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集智集力模式农业气象业务培训建设的思考

2019-09-10 04:38王欢司丽丽杨霏云闫峰张会
农业灾害研究 2019年1期
关键词:气象

王欢 司丽丽 杨霏云 闫峰 张会

摘要  以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农业气象业务培训为例,综合分析农业气象业务培训工作现状及问题,提出“气象+”集智集力农业气象业务培训模式,为进一步发展气象业务培训提供决策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 气象+;集智集力模式;农业气象业务培训

中图分类号:S16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305(2019)01-082-02

DOI: 10.19383/j.cnki.nyzhyj.2019.01.032

Thinking on "Meteoro logical +" Wisdom and Strength Concentration Mode for Agrometeorolo gy Training

WANG Huan  et al(Xushui District Meteorological Bureau of Baoding City,Baoding,Hebei 071000)

Abstract Taking Agrometeororlogy Training in Meteorological Cadre Training Institute of 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as an example, comprehensively analyz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agrometeorology training,and provided "meteorological+"wisdom and strength concentration mode, so as to further develop agrometeorology training.

Key words   Meteorological +;Wisdom and strength concentration mode;Agrometeorology training

在我國,气象行业一直是以国家投入、服务为主的公益性事业,但随着气象服务市场的放开与壮大,精细化、个性化气象服务需求日益增加,“智慧+有偿”气象服务将成为未来气象事业的重要发展方向。这对气象服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模式提出更加精准的要求,亟待发展模式新、内容精、针对性强的气象服务培训。研究表明,当前气象服务培训与气象事业快速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不相匹配[1],“气象+”服务培训的需求日益增长。以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农业气象业务培训为例,在分析培训现状及单一化培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阐述“气象+”集智集力模式农业气象业务培训建设,以点带面,延伸至其他气象业务培训。

1 农业气象业务培训现状

1.1 培训主体及培训班型

目前在“1+8”(干部学院+8家分院)培训模式下,除干部学院外,仅有3家分院已开展或拟开展农业气象培训,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中、西部缺乏农业气象培训机构。由干部学院牵头,开发了农业气象业务类班型4个,其中“县级农业气象专业基础知识及技术培训班”相对稳定。

1.2 培训方式及手段

已开展的农业气象业务培训方式仍以单纯面授为主,体验式教学在各个班型中均有涉及,但研究式教学、实地实训教学等仍不多,这与尚未启动系统建设实训基地及建设难度大有关。

1.3 培训对象

截至2016年,各个培训班的培训对象均是来自于全国、省、市、县4级气象部门的工作人员,以县级气象部门最多。这说明对基层气象部门的培训相对成熟,而更高层次的培训及面向社会的培训,需要进一步探索及发掘。

2 农业气象业务培训存在问题

2.1 师资力量薄弱,且集中于农业气象专业,教学延展性差

当前3家分院共有农业气象培训教师22人,而全国气象部门从事农业气象业务的工作人员约4 000人,学员与教师的比例约为200∶1。从数量上看,师资力量非常薄弱;从培训课程看,由于大部分兼职教师来自气象系统内部,分院师资主要从事农业气象专业教学,而较少设计与开展与农业发展相关的教学内容。截至2016年,3家分院尚未开发出成熟班型,教材编写、教学案例开发、教学方法研究等科研能力均有待提高。

2.2 实训基地缺乏系统性建设,与培训需求差距较大

农业气象培训对实习实训基地需求较大,单一的课堂教学无法生动体现农业生物的田间生长发育过程,学员无法正确认知天气条件如何影响农业生物,以及熟练掌握仪器设备使用。目前仅有辽宁分院投资建设了设施农业气象实习实训基地,实训基地建设与培训需求差距仍然较大。

2.3 培训偏重理论,与实际业务接轨不够

气象培训教学设计偏重理论,没有切实与实际业务接轨,这与教师知识结构局限性及培训课程策划不到位有关[1]。除了熟练掌握农业气象知识以外,农业气象工作者还要熟悉对气象服务产品的商业包装和销售,这就需要进行商业和市场销售方面的教育与培训[2]。但截至2016年,农业气象培训班仍以基础知识或岗位初级培训为主,与学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需求存在矛盾。

