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丹
关键词:体育旅游;AGIL模型;功能
一、体育旅游的界定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实际上也成为未来中国旅游业发展的最大背景和前提。从大的视角看,“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样也意味着中国旅游业发展将同样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随着中国的崛起,必然会带来中国旅游业的崛起。而体育旅游作为一个新兴的商业与产业热点,近年来受到各界广泛的关注。
随着各类政府政策的出台,各界学者对于体育旅游的研究的也日益兴盛,但对于体育旅游的概念的界定尚未明确。汪德根(2002)认为,体育旅游是以体育资源和一定的体育设施为条件,以旅游商品的形式,能为旅游者在旅行游览过程中提供融健身、娱乐、休闲、交际等各种服务于一体的经营性项目群。谭白英(2002)认为,体育旅游即以非赢利为目的,离开家庭所在地,前往某一目的地参与或观摩相关体育活动为主要内容的主题旅游,具有集体竞技与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特征。孙东敏(2002)认为,体育旅游不仅是指以从事各种体育娱乐、健身、竞技、康复、探险等活动为内容的旅游,还指体育专业人士或体育爱好者以参与和观赏体育竞技、参加体育大会及体育交流等为目的的旅游。李香华(2002)从游客行为出发,将体育旅游定义为体育旅游是指游客借助各种自然资源并通过旅游而获得心理满足和身体健康的活动。2000年上海辞书出版社的新版《体育大辞典》对体育旅游做出解释:体育旅游是以欣赏、观看或参与体育活动为内容的旅行游览活动。
综上所述,更多学者是从体育旅旅游的资源、旅游目的地为出发点对体育旅游进行定义,本文认为想要定义体育旅游,不仅要了解体育旅游的内涵部分还需要了解其外延部分,以及了解体育旅游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
二、基于AGIL模型的体育旅游功能分析
体育旅游的AGIL功能分析
党的十九大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做出全新判断: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更大程度对应的是社会交往、尊重、自我实现的阶段。体育旅游作为一个集健身、休閑、娱乐等为一体的新兴产业,在该阶段人民对于社会交往、尊重、自我实现的目标中以及社会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体育旅游的AGIL功能也包括适应功能、目标达成功能、整合功能、潜在模式维持给功能。
(一)适应功能
任何系统要生存下去,需要适应周围的环境,因此系统和周围环境时刻进行着多层面的能量交换,通过这种交换获得维持社会系统存在的资源和能量。就体育旅游参与主体而言,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使得人们的休闲时间增加,让人们有能力、时间参与到体育旅游中。
(二)目标达成功能
目标达成功能表现为一种过程,包括确立目标和组织社会成员为实现这一目标而付诸实践。体育旅游的产生源于人们闲暇时间以及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以及人们对于身体健康以及休闲娱乐的认识的提升。人们参与体育旅游的目标并不只是为了身体的健康以及娱乐,更为重要的是在精神层面的自我满足、对于优质的闲暇生活品质的追求、亲子关系的强化、以及对于不同习俗文化的体验。
(三)整合功能
整合功能是通过适当的情感联系实现的,在整合过程中的情感联系不必取决于利益获得和某种目标的实现,因此具有一定的超功利性质。而对于体育旅游的整合功能体现为一种社会化的功能,主要体现为人们通过参与体育旅游和不同的人进行接触与交流,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联系。
(四)潜在模式维持功能
帕森斯认为社会系统是动态变化的过程,在系统运行过程暂时中断即互动终止时期,原有的运行模式必须完整的保存下来,以保证系统重新开始运行时能照常恢复互动关系。在体育旅游中,这种潜在模式的维持基于一种文化的影响。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国家行政学院文化政策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祁述裕认为“文化、旅游、体育三大产业融合发展应坚持以文化创意为引领,通过旅游和体育这种载体,来彰显一个民族、一个区域价值理念和精神,来获得社会和市场的认同”。
三、结语
体育旅游是伴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应用而生的,展现了人们对于健康、高闲暇生活品质、亲子关系的强化、以及精神愉悦等的追求。本文通过AGIL模型分析了体育旅游的功能,发现其涵盖了个人功能和社会功能,表现为经济功能、健身功能、娱乐功能、身心放松功能、社会交往功能以及推动社会稳定发展的功能等。体育旅游作为一个兴欣的产业,其在系统中的作用远不及此,在体育旅游不断规范性的发展中将展现更多潜在的功能。
参考文献:
[1]汪德根,陆林,刘昌雪.体育旅游市场特征及产品开发[J].旅游学刊,2002(01):49-53.
[2]谭白英,邹蓉.体育旅游在中国的发展[J].体育学刊,2002(03):22-25.
[3]孙东敏,路紫,王佳.河北省发展体育旅游的前景分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2(02):198-202.
[4]李香华,钟兴永.我国体育旅游研究进展与分析[J].湖南社会科学,2002(04):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