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春艳
[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全程优质护理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此次分析对象,通过动态化随机分组的方式进行分组,对照组选择常规护理,观察组选择全程优质护理,比较2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55.65±7.58)分、住院时间为(10.26±2.36)天、护理满意度为94.00%,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组间数据相比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全程优质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运用以及推广。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全程优质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16-0156-01
急性脑梗死疾病属于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会导致患者的脑组织出现缺血、缺氧的病变性坏死现象,对患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以及致死率,现阶段,一般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选择不同方式的护理干预手段,提升干预价值,见下文: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此次分析对象,选取2018年1月22日-2019年2月22日来我院就诊的患者,通过动态化随机分组的方式进行分组。纳入标准:①确诊为急性脑梗死疾病;②进组前未曾接受其他护理干预方法;③知情了解本次研究且当面签署同意书;④获得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排除标准:①存在凝血功能障碍者;②严重心脏等器质性疾病;③临床资料不全者。观察组:男性有27例,女.陛占总例数46.00%(23/50),平均年龄值为(66.23±3.26)岁;对照组男性有26例,女性占总例数48.00%(24/50),平均年龄值为(67.54±3.25)岁。将本次研究资料通过SPSS21.0统计学处理,P>0.05。
1.2方法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告知患者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原因、治疗以及护理方法,让患者做到心中有数,乐观的面对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等。
观察组:行全程优质护理:①嚴密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指标情况,出现异常情况需要与患者进行沟通以及交流,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指导患者发泄负性情绪,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同时还可以进行心理疏导等。②护理人员需要叮嘱患者以及患者家属需要食用低盐、低脂类食物,对于部分存在吞咽障碍的患者,可以选择流质或半流质食物进行治疗,保障患者的每日摄入营养量。③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较为个性化的康复方案,如进行坐位、站位平衡训练等,帮助患者逐渐恢复肢体协调以及肌肉的能力,开展适当的语言康复训练,在训练期间可以与患者进行适当的沟通以及交流,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提升患者预后价值。④患者病情稳定后,还需要叮嘱患者保持一个较为平和的态度,谨遵医嘱,定期来医院进行就诊干预。
1.3观察指标观察2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
1.4统计学处理将本次研究的所有数据均录入至Excel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在统计学SPSS21.0中导入Excel数据库,P<0.05说明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
2结果
2.1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护理后,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55.65±7.58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住院时间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0.26±2.36)天,对照组住院时间为(15.35±2.68)天。
2组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性,T值=10.079、P值=0.000。
2.3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4.00%)高于对照组(60.00%),P<0.05,见表2。
3讨论
急性脑梗死较为常见,主要病因为患者脑部供血出现障碍,从而导致患者出现缺血、缺氧等现象,并发症较多且治疗不及时会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全程优质护理干预主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护理干预手段,指导患者将负性情绪进行发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升患者对后续治疗以及护理干预的依从性,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指导患者进行语言康复训练等,使得患者的病情能够逐渐获得有效稳定。
本次研究数据提示全程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缩短住院时间,还可降低护患纠纷几率,提升护理满意度,进而提高预后效果。
综上所述,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全程优质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运用以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