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凤
[摘要]目的:分析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术后的重症护理配合。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采取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手术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分为常规组39例和干预组39例,术后分别施加常规护理和此基础上的重症护理配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结果:术后,干预组患者生理功能、社会功能、情感功能、躯体疾病、生理职能、精神健康、一般状况、精力评分均高于常规组患者(P<0.05)结论:对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术后患者采取重症护理配合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颅内动脉瘤,术后重症护理配合
[中图分类号]R65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16-0176-01
颅内动脉瘤是脑动脉局部血管异常导致的脑血管瘤样突起,因血流冲击、动脉壁薄弱引起,确诊后需尽早采取手术治疗,防止颅内动脉瘤破裂,威胁患者术后生命。本次研究选取78例行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探究重症护理配合效果,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采取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颅内动脉瘤,均接受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符合手术治疗相关指征,签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心肝肾等器官病变、凝血功能障碍等严重手术禁忌症、精神疾病、认知功能障碍。根据患者手术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各39例。常规组中男女患者比例19:20,年龄25-70岁,平均年龄(50.12±5.70)岁,Hunt-Hess分级:Ⅳ级、V级分别有28例、11例;干预组中男女患者比例18:21,年龄26-71岁,平均年龄(50.10±5.60)岁,Hunt-Hess分级:Ⅳ级、V级分别有27例、12例;两组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
1.2方法所有患者择期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术后对常规组患者施加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基础护理,病房环境护理,调节适应温湿度,保持空气流通,保持绝对卧床休息1天,适当抬高床头,促进静脉回流,防止脑水肿,针对患者心理需求施加个性化心理疏导,缓解负面情绪。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干预组患者施加重症护理干预,具体为:①预防出血。术后叮嘱患者保持平卧24小时,穿刺肢体保持伸直、制动,不可随意屈曲,防止穿刺处出血。对患者进行合理心理疏导,保挣隋绪稳定,严密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加强血压控制,针对颅内压上升进行颅内出血预防,当患者出现剧烈头痛、Cushing反应,及时干预。对于清醒患者腰部注意观察是否有腰背痛,腹胀,失血性休克等,及时干预防止腹膜后血肿。②预防血栓、梗死。支架为异物,可引起患者血管内膜过度增生,引发血栓,甚至脑梗死。因此术后护理人员应给予抗血小板药物,常规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药物,泵人尼莫地平,减少支架再狭窄发生。密切观察患者语言功能、肢体功能、运动功能,定期CT检查,及时发现血栓症状,采取溶栓治疗。
1.3观察指标采取SF-36量表评估两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1.4统计学分析数据录入SPSS20.0统计学软件。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术后,干预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常规组患者(P<0.05),见表1。
3讨论
颅内动脉瘤是由于动脉壁薄弱、血流冲击等引起的脑动脉局部血管异常,从而导致脑血管瘤突起,首发症状为蛛网膜下腔出血,致残、致死率较高,确诊后需尽早手术治疗。
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动脉瘤栓塞术被广泛应用在颅内动脉瘤治疗中,而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比起传统开颅术效果更佳,符合微创特点,患者并发症减少、术后恢复快嘲。但患者术后依然容易产生颅内再出血、脑梗死、血栓等重症,影响患者术后康复,因此需针对患者术后可能出现的重症施加预防干预,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重症先兆,提供科学合理护理干预,防止重症发生,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本次研究术后,干预组患者生理功能、社会功能、情感功能、躯体疾病、生理职能、精神健康、一般状况、精力评分均高于常规组患者(P<0.05)。这与肖建英嘲研究相符,说明对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术后患者采取科学合理的重症护理配合,能有效促进患者恢复。
综上所述,对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术后患者采取重症护理配合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