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拥有广阔的土地面积,适合各种农作物的生长,如:小麦、玉米、水稻等,不同的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对天气、土壤以及水分等都有着不同的要求,这就需要种植人员根据当地环境实际情况,种植合适的农作物。其中,我国青海地区气候宜人,是发展农业的好地方,青稞就是当地农作物的代表,更是其主要粮食作物。伴随着青稞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在青稞实际种植过程中,也暴露出了更多的问题。受到当地环境、病虫害等因素的影响,青稞容易遭受外界生物的侵袭,影响了青稞正常的生长。因此,应对以往青稞种植中出现的病虫害问题进行分析,找出病虫害的发病规律,具有针对性采取相应的防治方法,尽可能地将病虫害对青稞生长的影响性降到最低。
关键词:青稞;农作物;病虫害;发病规律;方法
中图分类号:S435.12
文献标识码:A
青稞是我国的主要种植作物,也是青海地区人民的主要粮食产品,通常情况下在春季4月下旬,是青稞播种的季节,8月下旬左右,是青梗收获的季节。青海地区白天光照时间较长,昼夜温差较大,是典型的温带半干旱气候,非常适宜青稞的生长,青稞的种植是当地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过,受到传统种植思想观念的影响,在当下青稞农作物种植过程中,种植人员对青稞的管理工作认识不足,尤其是在病虫害防治方面,因种植人员的忽视,导致青稞大面积遭到病虫害的威胁,对青稞农作物的产量造成了影响。
1青稞黑穗病
1.1发病规律
在青稞的实际生长过程中,往往会遭受多种病虫害的袭击,这就需要种植人员在青稞作物日常管理工作中,应提高警惕,提前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做到防患于未然,确保青稞农作物能够茁壮成长[1]。其中,黑穗病是青稞生长中常见的一种病症,该病症主要发生在青稞播种阶段,并且具有传染性,能够在短时间内波及其他幼苗的生长。通常情况下,在每年种植过程中红,青稞都会经历脱粒这一环节,此时的冬孢子和大麦种子附着在一起。待青稞播种后,便会萌发出大量的菌丝,伴随着青稞麦苗的生长,这些菌丝的波及区域逐渐扩大。等到后期抽穗阶段,病菌逐渐扩散到花器以及种子内,大量冬孢子的出现,青稞便会呈现出病穗的状态。此外,伴随着温度的变化,部分孢子开始逐渐萌发生长,在此期间,青稞的颖壳和种皮也会被感染。在这之前,青稞并不会表现出病理状态。因此,种植人员很难发现青稞被病菌感染。等到抽穗后期,青稞便会出现黑粉或麦穗畸形等现象,这时候,青稞已经遭受到黑穗病的侵袭,且病症较为严重,后期在整治过程中,难度较大,对青稞的最终收成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1.2防治方法
在青稞种植过程中,种植人员应提前做好预防措施,从种子的选择上开始。必要时种植人员可对青稞种子的市场进行调查,从中选择抗病性强或带菌的种子,在播种前,也要细心挑选,将病虫害粒移除,确保青稞种粒的完整性。此外,在对青稞进行抽穗前,种植人员应加大管理力度,在发现青稞幼苗中存在病株时,要及时进行拔除,或焚烧处理,以免其他健康的青稞受到病菌的影响。除此之外,在青稞的种植过程中,相关人员还可使用药剂处理方式,来开展黑穗病的防治工作[2]。一方面,采用药剂拌种的方式,将青稞种子与粉锈灵或立刻秀药剂按照适量的比例进行混合,通常情况下,粉锈灵浓度为15%,用量在30g左右,以100g青稞为一个计量单位。另一方面,在青稞播种前,种植人员还应做好土壤消毒工作,主要使用方法为:将粉锈灵与细沙土均匀混合后,一同撒播到田间。需要注意的是,两者调配比例为7:3。
2青稞条纹病
2.1发病规律
在青稞生长过程中,条纹病症的发生也较为频繁。这种病症发生时期不固定,在青稞生长的任何阶段中,都可能会受到条纹病的感染。通常情况下,在条纹病发病期间,主要会危害到青叶片和叶鞘两个部位。在此期间,青稞幼苗不断生长,子叶数量也会逐渐增多。在发病初期,青稞叶片上会出现些许的黄色斑点或细小条纹,伴随着病菌扩散速度的加快,青稞病症便会更加明显,甚至会波及青稞的其他部位。待青稞进入分蘖期、抽穗期两个阶段后,青稞的叶片病斑颜色不断加深,由原来的浅黄色转变为黄褐色再到枯黄色,病斑的面积也渐渐扩大,甚至在病斑区域出现黑色的霉菌层,指导发病后期,青稞叶片枯萎,生长缓慢,与其他正常的植株相比较,遭受条纹病侵袭的青稞个头明显矮小,病态特征更加显著。如果这种病症一直被延续下去,青稞的最终产量便会大大降低,对种植人员的收入造成影响[3]。
