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亚伟 李康 尤雅静
关键词:中国传统武术;社会价值变迁;传承与发展
一、近代以前中国传统武术的传承与发展
(一)武术文明的传承与发展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悠久文化传承,中国武术也随着中国的发展而不断地进化与更新。在中国武术的发展历史中吸收了五千年中国文化中的精华,使得中国武术成为一枚独立的瑰宝绽放在中国文化之中。在中国武术的发展中,渐渐地由肢体运动向思想的升华转变。转变的过程中,中国古老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促使人们向自然万物学习,去模仿自然界中的生命的动作使自己去感悟自然,感悟天地,进而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道家作為中国最古老的宗教,对中国武术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对中国武术的发展方向有着深刻的影响,道教中的肯定自我和对“柔”的理解,使得中国武术不仅丰富了项目种类,更是在思想层次丰富了中国武术文化。两汉时期,佛教流传入我国,并在魏晋时期得到发展。佛教文化受到中华民族的认同并且与中国武术的发展之间相互纠缠,在佛教文化中,一切都可以以“缘”来解释,并且认为人的一生就是一场修行,以“修”来引导人的一生。而习武也是一场修行,外而修身,内而修心,在习武的过程中不仅仅对人的身体进行锻炼,更重要的是对人的内心进行磨炼与拷问,从而使人更加的“圆满”。
(二)近代以前中国武术的社会价值
中国武术的雏形在先秦时期便已经显露出来,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防止民众造反、再起兵事,便禁止民间私藏、私造兵器。秦汉时期的“角抵”活动非常盛行,内容也愈加的丰富,但此时的这种运动已经不再是一种相互搏杀的手段,而是一种具有表演性质的活动,中国武术在社会民众中逐渐的发展起来,初步显现出了中国武术的社会价值。剖析武术的价值主要从两个方面:一个是作为军事技术在军队中广泛应用,锻炼军队来抵御外敌和为统治阶级服务;另一方面就是作为在民众之间流传的运动技术,在这一方面无论是作为强生健体的方式还是作为社会娱乐而存在,又或者是对习武之人的思想层面的“修行”,都是作为服务于社会群众而存在的。
二、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期间的武术发展
(一)军事洗礼中民间武术的发展
随着鸦片战争炮火的燃起,西方文明用坚船利炮撕开清朝的防线,战争也随之而来,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失败让国人认识到了西方文明坚船利炮的威力,一部分清醒的仁人志士开始主张变革,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和工业技术,如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同时,清王朝的统治者在自己的统治地位受到威胁的情况下愈加的限制民间武术的发展,但在社会动荡不安之际,人民群众对习武的需求愈发强烈,民间武术也进一步的发展起来。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显露出了武术在枪炮战争中的渺小,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更是将武术在军事战争中的坚持彻底击溃。
(二)中国武术中爱国精神的显露
甲午中日战争之后面对国内动荡不安的国情及学习西方列强军事技术的强国政策,中国的有志之士经过了深刻的思考,他们认为要想改变中国的现状,仅仅学习西方列强的军事与工业技术是远远不够的,还要从精神层面上激发人民群众的爱国精神,塑造国人坚强不屈、坚韧不拔的品格。梁启超、张亨嘉等人就明确提出国人积弱、无勇的品性是一败再败的根源,要想取得胜利首先要激发国人的血性,以铁血之士铸造民族之魂,才能吹起胜利的号角。
三、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武术的价值表现
(一)改革开放之前的中国武术的社会价值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新中国成立初始之际,各国都百废待兴,为响应以体育唤起世界活力的号召,中国传统武术被划进体育的范畴之中,以竞技体育的方式走进了世界人民的眼中。武术成为了展现国家实力的一种方式,中国传统武术的社会价值则体现在以竞技武术展现中国国力的比赛中。
在1966年开启的文化大革命中,体育赛事被认为是一种功利主义,中国武术的发展乃至于中国体育的发展陷入了停滞时期。
(二)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武术的社会价值
改革开放以后,肃清了国家前进道路上的思想阻碍,中国的发展步入了正规,国家的体育发展也迎来了新的方向。1978年的全国体育工作会议上讨论的《全国体育事业发展规划纲要(草案)》中明确提出了对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要求。在国家发展体育事业的政策下,中国武术也再一次的焕发了生机,中国开始举办各种的武术比赛,并开始走向国际的舞台,使得中国武术的发展也愈发的蓬勃起来,学校武术,大众武术和竞技武术也随之发展起来。
四、结论
中国武术伴随中国的发展而成长,在不同的社会形态展现出不同的社会价值。在封建社会中中国武术一是作为培养统治阶层武装力量的一种手段,是军队交战运用的主要内容,二是在民间的发展,成为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的一种娱乐方式和生活需要。在清王朝末期中国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形态,在此期间由于外国坚船利炮对中国军队的碾压使得中国武术退出了军事战场,仅仅作为一种训练方式存在于军队之中,其社会价值更多的表现在民众的“尚武精神”和“爱国精神”中。在当今时代,中国拥有一个自由、民主的社会,中国武术的社会价值主要表现为通过竞技武术表现出中国武术的独特魅力,进而展现出中国的国际实力和国际魅力。
参考文献:
[1]袁金宝.当代中国武术社会影响力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
[2]李岩.近代以来中国武术价值观的变迁研究[D].苏州大学,2016.
[3]温搏.当代武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D].福建师范大学,2009.
[4]刘延坡.近30年来武术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
[5]吴松.中国武术的艺术理论研究[D].苏州大学,2011.
[6]张旋.对中国传统武德的诠释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17.
[7]李印东.武术释义[D].北京体育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