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黎明 (山东威海市塔山小学)
近几年,塔山小学积极推进新劳动教育课程,创设学习与实践平台,夯实新劳动素质教育。这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载体,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有效途径。
“新劳动教育”即“习劳教育”,与以往综合实践活动中“劳动技术”课程相比,更加认真地思考和践行了教育中劳动的内涵和劳动对人的塑造价值。通过劳动课程探究活动,养成学生的独立人格,锻炼学生的生存能力,落实培养学生勤奋自强、明德感恩、责任担当、奉献爱心、服务他人的意志品质和核心素养。我们一直思考和挖掘着习劳的育人功能。当前,大部分中小学生劳动机会少、时间少,导致他们在家在校的劳动意识淡薄,劳动技能与经验浅,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在这方面的缺失。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的习劳教育给他们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通过习劳让孩子们懂得:除了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的赠予以外,其余的一切都需要通过劳动获得。
新劳动教育还应体现综合育人的功能,我校的“习劳知感恩,从小学做人”特色德育,深度推进德育一体化,将习劳作为核心素养全面发展得以落实的暗线,为孩子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我们强调知行合一。家庭习劳、学校习劳、社会习劳,三位一体;自我服务、烹饪美食、洗刷晾晒、洒扫应对、整理叠纳,主题推进六面一线,让教育落地生根。
着眼于德育工作的实效性,立足于学生的养成教育,我们召开几轮级部研讨会,确定按梯度、分年级进行养成教育的技能培养和训练。五个年级,跨越了十个学期。我们每学期强化一项生活技能,十个学期共筛选、确定出十项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对全体队员进行体验活动训练,形成了基于十大习惯的学生《十项体验活动序列》。
我们还编写了塔山小学《爱上劳动》(一至五年级)试行教材。本套教材共8 册,供我校一至五年级学生使用。本套教材始终遵循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力求提供一些贴近学生生活、操作性强的活动项目。通过体验不同劳动项目以及常见材料的设计与制作等,使学生学会一些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初步了解简单作品的设计与制作等。教材中设置了“观察思考”“设计方案”“动手实践”“分享成果”等四个栏目,力求提供项目活动的全过程,为学生创造观察与发现、分析与设计、实践与探究、交流与分享的机会与平台。本套教材旨在通过习劳体验使学生的道德素养、意志品质、动手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同时感受劳动的可贵与创造的乐趣。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一到五年级分别确定了不同的习劳技能。例如,家庭习劳项目:一年级:自己穿脱衣服、扫地、系红领巾、擦桌子等;二年级:整理书包、书桌、储物柜、盛饭等;三年级:淘米、剥皮蛋、洗碗、打扫房间、做饭等;四年级:买东西、整理课桌椅、拖地板、叠被子等;五年级:烧饭、做菜、打扫房间、种植花草等。
三四季度以来,我们根据不同学生的年龄特点,对习劳活动进行了界定和划分。旨在让学生增长多元技能,学会自我管理,提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等能力。
为了让孩子乐于习劳,发现劳动的闪光之美,切实促进习劳活动扎实有效的开展,我们每月将对大家的活动资料进行收集和评比。学校、家庭社区,不同群体共同来对孩子的习劳进行评价。主要有以下形式:一年级制作习劳电子相册,二年级分享家长体会,三年级评比厨艺小明星,四年级涂绘习劳绘本,五年级分享学生体会。每月必选和自选劳动技能的项目以及评价方式,我们会根据孩子的练习情况,进行随时、灵活调整。
我们充分利用升旗仪式、雏鹰广播、班队会、综合实践活动、学生社团等阵地,开展“习劳教育”特色课程群的教学实施。以模块式架构、社团化运作、项目制学习,为开展学校教育提供了一个多维度的载体。“新劳动教育”特色课程群涉及人文、科学、艺术、语言、道德五大领域,基于劳动情境和资源,组织学生在校内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在校园环境卫生、绿化美化、教室保洁、内务整理、公物维修、艺术创客等方面为学生提供劳动锻炼机会,进一步提升了劳动课程时效。按梯度、分年级进行技能培养和训练。
全员参与,人人有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高尚的心灵是在劳动中培养起来的,关键是要使儿童从小就参加劳动,使劳动成为人的天性和习惯。每周一最后一节课,班主任们都会对孩子们进行合理分工,方法引领,亲临指导,开展班级卫生大扫除,让孩子们在分工合作中感受到劳动的快乐,唤醒他们对班级卫生的责任感,懂得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擦玻璃,看似简单,可真要做好,可不简单。四年级的同学们在擦玻璃的过程中,找方法,寻技巧,琢磨出多种实用高效的小妙招。从中他们学到了不少科学知识,还懂得了劳动是一切知识的源泉。做人、做事、做学问,要从小事做起,把细节做好。这些优秀的品质,是帮助他们打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