2.2防治方法
为了青稞农作物能够健康成长,在对青稞进行种植过程中,相关人员应提前做好条纹病的防范措施,加强对青稞的种植管理力度,将条纹病的防治工作落实到每一个细节中去。通常情况下,在对青稞种植管理过程中,可使用三种方式,来预防条纹病症的出现。
首先,在青稞播种阶段,种植人员应对青稞品种进行合理选择,根据青稞种植区域土壤、环境实际情况,选用抗病性强、颗粒饱满的麦种,尽可能地提高青稞种子的成活率,将条纹病的发生率降到最低。在青稞播种后,待幼苗完全长出后,加强对田间幼苗的管理力度,将已经受到病虫害侵袭的幼苗进行移除,以免其他正常的植株受到病菌的感染。其次,在青稞播种前,种植人员还需对种子进行浸泡、暴晒处理,增强种子的成活率,必要时也可采用药剂拌种的方式,来控制疾病的发生。除此之外,种植人员还可使用生石灰进行浸泡,将生石灰与水的比例控制在1:99范围内,每次浸泡种子的含量为60kg,需要注意的是,种植人员还需将温度调节至30℃,浸泡ld后,拿出将其晾晒。最后,为了避免在青稞生长期间遭受条纹病的侵袭,还可使用药物防治的方法进行整治。在药剂拌种过程中,选用药剂为羥锈宁可湿性粉剂或的粉铬宁,两者在使用过程中,药剂浓度分别为0.1%和0.3%,这种方式可增强种子的抗病性,实现青稞的高产量生产,从而取得良好的种植效果,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现如今,青海人民大都以青稞为主要的粮食作物,是当地农业经济发展的重点内容。在青稞种植过程中,想要达到较多的病虫害防治效果,种植人员应重视青稞抽穗至灌浆的整个阶段,在采用药物防治措施的同时,应以青稞实际生长状况为准,给予多次药剂防治处理,对所使用的药剂浓度和用量进行合理调配,在保护青稞生长健康成长的同时,又能增强自身的种植管理水平。
3青稞黏虫
3.1发病规律
在青稞作物的生长过程中,也会受到较多虫害的侵袭。其中,黏虫的出现频率较高,是防虫害工作中的重点内容。通过对黏虫进行分析,该虫害是一种杂食性动物,在玉米、水稻等农作物的种植过程中较为常见。不同年龄段的黏虫食量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轻者可导致青稞叶片出现半透明的斑点,重者会直接导致青稞穗部折断,对青稞的生长造成严重影响。
3.2防治方法
为了防止青稞生长受到黏虫的侵害,种植人员应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在成虫产卵的高峰期阶段,种植人员可采取一定的措施,将卵块进行搜集并统一带出田间进行处理。此外,在青稞的实际生长过程中,种植人员应加强田间管理力度,选用抗虫、抗病性较强的品种,在合适的时间内对青稞进行浇水、施肥,增强土壤肥力,为青稞的生长提供日常所需的营养元素。此外,为了降低黏虫幼虫的成活率,还可通过改变田间环境的方法,便于后期人工捕杀工作的顺利进行。
4结语
综上所述,青稞是我国青海人民的主要粮食作物,在青稞的实际种植过程中,种植人员应加强田间管理力度,对以往青稞生长过程中常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提高青稞的存活率,将病虫害的发生频率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王才桑洁.青稞常见病虫害的发病规律与防治方法[J].农业工程技术,2018,38(2):22.
[2]马麟,侯生英,张贵.青海春小麦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与综合防治[J].青海农林科技,2004(2):14-16.
[3]强小林.西藏青稞研究的现状与发展[J].西南农业学报,1991(1):109-114.
作者简介:黄广卫(1977-),男,青海湟中,本科,研究方向:高海拔地区青稞高产栽培技术及青稞食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