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博
摘要:人有喜怒哀乐,曲有悲欢离合。除了歌曲的词句音高,演唱者的表情也起着传情达意的作用。但既然被称之为艺术,演唱者就需要注重表情的美感,懂得表情美的重要性并在演唱中真正做到表情美,音乐美,舞台整体形象美的统一。
关键词:演唱;表情;分析概述;训练
在各个艺术领域中,“美”这一概念始终占据着重要地位。艺术,是带给人美好享受,精神升华的人类实践产物。作为发声艺术的美声唱法,“美”不仅仅在于歌声的动听,也在于舞台表演中的表情美,两者在表演中相得益彰。本文即对美声演唱中的表情美展开论述。
一、表情概述
“表情”从字面上来讲就是情感的表达。人有四情:喜、怒、哀、乐。但在日常生活中不同的场景,人的表情会有细微的差别。音乐中“表情”的含义则加深远,它既涵盖了音乐本身所能表达的一切要素,又包含演唱者对歌曲的深层次理解和对演唱技术的正确把控,它是演唱者与作品浑然一体的表现。
(一)“表情”是演唱者与作曲家某个瞬间情感共通的表现
美声艺术之所以能够延续至今,与经典名作的脍炙人口是密不可分的。不同于通俗歌曲的平易近人,美声唱法在作曲家的卓越才能与后人传唱中,表现出独特魅力。不可否认歌唱家们拥有着高超的音乐才能,但若想良好的表达作品,就必须对作曲家进行深入的分析,了解作者在创作时的心情。一旦深入研究,演唱者就会在某个瞬间不期然的达到与作曲家心灵实现融合,曲我统一的境界。这样一来,“表情”就成为了一种表达方式,“表情”的出现也变得理所应当。
(二)“表情”是演唱者与作品浑然一体的表现
无论何种时代,何种时期,作曲家在创作时采用的风格与手法是完全不同的。如福雷是含蓄优雅的,因而作品有迷幻的古典质感,德彪西则热情奔放,作品中也带有一种迷人的妩媚。又如舒伯特演唱的《魔王》是典型的死亡类作品,《春之信念》则属于大自然类作品。若是不从作品风格内涵加以区分,而将其与舒伯特的作品等同视之,显然是对“表情”的歪曲理解。因此,在演唱作品时,要设身处地的理解作品内涵,了解作者的细微情绪,物我一体,让“表情”成为演唱者与作品浑然一体的表现。
(三)“表情”展现出了演唱者对歌曲的深层次理解
正如人类文明多样,以美声作品的体系也多种多样,作品语言有意大利文、德文、俄文、法文等。在演唱时,演唱者必须清楚地明白每一句歌词的含义,并做到唱调发音准确。把握作品的结构布局,旋律起伏。经过对歌曲这样一番的精细打磨,“表情”的流露不再是一种浮夸的哗众取宠,而是演唱者的真情流露。
(四)“表情”体现出了演唱者对演唱技术的合理把控
在演唱声乐作品时,演唱者对作品调性布局、结构划分、和声功能、表情术语、强弱符号、变化规律等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美声唱法在歌剧的演唱中常常被使用,表情的艺术也体现了演唱的技术,因此演唱者需要对作品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根据歌曲结构与和声功能对每一个乐句的呼吸位置作出标记,对每一句表达的情感状态深刻体会。
二、表情美的重要性
舞台表演是一个完整的美的艺术呈现,作为以舞台为演出常态的美声唱法也不例外。在美声演唱中声音优美动人,表情却狰狞不堪,观众在欣赏作品时也很难体会到美感。由于发声方式和腔体共鸣要求,口腔需大幅度打开,这样一来势必会影响演唱者的面部表情管理。加之部分美声演唱者缺乏表情训练,在演唱中也常忽视这一问题,从而导致了大众对美声唱法只有宏大音量,缺乏美感的错误认知。
三、表情美的训练
(一)要重视生活体验
艺术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社会意识来源于社会存在,因此无论何种艺术作品均是作者对现实生活的主观表达。朱光潜在《朱光潜谈美》中提到:“离开人生便无所谓艺术,因为艺术是情趣的表现,而情趣的根源就在人生。”这就需要声乐演唱拥有极丰富的想象力,从生活体验出发,对表情做出个性化处理。增强与观众的情感互动,与观众同歌,与观众同乐,与观众同喜,亦与观众同悲。能够在更大程度上刺激听众的反应,让表现形式更加高级。
(二)演唱者应做到“有所保留”
这里的“有所保留”是指演唱者在情感表达时出切勿将自己的情感完全地展现,给观众留有想象的空间。舞台实践具有综合性和复杂性,这就需要演唱者将各种风格作品的独特性拿捏得恰当好处,不偏不倚,让观者产生优美的视觉台风。
(三)演唱者应该多体验生活中的美
美,源于生活,只有领略过生活的美好,才能歌唱出音乐的美好,心若充满温暖,表情亦会亲切动人。因此声乐演唱者应当深入生活,在不断的阅历中得到人生及情感体会,这样在演唱不同作品时才能深切体会,也更容易表达出丰富的情感。
(四)演唱者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由于美聲声乐作品繁多,发展历史悠久。这就需要演唱有良好的文化底蕴,对歌曲深处的文化内涵深入挖掘。将声乐演唱植根于作者所处真实环境,把握其文学,历史,哲学等的深刻内涵,让自己处在歌曲中的人称角度。这样美便不仅仅停留在表面阶段,而是一种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高层次美感。
四、结语
人类文明绵延至今,泱泱不断,纵使历经坎坷也从未停止对美的追求。在社会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今天,艺术家们更应发挥先进文化的带动作用,用歌曲和表情的美,谱写美声歌唱艺术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1]王莉娜.美声演唱技巧与教学方法——评《声乐教学艺术与演唱实践》[J].中国教育学刊,2016(07):129.
[2]冯宏.美声唱法对我国歌剧演唱风格的影响[J].大舞台,2015(12):131-132.
[3]彭芳.美声唱法与通俗唱法的比较研究[J].大舞台,2015(04):181-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