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春艳,谢海毅 (.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广东湛江 54000)
因饮食结构的变化以及生活不规律等影响,痛风发生率呈逐年增长趋势。痛风为嘌呤代谢紊乱,因尿酸结晶沉积关节而导致的急性炎症反应,临床症状主要包括疼痛、红肿,多在凌晨和夜间发作。痛风性关节炎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易反复发作,导致生活质量下降。痛风在中医属痹症,多由饮食无节制以及风寒湿等引发[1]。临床治疗痛风以西药为主,秋水仙碱可通过抑制尿酸盐结晶,起到消炎止痛的作用。目前,中医针灸在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治疗中的优势也日益明显[2]。本研究应用针灸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进行了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报道如下。
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1月治疗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3]患者60例,临床表现包括剧烈疼痛、关节红肿疼痛、发热、头痛等。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其中实验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41~73岁,平均(60.0±4.5)岁;病程3~12 a,平均病程(5.9±1.4) a。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42~72岁,平均(59.7±4.3)岁;病程5~11 a,平均(5.8±1.6) a。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时排除造血系统疾病、肝肾系统疾病、关节重度畸形、劳动能力丧失、药物过敏、妊娠期、哺乳期、精神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患者[4]。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给予秋水仙碱治疗,每次0.5 mg,首次剂量加倍,3次/d,3 d为1个疗程。实验组给予火针点刺放血加挑刺局部治疗,取阿是穴,患者仰卧位,将病变部位暴露,选择穴位、趾、指关节进行消毒,直径0.5 mm细火针对准位置速刺疾出,针刺深度为0.3~1.0寸,点刺3~4针,针刺入后摇动针柄,使肿痛的部位稍松软后出针,并挤压肿痛部位使之尽量出血,将创面包裹,预防感染,1次/d,连续治疗3次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疗效。
1.3.1 即时止痛效果[5]第一次治疗1 h后的效果评价,疼痛立即消失为即效,疼痛明显好转为显效,疼痛有所改善为好转,疼痛未见缓解为无效。
1.3.2 临床效果判断标准[6]治愈:临床症状消失,关节功能恢复正常;显效:临床主要症状消失,关节功能基本恢复,可正常工作;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关节功能改善,生活自理;无效:临床症状未见改善。
1.3.3 不良反应 白细胞减少、胃肠道反应、皮疹、神经系统反应等。
采用SPSS19.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校正χ2检验,有序分类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即时止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表1。
表1 两组即时止痛效果的比较 例(%)
实验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表2。
实验组发生不良反应1例(3.3%),对照组为9例(3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治疗效果的比较 例(%)
痛风为代谢性疾病,多是体内嘌呤代谢障碍导致。患者关节及其周围易形成尿酸结晶沉积,发病时产生强烈疼痛,严重时还会引发痛风结石、尿酸结石和关节畸形等,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6]。西医治疗以止痛、抑制血尿酸生成、促进血尿酸排泄、抗炎等为主,急性期应用糖皮质激素、非甾体类抗炎药、秋水仙碱等治疗,慢性期则以促进尿酸排泄,抑制尿酸生成为主要治疗方式。药物治疗虽具有一定的疗效,但不良反应亦明显,多发于中老年患者,或伴有基础性疾病者,且长期使用易出现耐药性[7]。
痛风在中医属历节、痹症。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会产生剧烈疼痛,关节侵袭可引起功能障碍,影响正常活动。火针将火烧红迅速刺入穴位,具有借火助阳、以热引热、开门驱邪等功效,可激发经气,使气血运行[8]。火针应用开门驱邪法可将瘀血和痰湿排除,使火毒外泄,运行气血之功,促进火毒消散。火针治疗痛风的效果显著,可降低复发率。凌耀权等[9]研究发现,火针放血可改善微循环,吸收炎性物质,且因其具有针刺、灸法等特点,可产生机械性和灸温热性等刺激,从而产生镇痛效果,疗效显著。挑刺法为针灸特殊方式,应用8号注射器针头,选择疼痛局部为挑刺点,快速刺入痛点皮肤,针刺入后摇动针柄,使肿痛的部位稍松软后出针,并挤压肿痛部位使之尽量出血。该方法操作简便,不摄入内源性物质,无明显不良反应。文献报道,刺血法可降低关节腔内尿酸钠的沉积,降低炎细胞浸润,改善局部临床症状[10],用于急性痛风性关机炎的治疗,可抑制炎性反应,缓解疼痛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安全性高。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的即时止痛效果和临床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综上所述,火针点刺放血加挑刺局部可有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缓解疼痛,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