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觉得老师偏心,怎么办

2019-09-10 21:52王燕
科教新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小洁偏心归因

王燕

案例

12岁的小洁是长沙某初中初一年级的学生。小洁妈妈告诉记者:“上初中后,小洁变得越发偏激。小洁说,她不喜欢班主任,班主任将她与后排视力不好的高个子女生调换了座位。小洁十分不愿意——她坐在后面看不清黑板,而且她与后排同学不熟,不过即便如此,她还是选择了妥协。”

以前,小洁的学习成绩不错,现在出现了明显的厌学情绪。委屈的小洁认为班主任偏心,不喜欢她。她告诉妈妈:“一次打扫卫生,我扫得很干净了,可班主任偏挑刺说我没扫干净。还有一次,同桌椅子没放到桌子下,老师只批评了几句;我沒放进,老师就让我抄课文。这是因为同桌的妈妈是学校里的老师……”为此,小洁妈妈很焦虑,不知道如何向小洁解释班主任的做法。

案例分析

老师“偏心”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老师有主观意愿的偏心——那是师德师风问题,这样的偏心也最让学生伤心。当然,常见的是老师偏心于那些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如:排座位时照顾眼睛近视、个子矮小的学生;老师在分配奖补时会优先考虑贫困生。但这种“偏心”容易被其他学生误解。尤其是初中学生,他们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言行态度,并以之为自我认知、自我评价的镜子,由于受到心理能力、认识水平和生活经验等方面的局限,认识又难免存在一定偏差。本案例中,小洁的班主任将她与后排女生调换座位,让她产生了困扰。这些困扰老师未必清楚,但小洁因为情绪困扰而带来消极归因,就是“老师不喜欢我”。而她又选择不与老师正面沟通,造成对老师的反感和对学习的厌倦。第二种情况是教师没有主观偏心的意愿,但实际上却带给学生偏心的感觉。课堂上,教师的注意力更多地落在座位靠前的学生身上;师生交往中,老师在与情商高的学生的沟通中显得更愉悦。教师也可能本无偏心意愿,但由于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不够严谨,随意性强,从而造成对学生事实上的不公。本案例中,小洁认为班主任有徇私情,所以自己被不同对待。而其真实原因,也许未必如此。另外,师生对于“干净”的标准没有统一的认识,而又缺乏必要的沟通,学生便用自己习惯的归因模式归因为“老师挑刺”等。如果师生之间发生见解分歧时,能多一些沟通,学生说出疑问,教师说明要求,就不容易产生“老师偏心”的矛盾了。

专家支招

孩子觉得老师偏心,回家向父母倾诉,作为父母,首先需要耐心倾听孩子的倾诉。然后,要与孩子一起根据当时的情境,分析老师言行态度背后原因的多种可能,让孩子看到,除了“偏心”之外,还可以有多种归因方式。家长更需要看到孩子希望得到老师公平对待甚至喜欢自己的愿望,从而鼓励孩子大胆与老师沟通交流,澄清认识;积极表现自己的优点、特长和个性,赢得老师的喜欢;不断提高自我认识、自我评价与为人处事的能力。坚持以正确的三观引导孩子,耐心倾听和陪伴孩子,帮助孩子积极面对,宽容接纳,就能帮助孩子走出困扰。

教师如果被学生和家长误解为“偏心”,首先要反思自己的言行被误解的原因,然后真诚地向学生、家长作出说明。如确由自己的疏漏大意所致,真诚表达歉意;如只是学生的错误归因和不明真相所致,也是帮助学生改进认知模式、提升个人素养的教育契机。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和家长看到更多事实,说明老师是同样关心和喜爱他(她)。

猜你喜欢
小洁偏心归因
赵世华
坚持到底的她
织 匠
班主任引导高三学生考后积极归因的探索
为何越来越爱
浅析小批量偏心件的加工方式及检测方法
师父偏心
积极归因方式:当船漏水了
为什么有些人喜欢把成功归因于自己 把失败怪罪给别人?
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