不断出现在人们面前时,值得我们大多数人进行反思,大学生一个拥有丰富的知识,接受着高等教育的群体。他们本应该是一群有理想、有追求的进步青年,却有一部分靠出卖自己的信息换取贷款。当代大学生进行校园贷,有着多种因素。
1、大学生错误的消费观念
大学生外出聚餐,请朋友吃饭,外出旅游,网络通讯花费较大。大学生的消费构成已渐与社会接轨,但是大学生的收入并未与社会接轨,大学生之间因为家庭因素,他们之间的经济差距很大,作为一群有活力的群体,他们对新事物会产生兴趣,因为时尚性、冲动性、炫耀性会成为部分大学生进行校园贷的理由。
那么进行校园贷的大学生真的有那么穷吗?有媒体报道,年轻的女大学生喜欢超前消费,而自身的收入与消费期望值差距很大。其中他们进行借款的理由多是为购买化妆品、高档电子产品,享受更加优质的生活。大学生校园贷与扭曲的消费观紧密相连。
2、互联网经济的发展
随着中国互联网市场的发展,互联网与人们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中国依靠庞大的用户,傲居世界互联网用户的榜首。当前我国处于消费升级的阶段,网上购物正在逐渐升级成为主流。面对这么庞大的市场,每家公司都想分一杯羹,加上淘宝、京东等电商的发展,互联网经济与人们生活联系越来越紧密。当代的大学生,作为互联网使用者的主力军之一,必然受到互联网经济发展的影响。
3、网贷门槛低,方便快捷
从招商银行第一张面向大学生群体的信用卡的发放,到2009年央行叫停面向大学生群体发放可透支超1000元的信用卡。加上从银行贷款,步骤多,需要父母作为担保人,申请难度大,手续相对繁杂。而网络贷款,无需任何人进行担保,只需要填写一份申请表格,提供身份证和学生证就可以进行贷款。网络贷款审查不严,到款很快,部分网贷平台承诺只要申请马上到款,有的平台甚至无需申请,有个账号就可以进行申请购物。网贷产品以其便利、快捷的特点博得广大大学生群体的欢迎。
4、大学生高估了自身的还款能力
大学生群体缺乏社会经验,他们的消费结构虽接近于成人,但他们缺乏像成年人那样成熟的预支认知,因为他们没有相对稳定的收入来源,对未来收入的预期也是盲目的。如果说成年人进行贷款是考虑了时间、金钱、劳动力等因素的,那么青年大学生群体由于缺乏这方面的经验,在做出网贷的行为时,不一定是理性的。正是因为青年大学生没有形成成熟的价值观,而网贷有其便利性和低门槛的特征,忽略了自身的还款能力,缺乏法律基础及自身的约束,从而诱发其进行网贷甚至是裸贷。
二、校园贷背后的风险
因个人欲望而进行网贷的大学生,在没有充分考虑自己的还款能力的前提下,进行贷款,存在有一定的风险。
1、大学生的消费观念走偏
中国的传统文化一直倡导 “勤俭节约”,在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拜金主义盛行,尤其在媒体的宣传下,年轻学生耳濡目染,金钱至上的消费观念在滋生蔓延。社会变革导致消费观念变化,一些网络媒体中所传递的价值观,花明天的钱,解决今天的事情。进而贷款消费在校园中逐渐盛行,拜金享乐主义在校园内部传播,加之受到一些西方观念的影响,为了钱不顾一切,用不择手段获取金钱来满足自己的私欲,消费观念逐渐跑偏。
2、大学生还款压力大
大学生在没有充分考虑自己还款能力的情况下,因为冲动而进行贷款。大学生的经济支持主要来源于家庭、奖学金、勤工助学、银行贷款,由于银行贷款申请条件和额度有限制,奖学金的金额比较小,学生勤工助学获得的报酬和家庭经济支持可能是大学生的主要经济来源。因为贷款的利率很高,部分贷款月利率达到30%,完全超出了一个大学生的还款能力。一旦还款滞后,就有可能产生大额的附加费用,增加还款压力,不利于学业发展。
3、大学生个人信息容易泄露
网贷平台出现问题的事件屡见不鲜,部分网贷平台利率高出国家保护的20%,如果逾期还款被催款,有可能受到骚扰、胁迫、甚至一些其他行为。大学生群体进行网络贷款是必要填写很详细的信息,包括申请人姓名、学信账号和密码、手机号、所就读的学校院系,还有紧急联系人的姓名和联系方式,进行贷款的银行卡号、支付宝账号等。一些网贷平台不注意保护贷款人的信息,很容易泄露。
青年大学生对网贷缺乏清晰的认识,会因为攀比、冲动等因素进行网络贷款。因为网贷没有纳入良好的监管体系,一旦逾期还款或遇到另有所图的借款人,会对大学生产生不良的影响,给自身的前途埋下阴暗的种子。
三、面对校园贷应当采取的措施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受社会环境、政治、经济的影响,要纠正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走向正确的方向,必须加强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1、高校应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灵魂和旗帜,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1]当前大学生所处的环境面临着各种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挑战,我們在开展大学生的工作时,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人翁作用,采取多方式、多角度的生活价值观激发其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尊重个体的基础上,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使得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2、高校应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引导