五年级的体验活动是“我是文明督导员”。这个体验活动设置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培养学生自我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懂得感恩和奉献,亲身体验一个管理者的辛苦和不易;知道不良行为对自己和他人造成的危害。五年级级部针对学生情况,共同设计方案,制定推行计划,对过程进行记录监督。督导员有具体的工作职责及分工,我们的要求是:人人参与,人人体验。每个学生都必须认真负责,杜绝校园内外一切不文明现象的发生。
劳动不但能提高孩子的觉悟,发展智力,还可以促进意志品质的形成。每周的周一到周日,孩子们坚持练习必选和自选项目的劳动技能。通过班队会,在班级分小组进行习劳美德的汇报和评价,并及时发放班级特色美德币。一个月的评价结果,汇集记录在“真爱美德银行”存折中,以便激励学生坚持的动力。这种坚持,会激发学生终生爱生活的愿望,养成终生对生活负责任的态度,并具有基本的实践能力,从而具备规划人生的能力,切实奠定学会生存的价值基础。
引导家长鼓励孩子主动承担家务劳动,安排学生适量的家庭劳动作业,小学低年级学生家庭劳动以整理内务为主。小学中高年级学生以整理房间、煮饭、炒菜、洗碗、洗衣、扫地、拖地、倒垃圾、修理等日常家务劳动为主。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家庭劳动塑造品行、磨炼意志、懂得感恩,让学生参与孝亲、敬老、爱幼等活动,引导学生践行和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家校联手,共促技能。针对好多孩子不能很好地使用筷子,我们除了在进餐的时候指导孩子用筷子之外,为了能让孩子们更好地练习使用筷子,喜欢使用筷子,二年级开展的是“筷子巧夹豆”训练体验活动。
按照使用筷子的能力分成四组,这样能力相似的孩子进行比赛,不会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压力。利用班会课组织比赛,激发孩子的兴趣。比赛按能力由弱到强的顺序进行。每组结束后请小朋友数一数夹了多少个,老师进行记录。最后邀请家长为孩子们颁奖(人人有奖)。筷子是我们吃饭的必需用品,这次活动不仅能满足孩子的好奇心,而且在游戏中锻炼小肌肉,使孩子的动手能力得到提高,用筷子更灵巧,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在做事中遇到困难,家长一定要及时地给予帮助,让他们及时改正,而不要为此把事包揽过来,让孩子失去信心,从而助长“反正有人会帮我做的,我不会干不要紧”的依赖心理。
家、校、社区三方紧密联手,对孩子的习劳态度、过程以及效果进行全方位的督促、关注并给予及时有效的跟踪反馈。习劳体验活动推行以来,得到了家长朋友们的广泛赞誉和大力支持。在不同年级家长制作的习劳微信中,我们在孩子的汗水中看到了他们的茁壮成长,在教师的微笑中看到了教育者的由衷欣慰,在家长的点赞中看到了父母的油然喜悦。纷纷表示孩子们在体验劳动的过程中,感知到家长的辛苦和不易。体验活动的推行,很大程度上融洽了亲子关系,促进了家庭和谐。
结合环翠区教体局关于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有关文件落实,我们建立了校外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和校外劳动实践基地。结合研学旅行、少先队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每个班每学期组织1~2 次校外劳动实践,加强资源建设,加强城乡学生交流,组织学生开展手工劳动类、科技劳动类、创意劳动类、拓展劳动类、职业规划类、社区服务类活动,积极拓展劳动教育平台,为广大学生接受劳动教育提供优质多样的服务。
“五一”劳动节前夕,塔山小学红领巾电视台的小记者们想起了每天清晨清扫街道的保洁员,中午为他们做出美味饭菜的食堂大厨阿姨,早晚乘公交车的司机阿姨,社区里为大家无私奉献的爷爷奶奶们……他们要拍一部微电影来记录这些最美的身影。于是,他们深入食堂、社区书屋、公交站点,拍摄了很多感人的镜头,并采访了这些辛勤的劳动者。活动结束后,同学们把拍摄的劳动者工作的画面做成微电影《最美的身影》,并配上画外音,讲述自己的体验感受、自己的感动和感恩,在校园电视台播放,向“最美的人”致敬。
传承劳动美德,创造美好生活。学校地处威海市,这里是中国近代第一支海军北洋海军的发源地、甲午海战的发生地,许多仁人志士用劳动和智慧书写了历史。从他们身上,我们深知劳动最美丽、奋斗最幸福、奉献最爱国的真谛。学校除了向学生展示劳动节的来历、劳动大探访之外,还专门设置了致敬劳模活动。学生们走近劳模、了解劳模、学习劳模、致敬劳模,充分感受劳模的精神引领和责任担当。同时以发现的眼睛,发现身边最美丽、最平凡的劳动者,理解他们在平凡中创造的不平凡。多元的劳动体验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具有劳动之力、劳动之美、劳动之智慧,推动了学生劳动核心素养的形成和提升,夯实了“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益美、以劳创新”的真爱特质。
“心有爱,行有道;坐有姿,为有成。”“劳动创造世界,劳动创造人类,劳动是人类的第一需要,不劳动者不得食。”这些观点反映了客观真理。要做一个真正的人,就必须爱劳动。新劳动教育课程作为塔山小学德育特色,重实效,促养成,帮助孩子形成和发展了积极健康、阳光向上的道德价值观,学生们在愉悦的体验中感悟、内化,成长、收获着,也必将赢得一个美好、快乐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