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言文作为高中语文课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学生人格的培养和能力的提升都有非常积极的影響,但是目前文言文的教学现状不容乐观,教师厌教学生厌学,课堂死气沉沉,低效无效。如何改变这种现象,笔者认为文言文教学注重语言的深度解读是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高中;文言文;语言;深度解读]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是现代汉语的源头,学习文言文,并非让学生钻古纸堆,也并非让学生满口之乎者也,而应该是中国灿烂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但由于文言文时代背景离我们太过久远,学生理解和掌握都比较困难,再加上我们现在文言文教学模式非常单一而且枯燥,老师忙于在课堂上串讲某些字词句的意思,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只管阅读译文,背诵某些字词和句子翻译。在这种状况下,文言文教学就变成来文言文翻译,学生通过死记硬背掌握知识。教师串讲灌输,学生死记硬背,使学生对文言文敬而远之,“想说爱你不容易。”学过一段时间,就觉得文言文如同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因此,要改变这一尴尬局面,必须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从死记硬背中解脱出来,让学生爱上文言文就像老鼠爱大米一样,而要让学生由衷喜欢文言文,那一定要让学生真正地感受到文言文的美,从文言文的学习中,体会到成长进步的快乐。而要让学生感受到文言文的美,必须精读文言文,注重语言的深度解读。
语言的深度解读就是教师要善于研读文本,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善于破解文本之难点,善于导引学生走出走入文本内外,信步于生活与课堂之间,培养学生敏感的语言感悟能力和文本品读本领。下面笔者就用几篇高中文言文为例,来谈谈如何对文言文的语言进行深度解读。
1.任何的字词句都不要轻易放弃,不仅要掌握它们的意思,而且要懂得为什么是这样。比如庄子的《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中的“鲲”,很多教师简单地把它当作是这条大鱼的名字,而没有深究它的内涵,“鲲”,小鱼鱼苗。当我们理解来这个字以后,不仅会很疑惑,这么大的一条鱼竟然取这样小的名字,岂不是非常地滑稽?庄子为什么要給它取这个名字?鲲化为鸟,鱼可以化为鸟吗?为什么不是鸟化为鱼?鱼化为鸟是一种什么样的变化?鱼化为鸟需要什么条件?鲲鹏为什么要远离这个世界?它是逍遥的吗?当鲲鹏飞向南冥时,发现了什么奥秘?在解读的过程中,渗透对学生世界观的教育,在文内与文外形成融合,让学生得到启发。作为一个有吸引力的老师决不能只依靠一些教参教辅就想糊弄一节课,就想要让学生对语文发生兴趣,而是要深入文本,善于引导问题,破解文本难点,重视文本的思想内容,让学生觉得有意思,有读的必要和价值。
2.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走出走入文本内外,信步于生活与课堂之间,培养学生生活的感悟能力和文本品读能力。比如归有光的《项脊轩志》中,归有光家贫,住在破破烂烂的阁子里,但他却能够“稍微修葺,使不上漏”,而且能够“辟四窗”、“杂植兰桂竹木于庭”,在艰难境地中,依然能感受到“明月半墙,桂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的美,正如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说:“生命充满劳绩,但还要诗意地栖居在这块土地上。”在日常劳作中,在柴米油盐中,在衣食住行中,甚至在艰苦烦难中,我们的精神家园还能保留那么一点翠绿的诗意吗?可以让学生进行思考,在忙碌的学习中是否能发现生活里面是充满美的,能否在静默中感受日月星云,凝眸中欣赏小桥流水飞红?王荣生教授对文本有一个很恰当的比喻,他说:“教材就像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其中蕴含着杂质,因而,这块‘璞玉需要教师精心雕琢。雕琢,即从教材中开发出适合自己以及学生的‘教学内容,这是一门学问。”文言文这种文学形式,是前人情感的抒发、智慧的结晶。所要传达的声音也是他们那个时代的命运遭际和灵魂世界,但这并不是说和我们今天的生活是毫无关系,否则我们不会通过文字从屈原、李白、杜甫、苏轼、等古人身上透视出人性的光明与黑暗、刚强与孱弱,甚至看到整个民族的症结所在。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上,不能因为要满足考试等短期目标的需要,就把绝大部分精力放在文言文语法和反复做题的层面上,而应把相当的精力放在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探求每篇古文包含的深层意义上面。让学生充分了解文章中所体现出来的人情世故和思想感情。这样学生才能认识到,古文学习不只是学会一些文言词语,而是要发现古人的生活情趣,与今人息息相关。引导学生在与古人进行思想交流的同时启迪他们的思维。教师应带领学生打开思路,向课内纵深拓展,向课外横向延伸,在广泛涉足前期积累的知识的同时,对文本进行深度度的解读,增添了课堂的厚实感。
3.学习文言文一定要能让学生体会到精神成长的快乐。选入高中教材的文言文都是大浪淘沙后的金子,闪耀着古人的智慧,如何让学生知道这种智慧,需要我们老师能深度解读文章,而不是照搬教材,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这种见解又要能通过让学生感兴趣的语言传达给他们,让他们能遇到而且能感受古人的智慧,心灵精神都能得到正向的成长。
总之,文言文有效教学的教学方法还有很多。但不管哪种方法,都应着眼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文言文的有效教学效果。只要我们能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对文言文的教学进行科学的、人文的、有效的教学设计,就一定能在新课程改革中,在文言文有效教学方面取得可喜成绩。
作者简介
陈嫦娥(1977—),女,福建泉州人,石狮石光中学语文教师,学士学位,研究方向:高中古典诗歌教学。
科研项目: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项目编号:JZ180216(福建教育学院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