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空间治理与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研究

2019-09-10 07:22尹俊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领导权意识形态

尹俊

[摘 要]加强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是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传播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坚持积极正确的价值导向,实现对全社会民众的思想整合和舆论调控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说明了意识形态工作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新形势下,特别是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带来严峻的挑战。我们党只有适应网络开放性和离散性的特点,与时俱进地转变观念,创新管理方式方法,才能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

[关键词]意识形态;网络空间治理;领导权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071(2019)06-0044-07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充分反映了意识形态工作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当下,网络信息的迅猛发展,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带来了新的境遇和挑战。网络成为西方敌对势力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一个重要突破口,也往往成为舆情发酵、错误思想传播的一个策源地和放大器。当前人们思想观念取向的多元化,加上互联网的推波助澜,影响和弱化了人们对于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因此,在新形势、新环境下,尤其是在网络治理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如何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进行建设和把控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一、网络空间治理及意识形态领导权

网络空间治理比较权威的界定是2005年突尼斯峰会所做出的,即的“政府、私营部门和民间社会根据各自的作用制定和实施旨在规范互联网发展和使用的共同原则、准则、规则、决策程序和方案”。由于互联网的兴起,人们现实中的生活和思维空间领域大大地拓展到了包括虚拟网络社会在内的空间领域,并已经成为人们现实生活空间向外延伸的一部分,其本质就是现实社会在网络中的折射和反映,它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观念、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国内外政府对网络空间的治理通常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网络将众多人群的行动和思维放置于同一个平台之上,并且将其意识形态通过信息的加速流动,散布到更加开放的空间,呈现出分散的话语权和价值失序,这种现象的背后,其实隐藏的是意识形态之争。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和有效治理,将会给人们的生活或思想造成重大负面影響。党中央一向高度重视网络空间的治理问题,提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从制度上、技术上采取一系列的措施诸如以网络实名制为主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包括对网络大数据分析、舆情监控等在内的对互联网进行监控的信息化系统;针对互联网内容、流量进行审核、监控的互联网内容审核和网络可视化建设等,集中力量对网络空间进行治理,尽全力营造安全、清朗的网络环境,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所谓意识形态,它是一定的阶级或者集团对特定社会关系的反映,它是一个思想理论的体系,是该阶级或集团的思想理论依据,它具有批判、整合、凝聚调节的功能,目的是维护本阶级或集团的根本利益。它是由该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的,是上层建筑的一部分,作为思想上层建筑,它和政权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个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就是维系和支撑执政党统治执政的思想体系。目前,我们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它的逻辑起点是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并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主线脉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最新理论成果,它是一个动态的集合体,随着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地向前发展。而一些错误的、非主流的思想,为了维护自己所代表集团的利益,总是不断地去冲击和削弱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我们的意识形态工作需要高度警惕和反对。

一旦一个阶级成为统治阶级,那么它必须要面对和解决意识形态领导权能否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的问题。而“‘意识形态领导权’并不是自发形成的,也不是自动获得的。它既是统治阶级自觉选择和建构的结果,又是民众在实践中选择和认同的结果”。因而,“从规范的意义上讲,意识形态领导权是指以特定的意识形态通过和其他意识形态的自由竞争而得到的地位,强调产生认同力的非强制性。即社会成员自愿选择该意识形态,认同这种意识形态的说服力,并且在实际行动中受该意识形态的引导、指引。”[1]从根本上说,能否不断地自我发展和更新、能否不断满足人民发展的新需求,以及能否紧跟社会发展的新趋势,进而得到大众的持久支持和认同,是意识形态领导权能够得以延续和发展的必要前提和保证。

