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举美
教学分析
本课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能量无处不在》单元里的一课。学生在三年级下册《电的本领》单元已经认识了电的作用,这里进一步研究电的另一个作用:电生磁,即电能与磁能的转化。通过制作电磁铁、探究电磁铁的特性,使学生认识电磁铁的特点,知道电能产生磁,了解电磁铁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广泛。
六年级学生虽然已经掌握了组装电路、探究磁铁性质的基本技能,但是对电磁铁比较陌生。在本课中我放手让学生经历制作、探究的全过程,让他们对电磁铁的组成、特点及能量转化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探究,从而认识电磁铁的特征,并了解它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本课教学重难点是动手制作电磁铁、探究电磁铁的特性。
教学过程
片段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昨天老师在缝衣服的时候遇到了点小麻烦:不小心把缝衣针掉到了地板的缝里,怎么也捡不起来。谁能帮老师想个办法,轻松捡起来?
生:可以用磁铁吸。
师:可有的时候家里没有磁铁怎么办?我们能不能利用身边的材料做一个磁铁呢?这节课我就带领大家一起做一个磁铁。
片段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1.制作一个电磁铁
师:根据课题大家猜测一下我们今天制作的磁铁需要用到哪些材料?
生:要用到电池。
生:还有线圈。
师:棉线圈可以吗?
生:不行。
师:为什么?
生:因为棉线不导电。
师:很好,你们知道线圈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吗?
生:用金属做的。
师:这里我给大家准备了带绝缘皮的细导线,另外还准备了铁钉,你能利用这两样材料做一个和我手里拿的一样的装置吗?(边展示材料,边讲解。)
生:把导线绕到铁钉上。
师:绕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生:导线两端要留出一段距离。
师:还有吗?
(教师出示温馨提示:导线要按同一个方向缠绕在铁钉上,至少15圈以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电磁铁,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制作电磁铁是下一步探究电磁铁特性的关键,所以在制作之前,我让学生观察已经制作好的电磁铁,并充分交流制作方法。通过制作电磁铁,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电磁铁结构的认识,也培养了他们的原型模仿、创造及动手能力。
2.探究电磁铁的特性
师:这个装置做好了,怎么验证它是不是磁铁呢?
生:给它通上电后,用它去吸铁的东西。
师:我想先考考大家,我们把磁铁能吸铁的特性称为什么呢?
生:磁性。
师:很好,磁铁除了有磁性外,还有什么特点?
生:还有南极、北极,而且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生:南北极是磁铁的磁极。
师:回答得非常好,现在大家能否利用桌子上的材料,设计实验方案来验证我们刚才做的装置是否像普通磁铁一样具有磁性、磁极的两个特点,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你们的方案。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实验方案,教师巡视指导。出示温馨提示:自制磁铁的两端通电后,可能会发热,可以用卫生纸垫着;实验过程中,小组内要做好分工,及时记录,完成实验记录单;实验完成后,要及时断电。)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之前,要先动脑思考、动口交流,一定要有明确的目的和计划,这样才能提高实验的成功率。让学生明白科学课的活动不是为了活动而活动,而是为了探究,为了培养科学意识,锻炼探究能力。
片段三:汇报交流,总结概括
师:在刚才的实验中,我发现每个小组的实验都能在合作、有序中完成,而且实验记录单也记录得很具体。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的发现?
生:我们将磁铁通上电后用它去吸小书钉,发现吸起了5个订书钉。断开电后,订书钉都掉了下来,再去吸就吸不起来了。我们认为它只有在通电的时候才有磁性。
师:哪个组还有不一样的发现?
生:我们的通上电后能吸起8个订书钉,断电后也都掉了下来。我们也认为只有在通电时它才有磁性。
生:我们的只吸起了3个订书钉,结论和他们的一样。
师:通过刚才的交流,大家一致认为我们设计的这个装置通电时才有磁性,断电后磁性消失。那它有没有磁极呢?
生:有,我们组的钉尖部位是南极。
生:我们的钉尖部位是北极。
师:是不是你们每个组的装置通电后都有磁极?
生:是的。
师:如果让你给这个装置取一个名字,你认为叫什么合适?
生:电磁铁。
师:为什么?
生:因为它只有在通电的时候才有磁性、有磁極。
师:这个名字很贴切,和科学家起的一样。前面加一个“电”字,说明电磁铁在工作时是把电池里的什么能转化为能吸起订书钉的什么能呢?
生:电能转化为磁能。
师:很好,而且我们做的这个电磁铁结构很简单,只由两部分组成:外面的叫线圈,里面的是铁芯。
设计意图:学生经历猜想、设计实验、动手实验的目的其实是为了构建知识、获得结论。实验记录单的设计使学生的汇报简洁、有条理,学生在交流各组的电磁铁吸起订书钉的数量以及钉尖部位的磁极时,让实验探究有了深度,也激起了学生课下进一步探究的欲望。学生在汇报交流中,学会正确地获取有用的科学事实,并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逻辑思维,从而获得结论,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科学探究能力。
片段四:巩固应用,拓展提升
师:大家可不要小看了我们今天做的电磁铁,有的时候还能保护我们呢?
(播放动画片:《猫和老鼠》,学生观看。)
师:小老鼠聪明吧!它是利用电磁铁的什么特性来捉弄猫的?
生:通电时,有磁性。断电后,磁性消失。
师:其实这个装置叫电磁起重机,在废品回收站和一些大型的钢材厂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展示电磁起重机、电铃、听筒、马达图片。)
师:还有哪些物品也用到了电磁铁?
生:玩具汽车。
生:妈妈的吹风机。
生:我家的电风扇。
师:看来同学们都是生活中的有心人,发现了这么多的物品都用到了电磁铁。在刚才探究电磁铁的特性时,除了发现电磁铁通电时有磁性、有磁极外,谁还有新的发现?
生:为什么大家的电磁铁吸起的书钉数量不同?
生:为什么同样都是钉尖,磁极却不一样?
生:电磁铁的磁极和磁性可能会改变。
师:我们班的同学不仅喜欢观察、勤于动手,而且还善于动脑,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有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继续研究,看看电磁铁里究竟还有哪些秘密。下次课,将各自的探究结果分享给大家。
设计意图:科学来源于生活,必将回归生活,只有将科学课与生活紧密结合才能体现出其真正价值。通过播放动画片《猫和老鼠》,展示电磁起重机等图片,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知道电磁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深化其对电磁铁原理的认识与理解,同时引导学生探索电磁铁的其他用途,提高他们把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的意识与能力。学生对电磁铁吸起订书钉的数量和磁极的不同提出疑问,激起了他们在课下继续进行探究的欲望,体现了科学课课内探究向课外探究的迁移,使探究不以铃声的响起而结束。
山东省滕州市第四实验小学
(27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