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准我国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关键问题

2019-09-10 07:22李建伟
群众 2019年22期
关键词:共治民生现代化

李建伟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十九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就推进“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现代化进行了部署。近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以“全国政策咨询系统干部研修班”学员为对象,就社会治理问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治安维稳与基层治理是当前社会治理的工作重点,党的全面领导、在保障与改善民生中促进治理、依托调解协商解决社会矛盾是我国社会治理的重要经验。未来社会治理面临结构性社会风险,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须继续加强政府治理改革、基础性治理制度建设与成功实践的制度转化。

问卷结果显示,当前我国社会治理的重点是治安维稳工作。在治理领域,受访者对社会治安、社会秩序、应急管理、依法治国、安全生产等政府治理满意度较高,对食药品安全、社会信任、社会公平、社会参与满意度较低。从与社会治理相关的民生事项看,满意度较高的有社会保障、就业,对食药品安全、教育、住房、医疗卫生等还有更高期待。

可以说,我国社会治理已经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然面临诸多困难与挑战,主要表现为:政府治理现代化水平不够高,政府职能转变还有提升空间、政府决策有待进一步科学化、缺乏统一的协调机构;社会治理基本法规不完善,社会治理总体设计、基层治理制度、矛盾化解机制、网络治理法规等还需要进一步健全;三是公众参与社会治理不充分,社会协同不够仍然是当前社会治理的短板;四是基层治理的组织权责边界不清,社区挂牌多、盖章事项多、行政事务多是基层治理中存在的普遍问题;五是各类社会矛盾仍然很突出。调查显示,当前我国社会矛盾最突出的是征地拆迁及其他土地纠纷,其次是社会保障类、环境保护类、医疗卫生类。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应着重推动以下四方面工作。一是加快推进社会治理基础制度建设。重点包括建立多元共治体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完善多方监督机制。二是继续推进政府自身治理水平与能力的提升。打造符合社会治理现代化需求的政府,建立充分发挥社会力量作用的有效机制,提高政府透明度、理清政府职能与明确职责分工。三是坚持在发展中促进治理,及早预防与应对治理风险。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在经济发展中保障与改善民生并推动治理创新是我国实践探索出的成功经验。今后依然需要继续坚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满足基本民生需求、优化收入分配、提升公民素质、增强社会创新活力,推进契约化现代诚信社会建设。同时,针对人口向中心城市过度集中、人口老龄化、收入与财富两极分化等风险要及早进行干预,为社会长期和谐有序奠定基础。四是及时总结各地创新实践并不断转化为制度。我国社会治理实践各地发展水平差异巨大,一些地方相对较早进行了有益的实践探索,大数据+社会治理、政社互动和三社联动、乡贤民约再造等实践创新被认为具有普遍意義,可以进行适度总结推广,将实践创新转化为制度创新。

(作者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

责任编辑:李佳婧

猜你喜欢
共治民生现代化
“多元共治”乐融融
边疆治理现代化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社会共治”中的话语权争夺战
探索代建制 共治团结闸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食品安全共治 各方需依法确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