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群
今年8月,国务院正式印发《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其中江苏自贸区南京片区39.55平方公里,全部位于江北新区范围内,并承担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创新先导区、现代产业示范区和对外开放合作重要平台”的重任。
“入群”自贸区,是江北新区改革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标志着国家级江北新区正式进入与自贸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多区联动”发展新时期。江苏自贸区获批以来,南京片区紧扣“两区一平台”战略定位,深入研究片区内企业和国际人才发展需求,重点围绕贸易便利化、金融创新等领域开展先行探索,全力推动自贸区建设开好局、起好步。挂牌以来,南京片区已新增企业1200余家,新增注册资本超过100亿元,新增基金管理规模超过1000亿元,无人机产业集群、智慧电容创新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先后落地,“自贸区效应”快速显现。
为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当前向好态势,江北新区将坚决扛起国家使命,以对标高水平贸易投资规则引领制度型开放,以政府职能转变和体制机制创新推进制度改革,实施对外和对内制度创新“双轮驱动”。在广泛借鉴先行自贸区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任务,结合南京自身特色,聚焦科技体制改革、新兴产业发展、高端要素集聚、营商环境优化等领域,开展一系列原始创新探索,实现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功能载体创新与制度创新的联动试验和系统集成。作为自贸区建梁立柱的基础性工作,制度创新是一项宏大而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难度大、涉及面广、涉及领域深,既要精心谋划、做好顶层设计,又要务实推进、确保安全高效。为此,南京片区将重点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顶层设计和问题导向的关系、“试错”和“容错”的关系以及自身发展和协同发展的关系,以突破性举措为新一轮改革开放探出路子、趟出经验,充分展现自贸区建设的探索性、创新性、引领性。
聚焦科技体制改革,打造南京的“双自联动”方案。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人才、资本、技术、知识的多要素联动制度创新,为科技创新提供更好的制度保障。上海、深圳、珠海、武汉等地发挥自贸区与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政策叠加效应,在公共技术服务、科技金融、知识产权等领域不断探索创新,形成国内不同版本的“双自联动”方案。2009年,南京市建设国家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工作得到科技部的正式批准,成为全国唯一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近年来,在创新驱动战略指引下,江北新区签约共建新型研发机构63个,孵化创新型企业533家,集聚培育高新技术企业500余家,高标准规划建设高校创新集聚带,制定出台“创新创业十条”等特色政策,成为全省全市创新资源最密集、创新氛围最浓厚、创新成果最丰硕的地区。自贸区新机遇下,江北新区将更加突出创新在发展中的核心位置,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作为江苏自贸区南京片区制度创新的重要目标,加快建设下一代互联网国家工程中心、国家集成电路设计服务产业创新平台、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体系,探索推进职务发明创造所有权、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转变科技创新中的政府职能,强化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打造南京特色的“双自联动”体制,加快建成国际重要的创新策源地,为全国科技体制综合改革探路。
聚焦新兴产业发展,构建与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相适应的监管制度体系。当前,江北新区集成电路和生命健康产业规模已分别突破300亿元、900亿元,明年将全面冲刺千亿元级产业目标,新金融将力争集聚各类金融资本超过5000亿元。“芯片之城”,着力破解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卡脖子”问题,补强集成电路产业链设计服务环节。“基因之城”,将高质量建设国家新药创制示范基地重大科技平台,打造健康服务发展先行区。然而,旧的监管体制和方式无法适应新经济和制造业服务化、知识化的发展需求,需要江苏自贸区南京片区对共享经济、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新产业、新业态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完善进口商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与快速反应监管体系,搭建生物医药集中监管和公共服务平台,开展进境生物材料风险评估,优化生物医药全球协同研发试验用特殊物品的检疫查验流程。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技术优化监管方式,聚焦高科技企业的通关和监管模式创新,将机场货站和监管仓库功能延伸至江苏自贸区南京片区,满足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产业的高效通关、货物安全等需求,同时确保风险防控有效落实。深化金融领域开放创新,加快发展新金融业态,开展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和债券、股权融资支持工具试点,探索金融科技发展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新途径。
聚焦高端要素集聚,实施自由便利的人员管理。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更大力度集聚全球高端要素,全面提升对外开放的能力和水平。目前,剑桥大学建校800年来唯一以大学冠名的海外科创中心已落户江北新区,中德智能制造研究院、加州大学伯克利研究中心、中美生命可持续研发中心等一批高端创新合作项目建设初见成效。依托美国硅谷、英国牛津、德国法兰克福等地海外创新中心和人才工作站,江北新区引进诺贝尔奖获得者2人,集聚各类高层次人才1600余人,吸引留学归国人员超过3000人。为充分实现国际人才自由流动,江苏自贸区南京片区将积极探索国际人才管理改革试点,为在片区工作和创业的外国人提供入出境、居留和永久居留便利。開辟外国人才绿色通道,开展职业资格国际互认,放宽南京片区聘雇高层次和急需紧缺外籍专业人才条件限制。积极构建人才发展平台载体,开展外国高端人才服务“一卡通”试点,建立住房、子女入学、就医社保服务通道,完善人才跨境金融服务。在集成电路人才试验区等现有政策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创新创业激励政策,联合驻区高校试点开展“双聘”制,确保高层次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聚焦一流营商环境,积极打造长三角最优营商环境。法治化、国际化、市场化的营商环境是自贸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突出特点。前期江北新区借鉴全国先进改革经验,全面推进“放管服”改革,在省内率先提出并实现开办企业2个工作日内办结、不动产登记3个工作日内办结、重大产业项目施工许可30个工作日内审批完成的“2330”改革目标,实现审批事项平均提速60%以上。江苏自贸区南京片区设立后,行政服务中心大厅进驻事项近90个,内容涵盖海关、税务、公安、金融、科技创新、社会事务等多个领域,为片区企业提供零距离、全方位、全链条专业化服务。营商环境的优化,本质上要求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而通过制度创新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是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的根本途径。近日,国务院颁布了《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下一步江苏自贸区南京片区将全面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加快建设全国首个法治园区,重点围绕强化市场主体保护、净化市场环境、优化政务服务、规范监管执法、加强法治保障等方面提出一揽子制度创新方案,探索利用区块链数据共享模式,实现政务数据跨部门、跨区域共同维护和利用,促进业务协同办理,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良好环境。
“改革的脚步不会停滞,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江苏自贸区南京片区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始终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在国家顶层设计框架内,在守住稳定、安全、生态、廉政四条底线的前提下,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率先挖掘改革潜力,破解改革难题。以敢为人先的勇气和富于创造的智慧,在制度创新方面作出更大突破,把江苏自贸区南京片区建设成为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高地。
(作者系中共南京市委常委、江北新区党工委专职副书记)
责任编辑:陈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