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质与创新:三种广西本地英汉翻译教材的对比

2019-09-10 07:22:44张晓雁
信息技术时代·上旬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英汉翻译东盟教材

张晓雁

摘要:文章对三种由广西学者编著的以东盟为主题的英语翻译教材进行了对比分析,正确认识翻译教材在促进翻译能力建设中的作用。

关键词:英汉翻译;教材;东盟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中国与国际社会的联系全面扩大和深入,对于翻译人员加强和提升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翻译能力建设,除了勤学苦练的精神和科学的方式方法,还必须有适合的教材与之相配套。

2004年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广西南宁举办,迄今已经连续举办了15年,在国内外,特别是在东南亚产生了重要的和积极的影响,以此为契机,广西本地高校教师和翻译从业人员编著了一批实用性的英语口译教材,本文拟对其中的三种比较有代表性的教材,即《广西口译实务》(主编:杨棣华,广西教育出版社,2006年8月第1版)(A)、《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英语口译实务》(主编:杨棣华,天津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第1版)(B)、《东盟主题英语》(主编:刘玉梅、林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6月第1版)(C)进行梳理和分析,正确认识教材在翻译教学中的作用。

三种教材体现出如下一些特点:

主题鲜明:与国内比较常见的口译教材,多从技能的角度进行内容安排,相关专题适用面较宽,针对性相对粗放的特点相比,三种广西教材能够紧密结合地域特色,以及广西作为中国和东盟合作的重要前沿出发,着眼于地缘关系,从多角度、多层次、多领域设置相关内容。如A通过对广西参与中国—东盟博览会的相关对外活动的实际来组织内容;B侧重体现中国、广西与东盟国家在农业等十大优先发展领域的合作交流;C着眼于人文角度,从文化旅游切入,全面展现广西与东盟国家的相关内容。

彰显时效性:中国自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及举办上海APEC会议以来,出现了一股以上海本地推出的上海中高级口译证书为代表的强劲的翻译热潮,同时推出的相关口译教材对此后的同类产品在形式、内容、体例和编排上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广西作为经济和教育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能够抓住中国与东盟合作的有利时机,借鉴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开发口译教材,不仅体现了当地翻译界的责任担当,也反映了解决实际翻译问题的迫切意识。三种教材都能着眼于广西的实际情况,结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作为中国与外国签署建立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区这一重大题材,以及相关的经济、人文领域,体现时代的特色,比较容易引起学习者的共鸣。

实用性突出:作为主题性和针对性很强的翻译教材,实用性是其重要的特征。A的面世,正值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广西举办之初,相关的翻译工作尚属空白,因此编排了很多实用性的知识内容,如外事接待、商务宴请、游览观光、项目洽商等;B和A系同一主编,都以实务为标题,因此也结合中国与东盟合作的实际进展,特别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深入建设,提供了相应的内容,甚至有一些常用的实际翻译工作需要的联系方式,不仅有助于模拟翻译的工作环境,增强仿真效果,同时也具备了实际的参考价值;C充分考虑学习者的实际水平,采用了短小精悍的英汉双语对照形式,难度适中,所提供的材料紧扣广西和东盟十国的实际情况,信息密集,内容翔实,能够在提升语言水平的同时,极大丰富相应的百科知识。

编排合理,循序渐进:每一套翻译教材,其自身就是一套系统性的指导文件。A分成14个单元,将常见的外事活动的工作流程进行合理的分解,同时将每个单元的内容从词汇、句子、对话、段落进行递进式的编排,并提供相关的阅读和参考答案;B根据口译工作注重实战的特点,将全书15个章节各自分成Preparing,Performing和Packaging三大板块,在此基础上又进行细分,使口译教学的新理念和新方法能够充分地贯彻其中;C以阅读材料为主,但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还增加了丰富的多媒体内容,同时内容的设计以概况、文化、主要城市、旅游、教育、美食和商务礼仪来联动,并设置有模拟旅游的环节,通过宗教圣地、名城震撼等八个环节来充分体现所学习内容,形成了教材的立体化模式。

凝聚集体智慧:这三种教材无一例外都是来自中外的翻译人员、教师和专家的集体智慧的结晶,如A和B都是依托广西促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人才小高地翻译人才培养所开展的项目成果,结集了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举办地南宁所在的广西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外事办公室、广西国际博览事务局相关的翻译教师骨干、翻译人员和外国专家共同完成;C则是地处世界旅游名城桂林的广西师范大学、桂林电子工业大学和地处北部湾国际经济合作前沿地带钦州保税港区和中国—马来西亚产业园的钦州学院(现为北部湾大学)相关翻译教师和翻译专家,依托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的共同努力的优秀成果。

存在不足:虽然这三种教材在主题和内容上都侧重东盟国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填補了国内翻译教材的空白,而且从整体上形成了一种呼应和延展,能够较好地提升培养相关口译人才的效率,但也存在着比较明显的短板,如相关内容虽然来源于实战,但对技巧的提炼有待提升;所采用的书面和口头材料仍以传统以英美为代表的主流英语为主,缺乏对东盟国家英语语言特点的详细描述和案例分析,而这是面向东盟翻译的一个重要的内容,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教材的特色。

通过对比,教材在翻译能力建设和提升的整个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主导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主要体现在:

实施进行总体规划:翻译学习是一个复杂和漫长的过程,涉及的因素也比较多,但在有限的时间内,应该对相关的工作进行规划,设定目标,以便于测量是否达到了相关的学习目的。

对学习的内容进行设定:翻译涉及语言转换,而语言是一切人类活动的基本载体,事无巨细,如果不加以内容方面的设定,或内容过于宽泛和随意,则使得翻译学习没有明确的范畴,或与翻译的工作实际产生脱节,对实践难有真正意义的指导和帮助。

对教学进行系统性合理安排:教材的使用者包括教师与学生两个方面,对教材产生直接的接触,其难易度和编排是否合理,在很大程度上对翻译学习产生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

对课外学习提供指导和帮助:翻译学习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习的空间和时间需要在课堂外不断地拓展,教材除了在课堂上或规定的学时内对学生发挥引领作用以外,还有必要进行适当的拓展,以期在课堂外为学习者提供指导和帮助,如设置配套的思考题、练习题和其它学习资源等。

有鉴于此,翻译教材在保持基本能力建设的传统的同时,也需要强调创新与特色的同时,才能真正有助于提高翻译学习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杨棣华.广西口译实务[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6

[2]杨棣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英语口译实务[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9

[3]刘玉梅、林澜.东盟主题英语[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英汉翻译东盟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高校英汉翻译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0:42
英汉翻译中的文化负迁移
中国和东盟经贸关系前景展望
中国—东盟物流便利化研究综述
中国与东盟纺织品出口竞争力比较分析
对外经贸(2016年8期)2016-12-13 03:20:33
中国—东盟背景下广西地区大学英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的问题和对策
大学教育(2016年11期)2016-11-16 19:3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