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英大辞典》编纂特点研究

2019-09-10 08:05洪钰琳莫兴伟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17期
关键词:辞典传教士音节

洪钰琳,莫兴伟

(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四川成都 614202)

《厦英大辞典》是1873年由在闽生活22年的著名汉学家、英国长老教传教士杜嘉德传教士编纂,伦敦杜鲁伯纳公司(Trubner&Co)出版的一部的闽南方言汉英辞典,该辞典包含序言、说明共计631页,以厦门音为全书的发音标准,并补全了关于泉州音和漳州音的记载,收录了闽南方言有4 万余言,既是一部大型的厦门腔华英辞典,又是研究闽南语的重要语料。

作为一本在方言学界广受赞誉的方言汉英词典——《厦英大辞典》也是迄今为止最为完备的闽南方言辞典之一,是传教士对中国方言加以系统整理的一个成功例证,为此后来到闽南与台湾的传教士所不可缺少的工具书。该书出版50年后,英国巴克利牧师对其进行增补汉字,并在1923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重新刊行。该文选取《厦英大辞典》增补版(以下简称《厦英》)为研究对象,以探究其基本的特点与缺陷。

1 《厦英》的基本特点

《厦英》是第一部创新性地采用了英语说明字词发音、意义用法的大型厦门腔白话华英辞典。全书采用罗马字注音的形式,按照音序排列词条并且配上英文解释。《厦英》是在汉语发展的重要时期编纂的。当时,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文言文”也正在面临“白话文” 的挑战。同时中国与世界各地的交流联系更加充分,各地方言与外语影响更加频繁。就厦门方言而言,从厦门1842年开埠,对外商贸和文化交流活动越来越发达,这也成就了《厦英》的特点:收词量大,口语化,注音细。以下将从《厦英》大排列特点,收词特点,收词方式,释义特点进行阐释。

1.1 《厦英》音序排列特点

《厦英》全书按照罗马字注音,英文解释,按照词条的音序排列顺序。全书具有音位性的字母及字母组合一共32 个(含手写体及加附加符号字母)[1]:a[a]、b[b]、ch[tsj]、chh[tshj]、d[d]、dz[ʣ]、e[e]、ε[ε]、g[ɡ]、h[h/Ɂ][2]、i[i]、j[ʣj]、k[k]、kh[kh]、l[l]、m[m]、n[n]、n[~]3、ng[ŋ]、o[o]、[ɔ]、ö[ə]、p[p]、ph[ph]、s[s]、t[t]、th[th]、ts[ts]、tsh[tsh]、u[u]、ü[ɯ]、w[u][4]。另有5 个用于表示声调的附加符号(阳平[â]、上声[á]、阴去[è]、阳去[ē]、阳入[])[5]。使用这些字母、字母组合、声调符号组成音节,用音节来表达不同字和词语的发音。全书分章具体音序是a、b、ch、chh、d、e、g、h、i、j、k、kh、l、m、n、ng、o、p、ph、s、t、th、ts、tsh、u、w。其他6 个字母或字母组合,ε[ε]、ö[ə]、ü[ɯ]因表示其他口音不参与分章排序;n[~]是超音段成分,故亦不在分章的排序之中;dz[ʣ]附在d 章中,[ɔ]附在o 章中,故不单独排序。每章之下的音节也按后续字母次序排列。声母韵母相同而声调不同的音节按阴平、阳平[â]、上声[á]、阴去[è]、阳去[ē]、阳入[]排序。以a 章为例,如暂不考虑声调,其声韵组合次序为a[a]、an[ã]、ah[aɁ]、ai[ai]、aih[aiɁ]、aihn[ããɪɁ]、ak[ak]、am[am]、an[an]、ap[ap]、at[at]、au[au]、aun[ãú~],除带n[~]的鼻化音节列在相应的非鼻化音节之后,其他和拉丁字母的排列次序完全一致。同一个声韵组合按声调排列,比如声韵组合“a”依次包含a[ca]、â[ca]、á[ca]、à[ac]、ā[ac]五个音节。