2.4 培训对象单一

当前培训对象全部来自气象系统,随着农业气象服务社会化的不断推进,有多种需求的社会化主体将成为新的培训对象,培训需求势必将作为规划未来培训方向的主要因素考虑。

3 “气象+”集智集力模式农业气象业务培训分析

通过多年农业气象业务及农业气象培训经历,思考分析如何通过借力发展破解难题,借鉴干部学院农业气象培训模式,提出“气象+”集智集力培训模式。

3.1 “气象+”集智集力模式内涵

“气象+”即“气象培训部门+合作单位”,“集智集力”是指集中智慧及力量,即利用合作单位的技术、资源与平台,与气象培训部门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将培训资源及力量深度优化和集成,融合创新成果应用于气象服务培训的各个领域,提升创新力和培训力,形成更广泛的培训发展新形态。

3.2 “气象+”集智集力模式农业气象业务培训设计

3.2.1 合作单位 农业气象培训应建立一套以需求为导向的培训模式,以需求为牵引,建立干部学院指导、分院主导、多单位合作的模式,开展灵活多样的培训,从不同岗位及不同人员的特点出发,推出个性化培训服务[3]。

农业气象业务涉及领域较多,可选择的合作单位包括:①农业院校;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③农业部门,如农业局、林业局、畜牧水产局等;④省级气象部门相关单位,如减灾处、科研所、气候中心、试验站等。其中农业院校侧重教学及科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侧重实践;农业部门侧重农业政策把握及田间指导实践;气象部门相关业务单位侧重制定农业气象业务规范以及开展具体的农业气象业务。通过与这些合作单位集智集力,推动农业气象培训整体拓进。

3.2.2 合作模式 “气象+”集智集力模式具有广泛的合作领域及空间,根据不同合作单位的性质及特点,可在不同领域侧重开展不同类型的合作与交流模式:①聘请兼职教师:可因地制宜加强理论、业务或实践;②实习实训环境建设:可共用、共建、共享实习实训基地,或作为体验式教学基地;③教师培养与实践:通过送培、双向交流等方式,侧重学习教学理论、课程知识、大农业及农业气象发展方向、实践经验;④科研交流:以合作立项、指导研究为合作方式,侧重教学规律和方法、农业气象专业研究以及研究结果试用等。

3.3 潜在效益分析

当前大规模的部门内部培训及未来可能出现的对有需求的社会化主体开展培训,都要求开展开放式气象业务培训。“气象+”集智集力模式可有效弥补单一部门缺乏多维培训的短板,为拓展培训对象提供可行空间。

从培训主体看,①“气象+”培训模式可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互为补充,农业气象专业与农业专业相互弥补,逐步实现互动交流教学向按需配置转变,提升按需培训能力;②借力打造实习实训环境,逐步由单打独斗式建设向场地合作、资金合作、信息共享式转变;③拓宽师资培养渠道,扩大师资提升空间。

从培训效果看,①利用“气象+”模式整合资源开展培训,提升培训对象的农业气象业务综合能力;②提高培训水平和培训效果,有力促进农业气象业务革新,挖掘內涵式发展潜能,全面提升气象服务社会、经济及生态效益。

4 结语

研究“气象+”集智集力模式将有助于推动农业气象培训立体化、多维度发展,并为其他气象业务培训提供参考。由于“气象+”集智集力模式是资源整合的更高层次,整合机制复杂多样,又无现成经验借鉴,其科学性、系统性、全面性及运行机制还需不断深入探索。

参考文献

[1] 邹立尧,罗林明,马旭玲.气象业务培训现状的分析与思考[J].继续教育,2012,26(6):27-29.

[2] Lomas J, Milford J R, Mukhala E. 农业气象教育和培训的现状与未来需求[J].沙漠与绿洲气象,2010,4(4):59-60.

[3] 梁玉红.新形势下创新领导干部教育培训模式的思考[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12,14(3):74-77.

猜你喜欢
气象
走进气象 探索科学——山西省运城市钱学森科技小学开展气象实践活动
气象树
新乡市科协开展“世界气象日”科普进校园活动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农业气象服务应用研究
“互联网+”时代气象信息服务发展与思考
文章有象
气象医学与人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