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峪 姚辰 贲显明 戴春红
摘要:伴随物质生活水平提升,人民群众对食用菌的需求出现多样化改变,由原本常见的食用菌,转向更加珍贵、食用价值更高的珍稀食用菌。珍稀食用菌羊肚菌,因其口感风味独特和极高营养进入了群众视线。羊肚菌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为了传递羊肚菌产业发展简况,介绍了其产业发展前景,营养高开发潜力大、精深加工效益高、带动就业有优势,对羊肚菌产业发展提出建议,加强科研创新、建立标准体系、创新销售模式、理性健康发展。以期羊肚菌产业在我国新时期的进程中,顺应国家战略发展,走出一条理性、健康、长远的特色发展道路。
关键词:羊肚菌;产业发展;栽培
中图分类号:S646
文献标识码:A
1简介
羊肚菌( Morchella)别名羊肚蘑、羊肚菜,外观似羊肚得名。菌盖似球形、卵形或椭圆形,顶端呈钝网状,表层类似羊肚状有凹坑,柄呈圆柱状,似白色,空心,上部呈平滑形,底部膨大且不规则的浅凹槽。《本草纲目》中有关于羊肚菌的最早记载,营养价值极高,具有提升人体免疫力的功能,是一种纯天然的滋补品,经常食用羊肚菌具有强身健体的功效。
羊肚菌产量少、价格昂贵,实现羊肚菌的人工栽培一直是食用菌生产者所热衷的目标[1]。我国白20世纪50年代起开始研究羊肚菌的驯化栽培,21世纪初突破了羊肚菌的室外栽培技术,从此逐步走进人工栽培的新阶段,涌入羊肚菌人工栽培的种植者愈来愈多。近年来,羊肚菌已变为热门人工栽培品种,然而羊肚菌的人工栽培历史短,基础研究薄弱,栽培和生产管理技术仍然不够成熟,加之南北方气候因素、环境条件和基础设施不同等因素,其产量的稳定和品质的保证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仍未得到较大改善。所以,今天的羊肚菌產业是一个前景广阔的产业,但同时也面对诸多挑战。
2人工栽培方式
2.1室内栽培
羊肚菌的人工栽培始于美国等西方国家,20世纪80年代才有美国Ronald Ower先生首次报道室内栽培羊肚菌成功,但未得到有效推广应用[2-3]。随后羊肚菌人工栽培研究逐步发展,到21世纪初期,美国密歇根州成功在室内栽培出羊肚菌。我国羊肚菌室内栽培方面也取得一定进展,2006年朱斗锡等人在室内栽培羊肚菌成功,并获国家专利,但尚未形成商业性生产。
2.2室外栽培
羊肚菌的室外栽培技术目前我国已经建立并推广应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栽培面积、实现了商业化生产。半人工栽培和人工集约化栽培为羊肚菌室外栽培的两种方式。19世纪国外已经有室外栽培羊肚菌先例,在种花地上栽培培养多月的后羊肚菌获得菌体、将组织块接种到菊芋畦中产生子实体。20世纪,我国已有人通过将在腐殖质落叶层中接种羊肚菌子实体或菌丝体、在高海拔的梨园中接种纯培养菌丝体、在杨树林地和苹果园中接种纯培养菌丝体或采用层播等方式获得了羊肚菌子实体[4]。四川绵阳食用菌研究所更在1994年获得羊肚菌室外栽培的发明专利。
我国羊肚菌已有多个种已经实现了人工栽培,梯棱羊肚菌、六妹羊肚菌、七妹羊肚菌和羊肚菌可实现人工栽培,其中梯棱羊肚菌以其稳定和高产占我国栽培菌种的95%以上[5]。目前我国羊肚菌人工集约化栽培主要集中在黄河以南地区,其中四川省的栽培面积约占全国的44%。近年的北方地区,羊肚菌的设施化栽培、林地栽培也取得成功,羊肚菌人工集约化栽培在北方地区也将逐渐发展起来。3产业发展前景
3.1 营养价值高,开发潜力大
羊肚菌食药用价值极高,其丰富的营养成分组成使其具有免疫调节、保护心血管、抗肿瘤、抗疲劳、抗衰老等多种功能,对肾脏和肝脏等器官也具有保健功能。羊肚菌的市场价格在250~300元/kg,显著高于市场普通菇类,随着消费理念提升,人民将进一步认可羊肚菌的价值,在国内外消费市场中,羊肚菌有着巨大的开发潜力。
3.2精深加工前景广阔
精深加工有效提升产品价值,是羊肚菌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羊肚菌目前主要以鲜品干品售卖为主,产品单一、附加值低,羊肚菌精深加工产品较少,其菌丝体和发酵产物等利用较少,发酵技术、浓缩纯化、成分分离等研究进展缓慢。如利用羊肚菌菌丝体加工保健食品、化妆品,利用栽培羊肚菌的菌糠加工高营养饲料等等,经过进一步加工,产品价格将是普通价格的几倍甚至几十倍,将大大提升羊肚菌产业效益[6]。
3. 3带动就业有优势