按拉丁字母次序排列音序的好处是,便于根据发音来找出词条的对应意思,极大地满足了西方来华人士学习闽南语的需求,方便了传教士使用罗马字教授不识字的闽南人基督教教义,但其弊端在于:(1)无法用汉字检索,不便于识字的汉人使用。(2)用音节检索,难以区分读音相同的汉字。究其原因,清末中国的识字率很低,传教士试图利用简单易学的拼音文字来教授文盲学习圣经以争取更多的信众。换言之,《厦英》是一部带有宗教和政治色彩的字典:作为传教士,杜氏是彼时西方宗教与我国本土宗教争夺民众的领袖,其传教行为也是彼时英国政治势力在中国的延伸。在看到《厦英》学术价值的同时,我们也不应忘记它是在《中英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深度受制于西方列强,被迫允许西方传教士到中国租买土地及兴建教堂的产物。

1.2 《厦英》的收词特点

《厦英》的收词特点有三:收词广。按《闽南文化大词典》提及,《厦英》是收词最广传教士辞典,共收录闽南语4 万余言;口语化。与中国传统的方言韵书有显著的不同,传教士编纂的语料大多能够记录音值,而中国传统韵书只记录音类。传教士词典较中国韵书更专注于口语,《厦英》精确描写音素,填补了中国固有方言文献的空白。与许多来华传教士所撰写的文献一样,《厦英》收录的语料也带有口语的色彩,以便于来华西人特别是传教人士更快学习一门新语言且融入这个新的语言环境;生活化。《厦英》收词体现在收集的词汇里有不少俚语和生活用词。示例如表1所示。

这些词汇都体现了《厦英》的收词生活化。

1.3 《厦英》的收词方式

由于杜氏在语言学方面颇有基础,又肯下苦功学习,所以很快的就能够讲出一口标准流利的厦门话。他有一本笔记本,专门用于记录所听到的新词汇,在闲暇时便拿出反复练习,巩固记忆。《厦英》不仅收集了厦门音,并且广泛收集了各地区的不同发音如漳州、漳浦、泉州、同安、永春、安溪、南安等地区音,并在词条旁边标注不同地区的发音。例如在<bak-sái[bakccsai]>tear;but (C.)=A. <bak-sái ko[bakccsaicko]>中,C.代表漳州发音。A.代表厦门音。

表1 《夏英》收词特点例子

表2 《夏英》释义特点例子

1.4 《厦英》的释义特点

《厦英》是用罗马字注音,英文释义的方言词典,主要是通过直接用英文描述意思与同义词、 近义词类比的形式来解释词语或者俚语,释义特点以易于理解、精简干练为主。如表2所示。

2 《厦英》的缺陷

《厦英》无疑是一本出色的方言词典,但依然存在一些缺陷,其中最大的缺憾是汉字并未在辞典内使用——杜氏未能找到占全书1/4 甚至1/3 数量的字、词、音相对应的汉字。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其一,闽南方言很多词语本身就有音无字;其二,由于当时厦门没有印书设备,辞典必须要在杜氏休假期间带回伦敦排版印刷,但当时伦敦没有汉字的活字,即使杜氏找到所对应的汉字,也无法排版。而回到中国后,由于繁重的传教工作,他也无法将字典送到其他地方印刷;其三,由于时间的缺乏,杜氏并未找到合适的方式进行考证某些从其他文献中摘取的物品的名称;其四,由于汉语的传统文化以及表达方式的特点与英语存在差异,英译汉的部分想要得到完善是既烦琐也几乎不可能真正完成的工作。虽然杜氏当时无法将对应的汉字匹配上,但在另外一种意义上却证明了厦门话无须汉字也可保持其独立性的特点。正因如此,尽管该辞典压缩了引言和附录中的解释,且缺乏关于中国动植物或药品的名称,杜氏亦无法科学处理各种主题,但该著已经可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其实用性与价值也无须赘述。

注释:

[1] 其中ε 仅用于漳州腔词语;ʣ、ö、ü 仅用于泉州腔、同安腔词语。

[2] 符号h 作为声母音值是[h],作为韵尾音值是[Ɂ]。

[3] 鼻化音位符号。

[4] w 是介音[u]的另一个写法,书中[u]介音一般写作o。

[5] 厦门话共7 个声调,其中阴平和阴入不标调号,其余五个声调标调号。

猜你喜欢
辞典传教士音节
r(re)音节单词的拼读规则
拼拼 读读 写写
题乌江亭
看音节说句子
亚鲁辞典
美国传教士镜头下的宁夏
60岁再创业邰中和当“光的传教士”
传教士进驻以军鼓士气
上帝派来的天使
字典与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