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英
摘 要:“3+3”高考背景的有效创新对化学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因此,教师需要从教学方法出发,促使化学理论能够全面贴合新高考背景,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高。本文就“3+3”的高考背景进行分析,并提出优化的化学教学应对方法。
关键词:“3+3”;化学教学;应对
引言:新高考制度的全面引入就传统“3+大综合”的模式进行了优化。因此教师需要全面优化化学教学的方法,并重视化学教学与高考之间的联系,实现课堂效益的全面提升。同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全面了解化学学科的魅力,并全面认知化学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思路。
一、“3+3”高考背景概述
“3+3”模式的引入突破了传统文、理科的局限性。即除语数外三门科目外,需要从传统理综“物理化”和传统文科“政史地”六门科目中选取三门科目作为必考项目[1]。随着“3+3”模式的引入,有效解决了学生偏科的现象,促使学生可以任意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高考科目,特别是化学科目被诸多学生作为可选取的科目之一。因此,教师需要从新高考背景出发,并结合学生的兴趣,创新化学的教学方法,进而促使学生化学成绩的有效提升,达到教学目的。
二、化学教学应对方法
(一)基于“情境”的教学
教师需要基于化学情境进行教学,并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基于实际理论进行整合,进而促使学生能够在情境教学中感受化学教学的意义。同时,教师可以融入信息化的技术,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汇总能够全面的进行理论的延伸,促使学生全面感受化学的作用。
例如人教版“氧化还原反应”的复习教学中,首先教师可以基于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定义进行讲述,并提出口诀“还失羔羊,羊得弟还”,引导学生能够基于该问题进行理解。其次,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两组不同的化学反应,如氧化反应2Mg+O2=2MgO(点燃)和还原反应2CuO+C2Cu+O2↑,促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氧化剂得到电子”和“还原剂失去电子”的过程,进而初识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另外,教师借助某一具体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式进行讲述,如MnO4-+Fe2++4H+=Mn2++Fe3++2H2O反应中,引导学生从化合价出发,得到Mn:+7→+2(失去电子,还原剂);Fe:+2→+3(得到电子,氧化剂)进而促使学生能够在实际化学反应中分析氧化剂与还原剂之间的关系。最后,教师需要进行知识点的拓展,引导学生能够了解中和反应和歧化反应的定义,促使学生掌握一定深度的理论,并布置相应的习题练习,促使学生在化学情境中掌握理论的意义,实现化学难点的迎刃而解。
(二)基于“合作”的教学
教师需要从化学实验出发,引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了解化学理论的定义,进而促使学生能够建立与教师良好的沟通关系。同时,需要鼓励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探索,并基于探索过程中体现好学的本质,对各类化学原理和化学理论的理解有积极意义。
例如人教版“元素周期表”的复习教学中,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分析元素周期表中横行、竖行的基本定义以及各族元素的基本位置,促使学生能够在探索过程中对元素周期表有一个基本的认知。另外,教师可以提出:“元素周期表”中每一族元素的原子活性和原子半径之间有哪些变化?促使学生能够基于问题进行合作探索。在探索过程中,教师需要促使学生积极地提出问题,并在资料收集中得到关于“元素周期表”的理论。最后,教师需要对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理论进行总结,促使学生能够基于原子层数、质子数、电子数三个方面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理论,达到教学的目的。
(三)基于“生活化”的教学
教师需要将生活的理念融入化学教学当中,进而促使学生能够从多元化的视角认知化学学科的重要性,实现教学的本质。因此,教师需要从宏观的基础中展示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并利用结合学科理论进行整合,促使学生能够灵活的掌握化学理论的意义[2]。
三、结束语
化学教学应全面贴合高考内容,并基于高考背景进行拓展。因此,教師需要优化传统化学教学的理念,并在过程中拥有系统的客观认知,进而促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学习与反思,不断体会化学的魅力。同时,教师需要引入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能够在不同的学习方法中结合自身生活、学习的经验,达到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曾德琨.上海高考改革背景下化学教学面临的联动变化[J].化学教育(中英文),2018(5):27-31.
[2]陈耿锋.“3+3”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化学创生对话课堂教学探究[J].林区教学,2017(8):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