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政和
我的舅姥爷从小命途多舛,六岁时,慈母见背。幸而家中还经营着一家丝行,家境殷实。他从小聪慧过人,卓尔不群。生逢乱世,舅姥爷一腔热血,决心投笔从戎,报效国家,十九岁那年他考进了黄埔军校。
听外婆说,舅姥爷平日里读书十分用功,无论在哪里上学,他每天晚上都坚持看书。当时没有电灯,就点起红蜡烛照明,长长的蜡烛,他每晚必用去三五根,深宵灯火“漂白了四壁”。那些年的刻苦学习为舅姥爷的人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他谋取了国民党军队中连长的职位。当上军官的他,头发梳得整整齐齐,脸庞棱角分明,眼睛炯炯有神,英气逼人。我没有茨威格的文采去形容他的眼神,但毫不夸张地说,舅姥爷的眼神绝对可以和托尔斯泰犀利的目光相匹敌,给人留下精明干练的印象。他身材高大,终年不变的是一身灰色棉布裁剪的中山装,虽连年征战,他的衣襟却从没有一丝褶皱。他的枪法奇准、弹无虚发,一把闪亮的手槍常别在腰间,去太湖边打野鸭,也是极简洁的“砰、砰”两声枪响,两只鸭就立刻躺在湖面上了。
舅姥爷有勇有谋,带领的军队亦骁勇善战,在苏北的抗日战场上出生入死、浴血奋战,保护着战火纷飞中的老百姓。一次行军时,他在途中遇见了一个被父母遗弃、患有眼疾的小男孩。舅姥爷觉得这个孩子可怜,不顾当时条件艰苦、自己尚未结婚,毅然决定收养他,并且一直带在身边。抗战结束后,蒋介石发动内战,作为军人的他不得不在战场拼杀。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舅姥爷在福建被解放军俘虏了,收养的男孩也被迫在当地扎下了根,他即是我的大舅。
很快,舅姥爷被送进了监狱。不像其他政治犯,他只提出了一个要求:饭可以不吃,觉可以不睡,但是报纸和收音机不能少。他仍像少年时期一样喜欢学习,关注新闻———在狱中坚持每天读报,收听时事新闻。我不知道当年舅姥爷从一个薪资丰厚,腰佩双枪、神气十足的国民党军官沦为阶下囚后是什么心理状态,但是出狱后的他给我的印象一直是积极向上的。出狱后,他没有叶落归根,而是选择留在了福建,做了一名教师,勤勤恳恳教了几十年书,桃李满天下。
舅姥爷的一生是充满传奇色彩的。虽然他已离开我们多年,但是他的刻苦好学、有勇有谋、善良慈爱依然令我敬佩。
教师点评
这是学生学习八年级上册《学写传记》这一单元后的一篇习作。小作者根据外婆的介绍写了舅姥爷跌宕起伏、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开篇精要概述了舅姥爷的履历,接着介绍了他的勤奋好学,穿上军装后的外貌,身怀绝技等。小作者写人的技巧可圈可点,首先,概述中有细节描写,在写外貌时着重写了眼睛这一细节,以此突出舅姥爷精明干练的个性特点。其次,点面结合,突出典型事件。重点写了他行军途中收养大舅、入狱后坚持学习等典型事例,表现了他的慈爱善良、热爱学习等品质。舅姥爷的人物形象较为丰满立体,归功于小作者善于选取舅姥爷传奇一生中的特色素材,这也是写人物传记的关键。
(潘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