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艳
时代在进步,教育技术在不断更新,多媒体辅助教育技术正以令人始料未及的速度渗透课堂教学,越来越多的教师将多媒体带入课堂教学之中,这给我们农村语文课堂教学更是注入了一汪源头活水。我们沿袭了几千年的“一根粉笔,一支鞭,一篇课文讲两天”的教学模式。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既可以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又可以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如何运用好多媒体教育资源,是关键问题,现结合教学谈一下我的一些做法。
1 利用多媒体,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如在教学白居易的《忆江南》时,为了激发学生对古诗美的理解。我设计制作了能体现诗情的课件,并选取了古琴曲作背景音乐。上课初,我先以一张配有诗文的电子幻灯片呈现教学内容,在具有古风古韵的音乐声中,我动情诵读全诗,激起了孩子学习的热情,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在理解诗意时,我演示了课件。在太阳缓缓升起,遍地开放着鲜艳的花朵,春光水碧,红花像燃烧的火焰的画面出现时,学生眼神中透露出异彩,不但对诗意的理解了然于心,而且感情得到了升华。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这篇课文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将黄河两千年来决口一千五百多次,改道二十六次,含沙量,下游悬河,无限制开垦放牧,绿色植物遭严重破坏等震撼学生心灵的文本内容通过网络下载和多媒体课件展示给学生,充分唤起学生兴趣,并使这种兴趣维护在语文课堂教学的始终,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发挥自己的自主性,从而使学生具有最快的速度,最清晰的思路,最好的途径对文本进行理解和掌握。
2 利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阅读的实质在于培养学生运用民族语言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要从阅读中获取相关的信息,就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展开对阅读内容的思考和讨论。教师就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来实现教学目标。首先,教师要结合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利用信息技术把学习内容制作成课件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和吸收学习内容。其次,由教师引导,坚持学生的主体性,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然后,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回顾和评价整个学习过程,对于不足之处进行分析总结。
具体来说,在解读一篇小学语文课文,首先要从课文的朗读入手。通过朗读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之后在进一步的理解其中的内涵。要了解其中的内涵先要对课文内容进行分析,教师要制作出最能够体现课文内容的课件,通过课件的展示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其次,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拓宽教学内容。并结合课文内容把学生分为成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利用信息技术查阅相关的资料并制作一个资料集。然后,由各小组推选出代表对本组搜集和掌握的内容进行汇报,这样能够使学生更深入的了解课文内容。最后,评价总结,在各小组汇报完之后由教师和各小组学生对其进行评价,这样能够使学生对课文有个更深的理解。
3 利用多媒体,增强学生写作的兴趣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会发现有许多学生怕写作文。为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选用视听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有了兴趣,产生了写作欲望,才能用心作文,从而提高作文教学效果。如在母亲节前,让学生写《我的好妈妈》《妈妈,我想对您说……》等作文,学生容易写空话、套话。为此,教师安排在《世上只有妈妈好》的乐曲声中,让学生观看VCD碟片中转录的《懂你》。那朴实而真挚感人的画面及凄婉动人的音乐强烈地冲击着学生的感官,他们完全进入了角色,写作的欲望被激发,纷纷拿起笔,将心中对妈妈的爱尽情地倾诉出来。这样,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适时运用多媒体形、神、色、情并茂的特殊功能,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共鸣,让他们始终处于兴奋状态,注意力集中,不断地将间接经验内化為直接经验和表象,丰富了写作素材,使“巧妇”常为“有米之炊”。再如写景文章的训练中,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家乡的美丽景色。平时近在眼前的景物以最佳视角出现在学生面前,不禁让学生产生“不识庐山真面目”的赞叹。此时,适时要求学生选择所熟悉课文的格式进行描写,不仅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所选课文的行文特点,而且锻炼了其写作能力,也使学生对家乡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体验。这样,做到了课内向课外拓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
信息技术将多种媒体形式组合,具有各方面的优势,若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把信息技术与常规的教学手段相结合,巧妙地运用信息技术,一定能够在教与学之间架起科学的桥梁,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发挥语言教学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作者单位:河南省焦作市马村区东韩王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