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礼凤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与推进,当代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核心素养与能力的提升。在这一背景下,如何提升“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效率逐渐受到了许多一线教师的关注。为此,从立足教材,在课文中创建链接;融会贯通,整合其他课程资源;调动感官,活用丰富生活资源;分类阅读,强化针对性推论四个方面,对核心素养下“非连续性文本”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核心素养;非连续性文本;教学探究
“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叙事性较强的“连续性文本”而言的阅读材料,它一般包括图表、广告、索引等多种形式。从小学阶段的“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现状来看,当下不仅存在着“考试化”倾向,更出现了教学内容开发不够深入、师生互动活动策略少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不利于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更对学生综合阅读能力的提高产生了一定的阻碍。所以,为了避免类似的问题发生,笔者从自身教学实践出发,做了如下几方面的探索。
一、立足教材,在课文中创建链接
“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不仅需要教师去主动捕捉有价值的信息材料,还应该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实现“连续性文本”和“非连续性文本”的转换,对“非连续性文本”进行再创建。这一方式既能夠实现对教材资源的开发,又能够借此让学生更好地融入文本,感悟文本,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信息提取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以《少年闰土》的教学过程为例,为了能够在教学中渗透“非连续性文本”的相关阅读知识,我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将课文中发生的几个事件列成一个图表,再根据具体的内容提取信息并填写。明确任务后,学生纷纷投入到了自主阅读与图表的绘制中。随后,我让学生以自我推荐的形式来展示自己的内容,并要求学生对表格所填的内容进行复述。在学生的表述内容中,我发现大多数学生都将表格划分为了四大部分:雪地捕鸟、海边捡贝、看瓜刺猹、沙地观鱼。在对这四大部分进行描述时,学生对“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能力也逐渐得到了提升,并在这一过程中培养了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
二、融会贯通,整合其他课程资源
实际上,小学生对“非连续性文本”并不陌生,在其他学科中也经常接触,如科学、道德与法治、数学等学科,这些学科中大多会以简图、文字、表格相结合的形式呈现一些知识。这意味着教师若能将其他学科的“非连续性文本”纳入到语文阅读教学中,必然能够在打通学科界限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所以,教师可以对其他课程资源加以改编,使其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并使学生在学习与融合的过程中获得直觉思维、想象思维、逻辑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发展。
例如,在学习“人与动物”这一主题时,为了能够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动物是我们的朋友,人类应与动物和谐相处”这一人文主题的理解,我在教学中引入了小学科学中的“种类繁多的动物”这一内容,并为学生展示一些图、文等“非连续性文本”,从而有效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与此同时,为了使学生在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过程中能够产生新的思考和感悟,我还提出了两个问题:(1)地球上种类最多的动物是什么?(2)读了这些图和文字,你认为人与动物应该如何相处?通过这两个问题,学生在阅读“非连续性文本”时不仅变得更具目标性,而且强化了自主思考意识,有效促进了思维发展与提升。
三、调动感官,活用丰富的生活资源
“非连续性文本”并不仅仅存在于教材中,它更多的是被广泛应用到了生活中。生活与教学本身就息息相关,所以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去活用这些丰富的生活资源,并对其进行审美方面的再创造,以确保能够在应用过程中更加契合小学生的兴趣需求,进而促进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思维能力更偏向于感官上的直接刺激,而“非连续性文本”本身就具有一定的人文性和生活性,所以活用生活资源能够在最大程度上调动起学生的感官,并在这一过程中促进学生的成长与进步。
如在一次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在课后先去准备一些简单的说明书,可以是“药品说明书”,也可以是“玩具组装说明书”,显然,这些东西是非常容易找到的。上课之后,我要求学生阅读自己带来的说明书,并找一找说明书的重点所在,然后邀请学生进行阅读展示。一位阅读完“药品说明书”的学生向我们介绍了药品的名称是什么,这种药主要治疗什么病,如果产生不良反应,可能是哪些原因等重要信息。通过这些介绍,学生非常直观地了解到了与该药品相关的信息,从而对如何阅读这一类的“非连续性文本”本产生了新的认识。
四、分类阅读,强化针对性推论
由于“非连续性文本”的类型多样,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想让学生掌握不同文本的阅读方法,还应该重视分类阅读教学的实施,并给予学生适当推论的时机,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逐渐掌握“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技巧,有效促进自身的思维发展与提升。
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较多的“非连续性文本”主要有漫画、图表、图文组合和纯文字文本等类型。为了确保教学目标的完成,教师要提前对所讲的文本类型进行研究,做好充分的前提性准备。
如在图的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循序渐进地展开阅读,也就是先从总体上观察图,分清画面上的主体部分和背景,进行初步的判断,再对图画的细节进行解析,重视其标题、注释,从细枝末节处进行推论。在表的教学中,我指导学生对图表的内部结构进行理解,对学生提取重要信息的能力进行了针对性的训练。对于一些含有图表和文字片段的“非连续性文本”,考虑到信息量的增加,我要求学生先从归纳文字入手,再分别按照顺序对图、表进行研究,最后通过对所有信息的整合对“非连续性文本”进行综合归纳,得出主要信息。
综上所述,“非连续性文本”是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上重视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研究,使学生在掌握阅读方法的同时提高应对现实生活的能力,实现真正的“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郭丽红.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新课程研究,2019(4).
[2]陈文友.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策略谈[J].新教师,2018(10).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教育教学改革专项课题“小学中高年级‘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策略探索”﹝课题编号:Fjjgzx19-105﹞的研究成果之一)
(责任编辑:韩晓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