羊肚菌人工栽培生长周期较短,主要“冬播春收”模式,这期间农村劳动力较为丰富。栽培、管理和采摘羊肚菌所需劳动强度较低,劳动力投入较少, “冬播春收”模式下的羊肚菌栽培不仅能大量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更促进了农民脱贫致富,增强农民幸福感。羊肚菌的销售和加工方面对劳动力也有大量需求,可创造可观的就业岗位。伴随羊肚菌栽培技术的逐步成熟和羊肚菌人工栽培产业在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上的优势凸显,羊肚菌的相关产业已受到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重视,在资金、土地、技术、人才等方面给与大力支持[7]。
4产业发展建议
4.1 加强科研创新
虽然羊肚菌在我国实现了规模化生产且发展势头良好,但起步较晚,产业研发能力薄弱、产业链条不完善。羊肚菌科研方面仍薄弱,产业发展过程中还有很多难题需要解决和攻克,如产业中的菌种检测、选育、栽培管理方式、保鲜运输和加工等难题还需专业研究团队解答。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发展,羊肚菌产业亟需相关单位适当加大专项研究投入,加强科研传创新、健全建立标准、增强监管体制,使我国羊肚菌发展得以迈上更高台阶。
4.2建立标准体系
保证羊肚菌产业有长远竞争力,做到产量质量稳定可控,标准化生产是根本。增强种植户、企业与相关科研单位的合作,创造技术交流机会,不断完善对羊肚菌栽培流程并逐步制定标准化种植和管理方式,能够大大降低不可控风险。另外,积极开展种质资源研究,选育高产稳产羊肚菌菌株,加快建立羊肚菌质量标准体系,制定品种的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建立可追溯体系,做到生产管理有标准、生产菌种可追溯,从源头上保证羊肚菌产业安全健康发展。羊肚菌产业还需加大普法力度,生产经营法制化,防止各个环节出现损失,切实维护羊肚菌生产经营者的权益[8]。
4.3销售模式创新
鲜品羊肚菌与干品相比,口感更佳、品相更优、烹饪方式更多,鲜品销售改变了以往主售干品的局面,促进了消费市场升级。销售鲜品资金回笼快、但地域性强,尽量在主产地建立羊肚菌专门销售批发市场,如销售距离长,则交通运输和保鲜技术条件要求较高,建立冷链保鲜物流,延长鲜品耐贮性则是关键。创新销售模式,积极打造羊肚菌专业品牌,利用当下热门的微信、直播等白媒体平台和各类网络销售平台扩大产业宣传和带动消费,形成产供销结合,逐渐规模化发展。
4.4理性健康发展
合理生产,健康发展。在生产中羊肚菌受到白然气候条件、栽培品种选择、栽培方式、管理方式、采收加工方式、消费市场等等因素影响。菇农和生产企业如果经验不足,需理性,不宜大规模开展生产,要确定合理的生产栽培规模,避免承受高风险盲目追求效益。另外羊肚菌生产栽培南北方差异大,要结合当地自然条件,避免生搬硬套其他地方的成功经验。采用适合的生产模式是成功生产的关键。建议在媒体报道宣传时,客观评价,让羊肚菌产业能够理性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震,王春弘,魏银初,等.适宜中原浅山丘陵地区的羊肚菌高产栽培技术[J].食用菌,2015(4):39-41.
[2]刘伟,张亚,何培新.羊肚菌生物学与栽培技术[H].吉林: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 7.
[3]陈杭,郑林用,赵艳妮.我国羊肚菌的资源现状及开发应用[J].中国食用菌,201 4,33(2):7-9.
[4]赵琪,黄韵婷,徐中志,等.羊肚菌栽培研究现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9,24(6):904-907.
[5]于冬梅,尤文忠,张悦,王克瀚,郝家臣,彭庆涛.羊肚菌人工栽培研究进展[J].辽宁林业科技,2018(2):48-51.
[6]羊晨,魏宝阳.羊肚菌栽培技术及产业发展建议[J].湖南农业科学,2018(7):122-126.
[7]陆静雯.我国羊肚菌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J].蔬菜,2018(5):61-67.
[8]赵琪.我国羊肚菌产业发展现状、前景及建议[J].食藥用菌,2018,26(3)148-151+156.
作者简介:刘峪(1992-),女,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人,研究方向: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