网络意识形态领导权是指为了得到绝大多数网民自愿赞同和认可的主导意识形态,通过各种非强制影响力与其他意识形态进行自由竞争,从而获得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的斗争过程。党要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就必须首先辨清隐藏在背后的意识形态之争,同时,也意味着传统社会治理方式和结构要发生根本的变革。所以,我们必须要改变以往过分注重理论和宏观权力的传统思维,采取去中心化、在虚拟环境中找寻与网络空间信息沟通特点与技术特质相契合的网络治理模式,从而达到通过意识形态工具实现有效的网络社会治理目的。新时代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就是要做到,筑牢主流思想根基的同时,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着力建设话语生态、话语表达行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网络空间秩序等具体工作,对网络空间的失范行为施以规范引导,不但有利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而且还有助于社会的稳定和长治久安、党的长期执政、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并彰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说服力和影响力。

二、牢牢掌握党对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意义

(一)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是坚持党领导一切工作的基本要求

十九大报告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这就是说党是对包括意识形态在内的一切进行领导的。而新闻舆论工作总是处在意识形态斗争的最前沿,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新闻舆论工作会议上强调:“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坚持党性原则,最根本的是坚持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党的新闻舆论媒体的所有工作,都要体现党的意志、反映党的主张,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的团结,做到爱党、护党、为党。”[2]要把党的领导贯彻和体现到包括意识形态等各个领域,才能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确保我们党永葆强大的战斗力和旺盛的生命力。

(二)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是贯彻“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性工作”的基本要求

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强调:“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在2016年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他强调:“做好新闻舆论工作,事关旗帜和道路,事关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事关顺利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事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总是要先造成舆论,先做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意识形态领导权的丧失,往往也是一个政权倒台、亡党亡国的先期信号,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那样,我们一刻也不能放松和削弱意识形态工作,必须把意识形态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否则就会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也告诉我们,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因此,作为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也必然会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它不但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党的前途命运,同时还事关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意识形态尤其是网络意识形态作为全社会共同认可和理解的思想基础,它凝聚着各民族共同的奋斗目标和价值追求,是五十六个民族的思想凝合剂[3]。

(三)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基本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领导全党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和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开创了意识形态工作的崭新局面,正能量和主旋律更加突出,意识形态领域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更加鲜明,全社会与全党在思想上更加团结统一。当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意识形态领域形势依然严峻和复杂,有时与各种错误观点、思潮的斗争、较量仍然尖锐和激烈。如西方敌对势力用西方的宪政民主曲解依法治国,用所谓的“普世价值”消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历史虚无主义否定和歪曲党史、国史、革命史和改革开放史,用散布新版本的中国崩溃论、中国威胁论等形式和方法来宣传和打压“中国制度”,在这样日益严峻的斗争情况下,我们必须要继续发展好意识形态领域中已有的良好态势,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4]。

(四)牢牢掌握网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本要求

首先,网络意识形态领导权拓展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空间。因为互联网已经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领网已成为继领土、领海、领空、太空之后执政党治国理政的第五空间,“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场域理应包括网络虚拟空间,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将拥有整个世界。所以,当前我们必须要以“互联网+意识形态”思维抢占网络高地。其次,网络意识形态领导权强化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思维。非传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成为全面从严治党的焦点,我们要用从严战略思维迎接各种网络意识形态的挑战。再次,网络意识形态领导权突出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目标。将领导权延伸至网络空间并提升执网和执政能力,已成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目标。最后,网络意识形态领导权彰显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举措。全面从严治党关键在治权,网络意识形态作为客观存在,它既不是崭新的形态,也不是空洞的概念,其本质是在网络中对现实社会的镜像反映和拓展[5],党对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是党的优良传统与政治优势。

三、互联网时代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所面临的挑战

“思想的征服是最廉价的征服,意识形态的控制是最彻底的控制”,而我们国家目前意识形态的状况又是怎样的呢?当前从总体上来说是向上向好的,但是正如十九大报告上所说:“斗争依然复杂。”在当下互联网时代,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仍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西方意识形态强势的网络渗透与冲击

