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弃渣场生态恢复试验研究

2019-09-10 11:46徐学存陈泽昊韩丽源王玉民赵骞锋
铁路节能环保与安全卫生 2019年4期
关键词:渣场盖度保水剂

周 杨,徐学存,张 磊,陈泽昊,韩丽源,王玉民,赵骞锋

(1.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节能环保劳卫研究所,北京 100081;2. 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 计划统计处,山西 太原 030013;3.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研究生部,北京 100081;4.中铁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 第六工程有限公司,江苏 无锡 214028;5.蒙西华中铁路股份有限公司 工程技术部,北京 100073)

1 概述

在铁路建设项目的临时用地中,弃渣场占地面积较大,从几十公顷到几百公顷不等,大量的隧道废弃渣土通过设置弃渣场进行渣土堆积、填埋,不可避免地对原生地表及植被产生较大影响,进而可能造成局部水土流失,甚至对生态系统产生不同程度的扰动等。为了防止水土流失及次生生态破坏,对铁路工程项目弃渣场实施了生态恢复,主要包括播撒草种等绿化措施。一般不同地区弃渣场的生态恢复措施不同、恢复效果也不同,主要取决于不同弃渣场的基础特性。

学者从弃渣场特性、环境限制因子、植被适应性、土壤改良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于泳等[1]总结了弃渣场的特性,即弃渣场地面组成物质复杂,变化大;弃渣物理结构和粒径不均匀;弃渣土壤肥力贫瘠,养分不平衡;弃渣pH 值不稳定,当弃渣呈碱性时会使植物枯萎,若呈酸性时则抑制植物生长。魏黎等[2]以锦屏二级水电站岩土渣场为对象,研究了岩土渣场人工恢复群落物种多样性动态特征,结果表明初期选取的植物普遍表现出对环境的适应性,并且豆科植物在群落中占据着主要优势。张仕艳[3]通过对金安桥水电站弃渣场植被恢复过程的研究,从土壤理化性质方面探索植被恢复的限制因子,提出土壤粒径大和有机质、氮素低是植被恢复的主要限制因子。陈述悦等[4]通过对粒径小于2 mm 的工程弃渣和自然土壤进行不同体积配比生长试验,发现粒径小于2 mm的工程弃渣与自然土壤混合后可以用作植物生长基质,工程弃渣的使用体积比例以50% ~ 70%为宜,但工程弃渣的养分含量一般比较贫乏,需额外添加肥料才能满足植物生长对养分的需求。董秋艳[5]选择水库输水工程沿线弃渣场样地,采用紫穗槐等灌木层和草本层结构,对渣场早期水土保持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乔木层长势缓慢,作用受限。

在此,以西藏脆弱生态区内某铁路弃渣场为例,采取施加稻草垫保水及施用保水剂、化肥等,并在此基础上,选择抗旱、抗寒等相对适宜的植被进行不同植被搭配试验研究,分析不同措施下植被恢复效果。

2 生态恢复试验

研究样区选择西藏山南地区某铁路建设项目弃渣场,该样地属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型气候区,光照充足,辐射强,日温差大,雨季集中,冬春季干燥多风。年均气温8.9℃,年均降水492 mm,集中在5 ~ 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93%,无霜期149 d。

2.1 试验材料

(1)植被选择。结合西藏地区海拔高、气温低,降水量不充足且日照充分、辐射强,建设工程临时场地原土瘠薄且风化程度较高等特征,试验选择具有耐寒、抗旱、耐贫瘠、灌溉条件不佳时也能生长旺盛的优良耐抗性植被,即选择垂穗披碱草和草木犀草本植被、胡枝子和沙棘灌木植被。

(2)养料。土壤肥料采用常见的复合肥和微量元素肥料,并按使用说明书进行播撒。

(3)保水剂。保水剂选用高倍吸水树脂(SAP)农用土壤保水剂。为了提高保水效果,保水剂采用大小颗粒混用的方式,播撒于土地下10 cm的土层,按照说明书施用,试验用量为15 g/m2。

(4)草垫。试验选择常见的双层干水稻秸秆编织稻草垫,每片规格为1 m×2 m,厚度约为5 cm,重量约为3 kg。

2.2 试验方案

2.2.1 方案设计

本试验在方便工程单位施工、减少成本的情况下,结合生态袋技术,将土壤、营养基质、保水剂、植被种混合并播撒于样方内,然后按要求进行覆土。草垫由稻草和秸秆编织而成,具有一定的保温保水作用,其腐蚀分解后可作为土壤有机养料。

样地试验方案如表1所示。试验在有/无草垫的条件下,设计3种限制因子(分别为无措施、施加化肥+保水剂及施加化肥)。在每个限制因子及条件下,进行相同的植物类型搭配试验(植被搭配见表1 )。

表1 样地试验方案表

2.2.2 样方设置

按照试验方案要求,在样地一半面积地下40 cm左右的深度铺设草垫,每个草垫间隔20 cm,标记草垫位置,然后进行覆土,样地另一半部分保持不变。覆土完成,将样地划分为若干个1 m×2 m的样方,将限制因子及植被类型搭配作为一个处理,每个处理重复3次。

