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上的素质教育

2019-09-10 07:22游宇明
杂文月刊(选刊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场合音量校车

游宇明

有件事,我一直觉得很惭愧,就是在公众场合,无论说什么话,声音都小不下来。我曾跟朋友开玩笑:鄙人不会有秘密,假若有点秘密,只要告诉过一个人,全天下的人都知道,声音大呀。最初我以为是多年做老师落下的职业病。我刚进高校教书那会,常常得上大班课(两个或以上教学行政班合为一班,行话称之为“大班”),教室又无扩音设备,讲授时几乎都是放开噪子喊。后来去国外旅游,发现一些旅游景区总是用中文写着“请勿大声喧哗”,才知道习惯于大嗓门的中国人可不止我一个,也不只是教师。

说话那么大声,并非为了刷存在感,我是个性格稍稍有点内向的人,在热闹场合,从不曾希望别人过多关注我,不过是高声说话成了习惯而已。近年来意识到这个问题,有时注意得好,狐狸尾巴会藏上一回两回,更多的时候则是不知不觉露出了原形。

不良的习惯往往是从最初的被“默认”“放纵”开始的。我们从小就大声说话,很少有人指出这样做有什么不对,只在极个别情境下,比如探望重病亲友,或者在课堂上询问同学什么问题,父母或老师才会教导我们“声音小一点”,至于“小”到何种程度,哪一种情境应该用怎样的音量,大声说话对他人和社会有什么危害,没有人告知,全凭个人悟性。换句话说,在声音上,我们的家庭与学校的教育都做得不够到位。

好在现在有人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近日《钱江晚报》载:2019年上学期期末考前,记者探访杭州市凤凰小学,正是中午时分,学生已经吃好中饭,都在教室默读。记者高跟鞋的“咚咚”声显得很不和谐,只好踮着脚尖走路。原来自2017年起,该校推出“轻声教育”。要求学生在不同场合用相应等级音量说话。比如专注倾听、就餐、集会及公共场合等,要0级音量静无声;课堂上同桌交流,或课间两人交流都要用1级音量悄悄说,尽量不让第三人听到;课堂上当众发言,用3级音量平常说,让全班同学都能听到;在阶梯教室舞台上,用4级音量大声说;户外活动、集会演讲、室外运动比赛,用5级音量放声说……为了配合学校的“轻声教育”,该校大多数女教师都不再穿高跟鞋,改穿声音小的平底鞋。

凤凰小学做“轻声教育”跟校长缪华良的一次海外见闻有关。2010年某天,他在外国一所普通公立小学门口看到,一位校长与全校700多名学生逐一击掌,一一将他们送上校车。孩子们击完掌坐进校车,没有一个人交头接耳,大家都安静地坐着。

我为杭州市凤凰小学的做法叫好。声音是一种交流工具,用得好,益处多多;用得不当,很容易给别人造成心理上的不适甚至伤害。分清场合用不同音量说话,在顾及个人交际的同时,也尊重了别人,体现出应有的礼仪。毕竟我们跟一个人说话,未必与另一个人有什么关系,别人也不一定想听。该小声就小声,该大声才大声,我们说的自由与别人不听的自由才可以兼顾。

人都珍爱自己的羽毛,希望在别人心中留个好印象,想做到这一点,先得学会轻声说话。你长得再帅,能力再强,再吸引他人眼球,如果在公众场合大声喧哗,难免遭人轻看。相反,一个人其他条件未尽人意,但他說话的音量恰如其分,为人处事善解人意,别人往往会产生春风拂面的感觉,潜意识地对他生出赞许之心。如果我们每个人都体悟到“轻声”的重要性,并及时落实到自己的舌头上,我们的国民整体素质就会得到一定的提升,我们的民族自豪感也会增强。

国民素质教育任重道远,企望一天建成罗马是不现实的,但只要我们高度重视,先从说话的音量调控等相对容易的事情入手,然后一步一步挺进,再艰难的事也会变得云淡风轻。

猜你喜欢
场合音量校车
实用小技巧Windows 10音量调整更智能
解放手机的音量键
双峰:校车集体“体检”
第一个上校车的人
坐校车
全面管理应用程序音量
正统的场合
正统的场合
正统的场合
不同的场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