当今世界两种制度、两条道路的竞争依然存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认为我们国家的快速崛起和成功,严重威胁到了他们的价值观和制度模式,因此,他们想方设法地从意识形态领域加紧对我们的渗透和攻击,包括文化侵扰、价值观输出、民族宗教渗透、污蔑妖魔化中国等等。他们在描述自己发展的时候,用的都是“巧实力”“软实力”,而说到我们中国却是用“锐实力”等词语,并且认为这是一把改变西方价值观的利剑,也就是在变着法的炮制新词、新理论来抹黑中国。美国国务院政策规划主任基伦·斯金纳就美中之间的关系发表讲话,称“这是一场与一种完全不同的文明和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之间的较量”。他们在和我们打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加紧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图谋的一个表现就是在我国传播各种西方社会思潮,其目的就是想要影响、冲击甚至取代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又如近年来发生在香港的“占中”“反修例”等运动,这些思潮和事件的背后,我们不难看出,都与西方敌对势力进行渗透西化和分化的图谋分不开。历史和实践的发展都充分表明,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斗争,不但不会随着我们经济发展逐渐壮大而自然消失,而且随着我们发展的过程,斗争还会更加激烈。西方敌对势力凭借其主导全球化、网络化的优势,无时无处、明地暗地大肆推行其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就是为了要达到侵蚀我们民族精神,消解我们民族凝聚力的目的,这一定要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

(二)网络价值多元化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冲击与挑战

目前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带来了诸如社会阶层的变动、利益诉求的多样化等问题,在这个巨大的变革面前,一些人价值取向紊乱、社会正义感淡化、道德评价迷失、爱国主义观念淡漠,意识形态领域呈现冲突性、复杂性的特点。据中国社科院的调查研究显示,在当前社会转型期,由于一部分人丧失了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并将主流价值观抛至脑后,马克思主义在一些领域中被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物质主义价值观趋于增强,集体主义价值观不断弱化,使得有些人感觉生活满意度下降,负面情绪增长快,社会不信任感增加,甚至一些党员干部出现理想信念缺失、不信马列信鬼神的情况出现。种种多元化的价值观和社会思潮乘中国社会转型之际,借助网络推动力,影响和构成了社会转型期我国意识形态的多维形态。价值观是意识形态的核心,多元化的价值观念必然导致意识形态的冲突,进而影响人们的价值判断,并有可能会使人们原来的价值观、世界观发生变化,直至丧失理想信念和信仰[6]。

(三)网络化使舆论导向的调控变得难以驾驭,弱化了政府对信息的控制力

长期以来,中国的舆论一直都是依附于政府和共产党,所以当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出现并迅猛发展时,意识形态传播的广度、深度、辐射度和速度得到了极大提升,但同时,我们的主流意识形态宣传却没有跟上社会节奏的步伐,显得相对乏力和滞后。在新兴网络载体上使用传统课堂式教育方式,缺乏亲和力和说服力,影响力极为有限,面临着网络话语权失秩的危险。多年前就有西方政要称:有了互联网,对付中国就有了办法,社会主义国家投入西方怀抱将从互联网开始。他们甚至扬言中国要想管理好互联网,就像“把果冻钉在墙上”,完全是异想天开,西方敌对势力把网络作为意识形态渗透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妄图达到利用互联网扳倒中国的目的。因此,网络也往往成为舆情发酵、错误思想传播的一个策源地和放大器,还有各种直接诋毁攻击党的领导,甚至触犯了我国宪法的言论,公然在网上出现,到处散播。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那样,在互联网这个战场上,我们能否顶得住,打得赢,直接关系到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在当前网络思想价值观多元化,加之西方敌对势力意识形态的多方渗透,又借助互联网的推波助澜,便影响和弱化了人们对于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因此,如何加强对信息的控制力,尤其是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是摆在我们党面前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重大课题[7]。