改革开放以后,人们逐渐重利轻义,作为象牙塔中的大学生,难免会受到社会风气的影响。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的空间和渠道更加广泛,同时也有不少的负面影响。教育工作者必须对原有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进行改进,使得面向大学生群体的价值观教育能够实现个人目的和社会目的的有机契合,能够顺应大学生的成长规律而进行引导教育。
价值观教育具有很强的目的性,但其目的性只有在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础上代表社会进步方向,才能再构思个人的发展目标,二者没有冲突才是合目的性的。从党的十八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概念,社会主义价值观培育在大学生教育中又提升了一个层面,从原来笼统的意识形态教育,提出了更具体、目标性更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代大学生,作为青年中富有创新意识和拼搏精神的群体,只有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的指导下,肩负国家和民族的使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才能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世界发展日新月异,在这样的环境下,面向大学生群体的价值观教育,更多得应以人为本。“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必须关注他们个体生命的发展,关注他们的正当利益”。[2]对当代大学生进行价值观引导,使他们的人格更加完满,必须关注他们个人的发展,根据环境的改变而做出调整。总之对他们进行引导应该以社会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结合年轻学生个体发展需要,才能使得年轻学生更容易接受,才能收到年轻学生的认可,在平时的工作中才能够起到一定的实效。
3、政府部门加强网贷监管
网贷平台数以百计,大多数平台都是只需要简单的手续就可以贷款,甚至有平台承诺三分钟到款。平台需要的手续仅仅是能够证明你是大学生就可以,只要拥有学生证和身份证就可以贷到钱。可以说各个网络贷款平台为了抢占资源可以说是无底线,这样的无底线能够发生,自然会产生一个利益团体,当金钱无法关进牢笼里,自然会产生恶果。我国的监管部门,责任不清,职责不明,相互扯皮的现象屡见不鲜。只要相安无事,大家日子都好过,一旦出事,就有可能出现无头现象,剩下的就是扯皮,政府监管部门的公信力让民众感到无助。互联网金融消费市场是互联网和金融相结合而不断发展的新兴市场,引领了消费的新方式、新方法,如果没有得到合理的监管,势必会引发一系列有违社会和谐的问题。借贷平台、金融监管机构、相关立法机构及社会相关部门应该多方联动,共同治理不合乎规范的借贷事件,才能够有效遏制类似校园贷事件的不断发生。
4、高校加强新时期大学生的艰苦奋斗教育
当代大学生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和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和美德,是建设社会主义、实现伟大中国梦赋予青年大学生的责任。各大高校要培养高素质的大学生,有必要对大学生进行艰苦奋斗教育。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势必面临国际上激烈的竞争,在基础差、底子薄的情况下,必须依靠全国人民,特别是年轻大学生,进行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当前我国经济处于转型期,互联网经济运作法规和秩序尚不健全,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的大学生中间,很容易被各种不良思潮所影响。目前的教育从小学到大学过于强调成绩,忽略了素质养成教育,生活中追求享受,在经济不能完全负荷的情况下进行网络贷款,增加父母负担。如此情形下,势必会形成不好的风气,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当代大学生的艰苦奋斗教育已刻不容缓。
大学生理应受到更多的社会关注,青年大学生价值观尚未成熟,而受到的外界诱惑较多,应该为他们提供更好的保护。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因为缺乏有效的监管产生一些社会负面影响的产物。从各大银行发行针对大学生的信用卡到各网贷平台无底线的经行校园贷,可以说,大学生群体所产生的高校经济,各商家都想分一杯羹。因为经济发展跟有效监管不能同步,才产生诸如裸贷这样有碍社会风化的事情。追本溯源,在更好的发展经济的情况下,应该加强市场监管,尤其是面对大学生群体的经济行为,更应该进行更加严格的管理。为大学生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我国人才经济才能够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鹏,《当代女大学生价值观取向研究》,《高校辅导员学刊》,2012年8月第4卷第4期。
[2]孟艳,《网络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影响及应对思路》,《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年第11期。
作者簡介:安晓军,男,籍贯:山西临汾,汉,出生年月:1987年04月,学位:硕士,职称:助教,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单位:四川轻化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