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纳
现阶段随着国家对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不断重视,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相继出台《财政部关于修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决定(财政部令第100号)、《财政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指导意见》(财资[2015]90号)等规章制度,对公立医院国有资产管理要求越来越高。国有资产管理职能部门对公立医院占有、使用,运转低效、超标配置、与履行本单位职能职责无关且不能调剂确认为国家所有的资产,列入重点管理闲置资产范围,因此如何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益,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是当前公立医院国有资产管理的核心任务。
一、加强公立医院国有资产使用效益管理的必要性
(一)《国务院关于2018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综合报告》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提出“规范资产配置使用,提升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效能”工作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总量巨幅增长的情况下,国有资产管理存在闲置与配置不优、使用效率不高等问题,管理职能部门将这些不平衡问题作为国有资产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进行专项整治。
(二)公立医院隶属卫生部门管理下的事业单位,作为政府投入的公益性医疗机构,承担着健康中国的历史重任,其国有资产属于国家所有,为了提升人民群众的就医感受,政府加大对医院的硬件和软件方面财政投入,用于更新和购置先进的医疗设备,改善人民群众医疗和住院条件。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医疗卫生机构属于资产规模大,资产类型密集型的行业之一。随着医院国有资产总量日趋增大,资产构成形式也越来越复杂,尤其是临床应用新技术医疗设备,其技术先进、种类繁多、专业性强,进而资产管理难度越来越大,医院传统的资产管理模式已不适应现阶段新的资产管理工作,需要建立规范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提升医院国有资产运转效能,避免资产低效使用,进而实现国有资产使用效益最大化。
二、目前公立医院国有资产使用效能存在的问题
(一)公立医院资产管理不够规范
国有资产管理职能部门对公立医院资产管理工作要求的深入,公立医院在国有资产流失等方面取得一些成效,但管理理念还是被传统资产管理思路所束缚,部分公立医院没有按照国有资产实物管理和效率管理深度结合的原则,建立科学规范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监督机制,以及行之有效的资产管理机构,配置、使用等管理制度和内控制度,直接造成国有资产的管理和使用相脱节,资产管理松散、配置不合理、使用效率低、处置随意和流失等现象时有发生。
资产从申请、配置到处置各环节上,其中某环节出现管理疏忽都会导致账实不相符的情况,比如,部分公立医院存在大量的账外资产。部分公立医院存在修建年代较早的房屋等国有资产,因历史遗留问题未取得记账的原始单据,由于缺乏国有资产管理意识,产权登记不及时,这部分资产长期处于无登记入账状态,导致资产账与财务账严重不符。在配置环节,存在个别公立医院接受企业或个人捐赠的达到固定资产标准,单位价值较高国有资产,由于管理疏忽未及时将资产登记入账,长此以往形成账外资产。在处置报废环节,使用部门只重视实物移交而忽视报废所需审批资料的完善,导致手续不齐全,无法通过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审批。
特别是国有资产使用效能管理方面缺乏严谨的监管机制,部分医疗机构设备超标配置上,不结合医院自身实际,缺乏充分的可行性论证与经济效益的分析,盲目追求“高大全”,配置病人需求少,设备使用率低的高端大型设备;医用耗材等医用资产浪费严重;部分普通医疗设备超量配置,长期闲置未用,或设备使用不当,维护不及时,加速老化,导致使用效能低下。
(二)资产动态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
在智能化的发展趋势下,对资产信息化管理水平要求越来越高,随着公立医院国有资产总量的增长和资产数据复杂化,我国信息化建设较好的公立医院逐渐实现了国有资产的现代化管理,但是由于在个别地区差异和现代化管理意识转变的过程中,部分公立医院特别是基层公立医疗机构在开展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由于资产信息化管理人员缺乏,资金短缺难以投入更多的资源进行信息化的建设,信息化管理的滞后造成公立医院的国有资产使用效率不高。
三、提升公立医院国有资产使用效能的改进建议
(一)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体系建设,最终实现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相结合、实物管理和价值管理相结合。公立医院在国家资产管理职能部门的指导下,完善国有资产从配置申请、采购计划、招标采购、资产验收、新增资产入账、资产出入库、日常使用变动、维修维护到资产处置的规范操作,建立从“全入口”到“全出口”的国有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机制,结合各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内部控制制度和流程,强化预算管理和绩效评价机制、确保资产安全和有效使用。
(二)落实资产使用责任到医院归口管理部门或岗位、明确医院国有资产各部门相关职责权限,形成统一的管理体系。资产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做好资产实物和账务入账管理;成立专门资产管理领导小组,负责资产购入可行性论证及大型设备跟踪分析与评价,通过成本、效益分析,约束设备运行和耗材规范化使用,将国有资产利用率指标纳入效益分析指标进行综合评估,指定运行保障部门负责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进一步提高部门和职工资产使用效能的积极性。
(三)政府财政部门和公立医院为贯彻党的十九大关于“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战略部署,公立医院新增资产配置纳入政府财政全面预算管理中,预算管理对国有资产管理进行有效监督,不但能真实反映资产预算管理的执行情况,从中发现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并督促其完善,在设备配置上,有利于医院对资产时间价值和自身经济实力和实际需要综合平衡,充分发挥资产使用最大效能。
(四)加强资产信息化建设,落实国有资产共享共用机制。国家卫生计生委《预算管理单位国有资产使用管理办法》提出,对国有资产实施动态管理;组织实施国有资产管理的绩效考核,推动大型仪器、设备等资产的共享共用和公共平台建设,以及国有资产共享共用机制的建立。
目前各级公立医院还未全面建立相应的资产共享共用机制,一部分公立医院闲置或者超年限但使用的医疗设备长期缺乏有效管理,不是消极堆弃就是直接报废,极大降低国有资产使用效能。而另一部分特别是基层无等级的公立医院受医疗技术水平和人员培训不足的因素限制,对医疗设备需求长期无法满足,继而影响对当地患者诊疗准确性,由财政部门、主管部门组织和推动各级公立医院之间长期闲置、低效运转和超标准配置资产的进行调剂,建立整合、共享、共用机制,可以极大缓解医疗设备需求的不均衡,发挥资产使用效能最大化。医院内部不同部门之间也要加强资产调剂和共享共用,通过闲置办公用房和設备等资产的再利用,切实盘活资产存量,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公立医院建立资产管理信息化共享平台的建设,实现资产从采购、使用到处置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国有资产信息化的管理、统计、查询、分析、决策功能一体化,帮助我们提高国有资产管理科学化、现代化。信息共享平台的建立促使国有资产相关联间管理更加规范,政府资产管理职能部门对公立医院资产的配置审批流程、使用状态、处置流程等资产全过程各环节逐步达到精确化管理,医院资产使用部门在资产信息化共享平台上可以准确查询本部门的资产使用现状,医院资产管理部门通过信息管理平台数据统计分析,能够实时发现医院内部有无闲置资产和低效使用资产问题,资产信息化水平提高,捉进了公立医院国有资产在部门、医院之间调剂,整合惚贡资产合理配置,提高资产使用效率,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确保国有资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