(四)一些党员干部意识形态能力薄弱问题凸显

近年来,各级党政机关非常重视新媒体领域的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纷纷开通了官方微博账号和微信公众号。但在实际工作中,如果领导不够重视,相关工作人员意识形态能力不过关,就容易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也有一些党员干部发现现实和网络中的各种错误思潮、面对大是大非、政治原则等问题,不愿亮剑、不敢亮剑、不会亮剑,导致还有一些人即使有反对意见,往往也会选择保持沉默,避免成为被攻击的对象。这时,一些不明真相的网民便会被主导意见所裹挟,跟着起哄,进行攻击和谩骂,这些都是意识形态能力出现了问题的表现。分析来看,“不愿亮剑”是因为缺失理想信念,长期充当所谓“老好人”,对意识形态工作能躲就躲,能回避就回避的思想在作祟;“不敢亮剑”是因为自身有问题,担心被人揪出来,影响个人发展,进而缺乏亮剑的底气、勇气;“不会亮剑”是因为不少党员干部不懂意识形态基本理论,不会批驳错误思潮,本领恐慌、能力不足的问题大大制约了意识形态工作的推进。因此,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的意识形态工作处于相持阶段,我们要看到我们所取得的巨大成绩,但同时,也不能盲目乐观,要有信心,努力取得最后的胜利。

四、网络空间治理中牢牢把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路径

(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加强意识形态领导力的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中国的立国之本,是我们国家意识形态的灵魂。在新时代,做好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我们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来指导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必须以这一理论成果来武装头脑,练好意识形态内功,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并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地生根并深入人心。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了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脱离社会实践而导致的虚假性,那么我们的理论创新就必须要根植于我们的社会主义实践当中。创新中国理论,就是用中国理论来解释中国现实。而西方敌对势力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用各种西方理论来解释中国,甚至抹黑中国奇迹的发生,他们用资本主义的概念、范式来解释中国奇迹,把原因归结为国家资本主义、权贵资本主义,这就引到资本主义上去了。所以为了牢牢掌握意识形态的话语权,我们应当学会而且必须会用中国理论来解释中国道路,用中国道路来解释中国奇迹的方式,以增强说服力和自信力。中国理论是当前意识形态斗争的一个焦点,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如果不能及时创新,理论就会苍白无力,哲学社会科学就会苍白无力。因此,目前需要我们加快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发展,构建好中国理论,解决好思想芯片的问题。如何进行创新必须遵循规律,必须是以一种学说阐明道义,可以创造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推进理念内容、体制机制的全方位的创新。总之,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增强解释力、说服力,从而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巩固共同的思想基础。

(二)加强党员干部的网络意识形态能力建设

由于意识形态管理者的主体是广大党员干部,因此,其管理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意识形态管理者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意识形态能力的强弱。一些领导干部认为意识形态工作是宣传部门的事,与己无关,故而只注重抓经济建设是不正确的。尤其是近些年来,网络上出现的一些错误观点,有的抹黑党史国史;有的否定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有的大肆宣扬西方价值观等,此时,如果不能很好地去面对和及时处理,就会严重影响人心聚散和政权安危。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凡是闹得起来的地方,都是因为那里的领导旗帜不鲜明,态度不坚决。”[8]194正因如此,才出现了“好人得不到支持,坏人猖狂得很”[8]195的怪现象。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关键在党,在于党的各级组织,在党的领导干部自身。因此,只有通过对意识形态管理队伍进行不断地有效培训和教育,加强其意识形态素养,增强其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提升其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观点和方法去鉴别、分析、管理和引领意识形态的能力,并将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真正落实到各级党组织,在大是大非面前,以担当和战斗的姿态,敢抓敢管,不含糊其词,旗帜鲜明地站在意识形态工作的第一线,才能保证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牢牢地掌握在忠于党和人民的真正马克思主义者手里。