2.2.3 数据采集及分析

试验以植被盖度为评价指标。植被盖度利用传统样本框和图像的方法,使用GIS软件进行图像数据处理。对植被盖度的数据利用SPSS进行数据分析 。

3 试验结果分析

3.1 样地整体植被盖度分析

该样地植被主要是草木樨和垂穗披碱草,整个样地植被盖度为39.99%。有草垫条件下,植被总盖度为49.93%,高于无草垫条件下植被总盖度(30.04%),整体趋势是有草垫植被盖度明显高于未布设草垫的植被盖度,样地植被盖度情况如表2、图1所示。

表2 样地植被盖度情况

图1 样地不同处理条件下的植被盖度情况

根据表2,无草垫条件下,植被平均盖度最高为无措施33.12%,其次为施加化肥30.20%,最小为化肥+保水剂28.71%。分析在施加化肥和保水剂的条件下,可能部分不均匀施用对种子萌发有一定抑制作用,甚至致死,导致植被盖度低。

由图1可知,有草垫的植被盖度均大于无草垫的植被盖度,从植被搭配分析,3种限制因子下的植被盖度均呈现草灌搭配高于单一草本。

3.2 样地植被盖度相关性分析

利用SPSS19.0软件,将有无草垫条件、不同限制因子及不同植被搭配对盖度的影响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样地植被盖度多因素分析结果

由表3可以看出,草垫和植被搭配的显著性都小于0.01,可见有无草垫和不同植被搭配对植被盖度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再次验证草垫对增加植被盖度有较大的作用;而不同的限制因子对植被盖度的影响较小。

3.2.1 有草垫条件的相关性分析

在有草垫的条件下,对植被搭配和不同限制因子进行相关分析,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从表4可以看出,在有草垫的条件下,植被搭配对植被盖度的显著性小于0.01,达到极显著水平,而限制因子的显著性不高。通过分析可知,植被盖度的影响多数依赖于不同植被间的配搭,而用保水剂、化肥等不同处理对植被盖度增加的影响不大。

表4 有草垫条件下样地植被盖度分析结果

3.2.2 植被搭配的相关性分析

对每种植被搭配间的交互作用进行分析,结果如表5所示。从表5数值可以看出,植被搭配1-2、1-3、1-4、1-5、3-4的显著性达到极显著,而1-5与3-4搭配相同(见表1),而4种搭配中,1-2、1-4、1-5优于1-3的搭配。分析可知,垂穗披碱草-草木犀、垂穗披碱草-草木犀-胡枝子、垂穗披碱草-草木犀-沙棘-胡枝子3种植被搭配比较适宜。

由试验看,不同样地中沙棘成活情况不同、成活数量也有差异,而胡枝子实际死亡,未有存活。因此,在不同样地中,实际植被搭配以垂穗披碱草-草木犀、垂穗披碱草-草木犀-沙棘为最优搭配。

4 结论与建议

4.1 试验结论

该样地位于西藏南部山区,2018年全年降雨约559 mm,降雨多集中在夏季,但日照时长使地表及植被的蒸发较快,再加上弃渣场内多为碎石堆砌,表层土壤稀薄,土壤的含水量及保水能力较差,不利于植被生长和区域的生态恢复。通过试验发现,施加稻草垫有利于表层土壤的保水,对种子萌发及植被初期的生长起到了积极作用,再施以化肥措施,植被的恢复状况较良好。从植被搭配看,初期种植草木犀或草木犀加抗旱灌木有利于生态恢复。整体而言,草垫+化肥、草灌植被搭配是此类生态环境恢复的最优方案。

表5 不同植被搭配对比分析

4.2 相关建议

调研发现,水分对高原降雨稀少地区的植被恢复是更为关键的制约因素,因此项目设计以布设草垫的方式缓解水分流失,后期稻草腐败后提供一定养分。在弃渣场实际生态恢复过程中,弃渣颗粒较大,植被生长的土质基础较差,虽然铺设30 cm的表土,但土层保水、蓄水能力有限,大部分水分快速流失,在前期人为浇水管理下可以较好生长,但后期缺水又会导致植被死亡,使生态恢复程度有所降低。在土层以下布设草垫,目的是为了保存一部分降雨,用于植被水分需求,对于高原低温地区,针对植被根系和土壤微生物来说,还可以起到保温作用。此外,草垫腐烂后可以提供部分养分为植被生长所需。

从1年期的植被生长恢复试验看,草垫措施确实可以在减少人为浇水次数的情况下提高植被盖度,对提高草灌植被盖度有较好效果,建议针对该地区铁路弃渣场生态恢复以草灌恢复为主,在植被恢复后期,如果恢复效果较好,则可以根据情况逐渐增加灌木数量。

5 结束语

生态恢复是一项涉及整个生态系统平衡稳定的庞大工程,针对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气候类型、土壤类型及适宜生长的植被类型,生态修复的方式有所不同。根据铁路建设特点,铁路弃渣场的生态修复更需要“因地制宜”,将人为干扰的生态环境以最为经济、科学的方式归还给大自然是今后科研继续探索的方向。

猜你喜欢
渣场盖度保水剂
保水剂吸水保水特性的试验分析
植物生长季节早期高原鼠兔挖掘觅食对植被的影响
抽水蓄能电站弃渣场全过程管控研究
水利水电工程弃渣场稳定评估费用测算研究
三裂叶豚草在新疆典型生境的发生分布调查
抽水蓄能电站弃渣场运维现状简析
五一水库工程平地型弃渣场水土保持措施设计
保水剂在山地核桃园中的应用
林业保水剂及其在园林绿化中应用
太白山太白茶资源状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