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改变了高职英语听说教学的方式并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高职生英语学习的途径越来越多样,资源越来越丰富。本文将从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的意义出发,简要介绍在高职英语听说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的策略。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高职教学;英语能力;听说能力
高职英语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高职英语教学更加注重英语学习的实用性,教师更注重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社会岗位对学生英语能力的要求。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英语听说实践能力,教师应重视多媒体这一工具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高职英语教学的意义
多媒体技术相较传统的教学形式,其展现知识的方式更加多样,且各种呈现形式相较原来的教学方式也显得更加生动活泼。如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以讲授法为主阐述英语听说知识,辅之以必要的教学互动,但这种教学形式缺乏相应的情景烘托,教师突然开展互动教学很容易使学生产生排斥感。在多媒体技术的帮助下,教师可以迅速烘托本节课教学所需的课堂情景,将学生引入具体的应用场景中并在该场景中开展英语教学活动,这便提升了所教内容的真实性、实用性,学生的实践技能会得到提升。
多媒体技术还能够通过多样化的形式、丰富的内容扩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英语听说学习的兴趣,从而促进高职生英语学习的可持续发展。利用现代化的教育多媒体技术,学生还可以及时与来自其它院校的教师、学生交流,这在无形中提升了学生的交际、应用能力。
二、在高职英语听说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的策略
(一)利用现代化教育媒体扩展学生的英语视野
现代化的教育媒体主要包括微课、慕课等,这些媒介有极强的交互性,且微课平台、慕课平台整合资源的能力较强,通过利用这些媒介,学生能够获得海量教学资源并及时得知英语专业的发展动态。针对高职生英语教学的特点,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教育媒介模拟现实使用英语的场景,使学生在具体场景中开展演练活动,从而提升自己的实践水平。
丰富的词汇、句型积累是学生提升听说能力的重要前提,学生应当通过现代化教育媒体加深自己对具体场景中各种词汇、语句的使用方法的印象,并牢记这些重点内容,为应对具体的英语情景奠定基础。以签订合同的情景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前利用微课介绍商务英语中常用的词语:document、contract、representative等,以及商务交流过程中常用的句子:All activities of ABC Co. shall be governed by the laws,decrees and pertinent rules and regulations of China 等。学生通过观看微课熟悉要学的词语和例句相较传统的记忆方法更加有效,但这只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第一印象,接着,教师应利用场景教学法考察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并通过微课不断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使学生对本单元英语内容形成全面的认识。
(二)利用多样化的媒体形式提升学生的听力水平
提升高职生听力水平的关键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不同难度的听力材料,并要求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频繁接触英语听力场景,从而提升自身的听力水平。短音频材料是帮助学生提升英语听力水平的重要资源。教师可以在网络上搜集不同难度、不同发音的英语听力材料并根据不同学生的英语基础水平对材料进行分类,然后在固定时间段通过微信、QQ等媒介向学生发送精心挑选的短音频,要求学生在零碎的时间段进行听力训练。短音频的形式为学生的英语听力学习提供了便利,学生不必再苦恼没有专门的时间进行听力训练,只需充分利用零碎时间便可以完成听力训练,这便提升了英语听力训练的效率。
(三)鼓励学生利用多媒体开展英语口语训练活动
有效的口语训练应当是双向的,学生只有面对具体的对象开展英语交流活动才能发现自己在发音、语法方面的错误,但在高职学校中,不同学生的学习生活并不同步,英语教师的数量也是有限的,学生不可能随时找到口语练习伙伴开展口语训练活动。通过有效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这一问题可以得到解决。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与口语训练有关的APP自主开展口语训练,教师可以规定每个学生每天阅读一篇英语文章并利用APP内置的录音功能将自己的发音录制下来,学生可以在反复聆听自己的阅读录音和原文录音的过程中发现自己英语口语存在的问题。学生还可以通过观看教师的阅读视频观察教师的口型,从而纠正自己发音时的口型错误。
总之,当代多媒体技术总是要借助一定的平台发挥其教育作用,高职教师应当仔细探讨将传统教学策略与现代多媒体结合的教学方法,提升英语听说课堂的科技化、信息化程度,使学生的能力提升更快,更能够符合社会具体岗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岑华.中国—东盟架构下高职生英语听说能力培养——以广西高职院校为例[J].现代交际,2013(08):173+172.
[2]朱海媛.浅谈如何培养高职学校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J].校园英语,2018(28):75.
[3]王鳳清.提高高职高专大学英语听说能力探析[J].中国证券期货,2013(05):266.
作者简介:
刘志波(1975.12-),男,汉,山东沂水人,研究生学历,讲师,研究方向是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作者单位: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