(三)完善互联网社会治理体系,牢牢掌握網络意识形态安全

截至目前,我国网民数量达到了8.29亿,其中手机网民是8.17亿,接入互联网的比例高达98.6%,现在可以说是进入了一个互联网的三无时代,是无人不网,无时不网,无处不网。完善互联网社会治理体系,首先要建立健全网络空间的法律法规,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导地位的确立提供制度保障。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关于规范党员干部网络行为的意见》等各项法律的开始实施,网上的不当和不法行为也要受到法律的追究,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网络、互联网不是一个法外之地。其次是要确立网络空间的责任承担制度,通过推行网络实名制,使人人对自己的言论负责,并对网络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实行连带责任承担原则。2015年中央印发了《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强化问责,做好惩恶扬善,对工作不力的地方、部门、单位以及主要负责同志坚决进行处理。为了加强监督和管理,进一步加强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今年4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检查和年度考核指标》,不但首度将政务新媒体纳入量化考核指标体系之中,还要求无论是网上还是网下,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兴媒体,都要置于党的领导和管理之下,传播好党的主张和声音。2017年党中央又把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纳入了巡视范围,加大了巡视巡查的力度,做到压紧压实责任、任务落实不马虎、阵地管理不懈怠、责任追究不含糊,以制度为抓手,加强对各类意识形态阵地的管理。再次是要完善网络空间的应急管理机制。从中央到地方成立职能明晰、分工明确的网络信息安全管理机构,统筹协调包括防范、预警、检测、危机处理等在内的一系列工作,形成一个层层负责的有效网络信息安全管理机制。通过完善我国的互联网法律体系,筑牢主流思想阵地,不断加强党对意识形态阵地的管理,旗帜鲜明地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为增强意识形态领导权提供有力的保障。同时,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海量的信息在互联网上流传,一方面可以通过大数据等信息过滤技术向大众提供符合其需求的信息;另一方面在此基础上,还需全方位筛查信息,并阻止不良信息的传播,营造一个清朗的网络空间。

(四)创新互联网意识形态传播方式,增强网络信息化趋势下意识形态安全建设

新时代互联网发展迅猛,因此互联网意识形态的建设也要随着发展不断创新传播方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解决好‘本领恐慌’问题,真正成为运用现代传媒新手段新方法的行家里手。要深入开展网上舆论斗争,严密防范和抑制网上攻击渗透行为,组织力量对错误思想观点进行批驳。”[9]我们要学会运用创新的互联网意识形态传播话语的方式,一方面借助通俗易懂的语言艺术推进意识形态工作;另一方面借助生动鲜活的表演艺术,通过表达方式方法的创新,赋予其时代性和新的活力,让“意识形态理论”更可亲可近,让意识形态工作更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使之符合时代潮流并引起广大网民的共鸣。同时,要从融入民众所在的网络生态着手,关注大家所关心的话题和诉求,使主流意识形态更具说服力和感召力,将个人意志与国家意志很好地结合起来,可以使大家更容易接受和认同。要学会利用网络等新媒体技术,通过重点推荐、互动直播与精品资源等方式引导大家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拉近与马克思主义的距离,从而引领和主导网络主流意识形态的领导权。

(五)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做好网络意识形态工作

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意识形态的重要表现形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是高度统一的,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本质上就是巩固和维护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导权。文化已经成为推动意识形态工作的主要方法和途径,新时代要做好意识形态的工作,就必须要大力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并以文化产业的发展带动意识形态的建设,利用大量的中国文化资源优势,积极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的优秀成果为我所用,坚持在贯穿、结合、融入上下功夫,将品种繁多的文化产品来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引领马克思主义的新风尚[10]。文艺事业作为民族文化和时代精神的重要载体,我们可以通过选择灵活、有效的手段和方式,采取包括网络多媒体等多种文化形式,讲好中国故事,不但能够增强文化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表现力,还可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软实力,使意识形态的影响力、感召力、辐射力得以不断加强。且保持自身文化独立性,可以在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的同时,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走出自己的康庄大道。

