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辅以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研究

2019-09-10 19:02王姬良
健康科学 2019年1期
关键词:椎动脉型颈椎病中医针灸推拿

王姬良

摘要:目的: 探究中医针灸辅以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脊柱外科2017年6月至2018年8月期间收治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56例,依照随机表法分为两组,各28例。对照组以单纯针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推拿治疗,对比两组颈椎功能评分、血流动力学及复发率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一般资料、颈椎功能评分、颈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TMFA、PSV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治疗后PI、RI水平、疾病复发率、颈椎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椎动脉型颈椎病以中医针灸辅以推拿治疗患者颈椎功能恢复好,颈椎血运恢复,复发率低。

关键词:中医针灸;推拿;椎动脉型颈椎病

本文以中医角度,就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中医不同方式疗效进行探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脊柱外科5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以随机表法分为两组,各28例。观察组男19例,女9例,年龄35-61岁,平均年龄(48.7±13.1)岁;对照组男18例,女10例,年龄36-63岁,平均年龄(48.9±13.3)岁。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1)诊断标准:依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椎动脉型颈椎病确诊。(2)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非哺乳及妊娠妇女;患者积极参与治疗。(3)排除标准:伴随其他脊椎疾病;合并心肝肾及造血系统疾病;因神经功能,颅脑肿瘤引发的眩晕。

1.3方法

对照组以针灸疗法为主。主穴:太溪、足三里、三阴交、夹脊穴、百会、昆仑、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辅穴:天柱、大椎、印堂、太阳。主穴前三以平补平泻法针灸,其余穴位以中等或强刺激。中等或强刺激深度以0.5-0.8寸为佳,以患者口述酸胀感向周围扩散为佳。夹脊穴针刺0.3寸为宜,深度不可超过0.5寸。针灸需注重规避椎动脉,且30min/d,1次/d。本次两组针灸医师均为同一人,针灸主穴及辅穴相同。

观察组患者行针灸+推拿治疗。①放松推拿。叮嘱患者放松全身肌肉,按揉颈部5min。后左右两边缓慢叩背30次,摇颈摩桥弓,自耳屏前推至锁骨近端,沿胸锁乳突肌提拉至耳后,持续3min。②颈椎推拿。以一指禅推颈椎5min,后弹拨颈项韧带60s,双滚肩背5min,提拿颈肩60s,摇颈扳肩,两侧各1次。③推拿注意事项:以上两种推拿手法虽然效果明显,但按摩要求较高,需保证肌肉放松,肌腱稳定方可起效。多普勒超声以北京精博电子仪器研究所提供,型号为CDS-9000。探头频率为2.52MHz,取坐位双臂自然下垂探测,准动脉深度为60mm。

1.4评价指标

随访12个月对比差异。①颈椎功能评分[3]:经自拟《椎病功能评估量表》评价。量表包括眩晕、头痛,日常生活及工作、心理及生活适应。44分满,分数越高症状越严重。②血流动力学与探测患者左侧及右侧椎体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TMFA)、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血管波动指数(PI)及阻力指数(RI)指标。③疾病复发以上述1.2诊断标准确定。

1.5统计学方法

数据经SPSS21.0统计分析,“ ”表示计量资料,对比结果t检验。“n(%)”表示计数资料,对比结果经 检验。如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颈椎功能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颈椎功能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颈椎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颈动脉血流动力学差异

治疗前观察组TMFA为(22.71±5.53)cm/s,PSV为(51.83±12.59)cm/s,PI为(1.29±0.47),RI为(0.79±0.13);治疗后观察组TMFA为(26.87±4.39)cm/s,PSV为(60.01±14.13)cm/s,PI为(0.79±0.15),RI为(0.53±0.07)。治疗前对照组TMFA为(22.69±5.51)cm/s,PSV为(51.89±12.57)cm/s,PI为(1.27±0.49),RI为(0.81±0.11);治疗后对照组TMFA为(23.61±4.47)cm/s,PSV为(53.41±14.01)cm/s,PI为(0.99±0.31),RI为(0.67±0.13)。两组患者治疗前TMFA、PSV、PI、RI水平相比,差異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MFA、PSV水平高于对照组,PI、RI水平低于对照组,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

2.3疾病复发率差异

后所有患者随访1年,观察组疾病复发例数为1例,复发率为3.57%;对照组疾病复发例数为6例,复发率为21.43%。两组疾病复发率相比,统计学差异显著,T=4.082,P=0.043,P<0.05。

3、讨论

3.1中医针灸

本次取穴太溪、足三里、三阴交、夹脊穴、百会、昆仑、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天柱、大椎、印堂、太阳。前八个穴位为主穴,后四个穴位为辅穴。太溪穴主治精力不济,手脚无力;足三里可强壮筋骨,通经活络;三阴交可调和气血,安心凝神;夹脊穴可治脊椎侠背之痛,改善肢端血供;百会穴可顺通五脏六腑气血;昆仑穴可安神清热,主治项痛;足太阳膀胱经可治项痛;辅助其他穴位针灸,可改善患者颈部血运,缓解患者颈部疼痛症状。故针灸治疗用于颈肩痹症的治疗,效果确切。

3.2中医推拿

推拿可活血散瘀,舒经通络。以适当的推拿手法按揉颈部,可放松患者紧张的颈部痉挛肌肉,纠正错乱逆位的组织和关节,顺通经络,达到理筋整复,经络顺接的效果。将其与针灸相辅相成,可促周身血运,提升穴位针灸之效果。故本次针灸联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效用理想,好于单纯针灸治疗。但如若患者病情较重,也可联合中药治疗。中药方剂可用桂枝加葛根汤治疗。药方:桂枝6g 芍药6g 生姜9g 炙甘草6g 大枣3枚 葛根12g 。

综上所述,中医针灸辅以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效果理想,患者颈椎改善效果明显,血流动力学指数有所恢复,疾病复发率低,临床应用价值高。

参考文献:

[1]王冠, WANGGuan. 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 11(2):207-210.

[2]曾令川. 针灸配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26例疗效分析[J]. 人人健康, 2016, 9(12):115-116.

[3]张顺. 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医临床研究, 2016, 8(21):103-104.

(本文指导老师:王鹍)。

猜你喜欢
椎动脉型颈椎病中医针灸推拿
85例针灸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
小针刀配合温胆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磁共振成像分析
温针灸联合推拿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分析
探讨中医针灸配合康复手法治疗小儿脑瘫的作用
观察中医多途径综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从小说到电影:看《推拿》的改编
中医针灸结合西药治疗神经痛的临床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