(六)加强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

在“四全媒体”时代,要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推进网络传播手段的创新,构建好网上网下的同心圆,管理好高校意识形态阵地。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高校肩负着研究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的重要任务。高校的教学课堂、新媒体、校园文化活动、学生社区等都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是国家主流思想文化传播的重要主战场,因此,要做好这一工作,必须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党管意识形态,坚持立德树人、改革创新、科学施教的原则,否则就会削弱高校中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在当下,高校不但要加强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安全意识,防止高校被西方非主流思想渗透,而且还要充分利用网络等新媒体的优势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主动发声。针对意识形态领导权建设“周期长、过程繁、任务艰、事务杂”等特点,高校相关领导部门和负责人必须要善于谋划,具有前瞻性,提前考虑到今后可能出现的新形势、新问题及解决的办法;同时也要围绕核心价值观,设定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建设的各阶段目标,强化措施,扎实推进。杜绝以所谓的学术自由为名诋毁马克思主义、否定马克思主义、“吃共产党的饭,砸共产党的锅”等与中央唱反调的现象发生,一方面要旗帜鲜明地抵制不良现象;另一方面还要完善和落实课堂教学管理办法,设定课堂教学意识形态安全上下限并进行监督考查,对教师的考评指标科学量化增加思政内容,以增强其思政工作的责任感。通过文件的形式明确高校网络管理规范,建立科学的校园网络治理结构和道德约束机制,规定校园网络平台的管理责任边界,以制度的规范作用增强高校社团、组织的“抵抗力”。同时,为了营造积极、向上、文明、和谐的氛围,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各种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健康向上的文娱活动,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规范和思想品德,使核心价值观等意识形态潜移默化地融入他们的意识之中,达到对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天然免疫力”[11],牢牢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管理范围之中。

(七)培养和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网络意识形态人才队伍

人才是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坚实基础,因此,凝聚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合力重点在于抓好人才队伍的管理,培养和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网络意识形态人才队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思政工作的主力军,同时也是实现意识形态领导权的骨干力量。而从事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人员在实现意识形态领导权中同样也肩负着重要的职责,是不可忽视的力量。此外,我们还要建立一支广泛分布于各部门、各行业并以坚定的政治信仰和扎实的业务工作能力为标准的意识形态宣传队伍,实现党的意识形态领导权需要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成为真正让人信服的行家里手。筑牢主流思想之心,做强网上正面宣传,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巩固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始终离不开信仰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要重视发挥意识形态人才队伍在教育、宣传、传播中的关键作用,引领广大群众树立正确积极的价值追求,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五、结语

总之,随着改革不断的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面临着许多新问题,我们要充分发挥网络等新媒体积极的舆论导向作用,不断扩大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力度和辐射范围,并注重宣传的时效性、生动性和持久性,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汇聚起中华民族逐梦圆梦的强大力量,开启意识形态工作的新篇章和新格局。

参考文献:

[1]卢旭东.意识形态领导权的逻辑理路与实现路径[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13(4):34-37.

[2]人民网.习近平十八大以来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精彩论述摘编[EB/OL].http://www.qstheory.cn/2019-07/30/c_1124814295.htm.

[3]肖唤元,秦龙.习近平意识形态建设思想探析[J].社会主义研究,2018(3):17-26.

[4]余木子.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EB/OL].http://www.china.com.cn/opinion/theory/2018-02/06/content_50429989.htm.

[5]左雪松.中国共产党网络意识形态领导权的科学定位及有效实现[J].湖湘论坛,2018(1):116-122.

[6]成晓曼.习近平意识形态思想体系建构[J].南方论刊,2019(1):4-8.

[7]贾正东.新时代牢牢把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J].法制博览,2019(10):48,50.

[8]邓小平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9]李艳艳.维护微博意识形态安全必须纠正的几种倾向[J].红旗文稿,2014(23):8-10,1.

[10]刘少义.凝聚强大正能量 奏响发展最强音[EB/OL].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05661747182480103.

[11]胡岱霖.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研究[D].吉首大学,2017.

(责任编辑:铭 心)

猜你喜欢
领导权意识形态
新形势下意识形态领导权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葛兰西市民社会理论述要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伊格尔顿意识形态理论存在合理性解析
意识形态、文艺、宣传与百姓生活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二胎题材电视剧的多维解读
葛兰西文化领导权思想对我国文化建设的启示
西方涉华纪录片意识形态的建构与展现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