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感官》一课教学分析

2019-09-10 07:22李亭亭
湖北教育·科学课 2019年1期
关键词:感官气味鼻子

李亭亭

《认识感官》是苏教版《科学》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首课内容。本课从学生熟悉的感官入手,引导他们认识感官、运用感官观察、了解感官功能,积累和丰富他们对人和动物感官的感性经验。

一年级学生对自然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对周围的事物总想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这些都是人类探索世界的本能的观察行为。本课教学,以低年段学生感兴趣的游戏为载体,让其在玩中认识各种感官,在做中掌握观察方法,培养他们初步的观察能力和良好的观察品质。

谜语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身上有很多宝贝可以帮助我们感知这个世界的美丽。下面来猜谜语,猜一猜这些宝贝。

“有它色彩多缤纷”,用哪个宝贝可以观察到世界的五颜六色?

生:眼睛。

师:“有它音乐多美妙”,又是哪个宝贝呀?它可以感觉到音乐很美妙。

生:耳朵。

师:“有它气味香喷喷”,哪个宝贝可以闻到香喷喷的气味?

生:鼻子。

师:“有它美食滋味好”说的是哪个宝贝呀?

生:嘴巴。

师:主要是嘴巴里面的哪个部分来感受味道的?

生:舌头。

师:你真棒!“还有一位可别忘喽,知寒知暖全靠它”,我们冷啊、热啊,它都会感受到。

生:手、脚、脸、肚子。

师:哎呀,身上这么多地方都能感受到冷、热,这些地方都覆盖了一层什么?

生:皮肤。

师:对呀,人体表面覆盖了一层皮肤。我们的眼睛、耳朵、鼻子、舌头、皮肤,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观察、认识世界,这些宝贝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感觉器官,简称感官。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认识感官。

设计意图:爱玩游戏、爱探究是儿童的天性,而猜谜语作为儿童乐于参与的游戏活动,它神秘、有趣,又生动形象。在你来我往的猜谜游戏中构建新知,快速吸引并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参与积极性。

用眼睛观察

师:让我们先来观察一下这幅森林图片,请同学们睁大眼睛找一找,有几种小动物隐藏在图片中?比一比谁找到的多。找到后可以和你的小伙伴互相说一说。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师:你们找到了几种?

生:我找到了5种小动物。

生:老师,老师,我找到了8种。

师:谁来介绍一下?其他同学仔细听,有不同意见的等他说完再补充。

(学生汇报。)

师:找到了这么多,你真厉害。它们都在哪里,能上来指给大家看一看吗?

生:这个是蚂蚱。

师:一只什么样的蚂蚱?

生:绿色的。

师:小眼睛真亮,你观察到了颜色。还找到什么?

生:这里有一只青蛙。这里,这里,还有一只呢!

师:它们有什么不同吗?

生:一只是绿色的,一只是黄色的,有点像树叶的颜色。

生:一大,一小。

师:是的,颜色不同,大小也不同。

生:老师,老师,这两只青蛙的花纹不一样,头朝的方向也不一样。

师:观察得真仔细呀。还找到了什么小动物?

生:这个树枝上有一只虫,我知道它是竹节虫。

师:你的知识真丰富!还知道竹节虫。来,仔細观察观察它的模样。

生:它的形状像竹子,一节一节的。

师:难怪叫它竹节虫呀!

生:老师,上边有一只蝴蝶。

生:我也看到了,在这里呢。

师:啊,真的有!这是蝴蝶吗?

生:跟见过的蝴蝶不太一样,应该是蛾子。

师:不一样在哪?

生:我见过蝴蝶不飞的时候,翅膀就张开翘起来了,你看这个没有。

师:对的,蝴蝶静止时翅膀一般是竖立在背上,而图上的这只的翅膀却是平铺开的。由此可以判断它不是蝴蝶,而是蛾子。

大家一起找到了8种动物,真不容易。其中有些动物的颜色、形状跟周围的景物很相似,不容易被发现,这是动物自我保护的一种方法。

同学们,刚才你们是怎么找到这些小动物的?是看到哪说哪,还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观察呢?

生:我是随便看的。

生:我是从左向右看的。

师:你怎么会这样观察呢?

生:这样不容易漏掉。

师:是呀,在科学上,我们观察事物时一般先看整体,再看各个部分。建议有一定的顺序,从左向右观察或从上向下观察,这样观察更仔细,不容易漏掉。

我们用眼睛观察到了这么多动物,并且还说出了它们的颜色、形状、大小、花纹等,眼睛的本领可真大!

设计意图:用眼睛看是学生最熟悉、最常用的观察方法,在大自然中找小动物的游戏,架设找一找、说一说、比一比、辨一辨的多层次梯度,多角度培养他们的观察表达能力和观察思维品质。低年段学生以无意观察为主,观察往往具有无序性和随机性。教师加强指导,先整体观察,再细分区域来观察具体特征,让学生的观察从无意走向有意,从粗略走向精细,从而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

用耳朵听

师:观察了森林中的小动物,让我们向森林深处走去,还会发现什么呢?这次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合上嘴巴,认真聆听。全部静下来后,老师说话的声音是不是变大很多,听得更清楚了?(播放声音)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生:狼叫、水声。

师:能具体说说是什么样的水声吗?

生:下大雨时就是这种声音。

师:你还关注到雨的大小了,小耳朵真厉害。

生:我听到了羊叫声。

师:是小羊的还是老羊的?

生:小羊的。“咩咩咩”好像在找妈妈。

师:想象力真丰富,那老羊是怎么叫的,谁能模仿一下?(学生模仿)

生:还有小鸟和蜜蜂的叫声。

师:看来同学们用小耳朵辨别出了许多不同的声音,我们就生活在这样的声音王国里。

设计意图:好动是儿童的天性,对于外界的声音刺激,常常难以静心倾听。为了让儿童静下心来专注地听,在聆听森林世界辨别不同声音时,教师特意要求他们闭上眼睛、合上嘴巴,以此训练耳朵的灵敏度,保证观察的顺利进行,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

用鼻子闻、用舌头尝

师:(出示闻香盒,摇一摇)这里有声音吗?如果盒子不打开,你能辨别里面装的是什么吗?

生:可以用鼻子闻。(闻一闻)老师,里面装了橘子。

师:(打开看看)还真是呢,你刚刚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闻到了橘子的气味。

师:看来鼻子闻的方法也能判断事物。但你这个闻法,老师要纠正一下。在科学上,不管闻什么物体的气味,应该用这个方法,请看老师,(闻香盒放在鼻子的下前方,像这样10厘米左右,五指并拢,手撩过来,细细地闻气味,不要连续挥动,以免把气味挥散。)这样比较安全和科学。让我们一起来学一学。(侧面演示两次,学生学习正确的闻法。)

哪位小朋友想上来展示一下?(学生展示)他的闻法对吗?

生:对。

师:今天老师为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个盒子,里面装的是什么呢?注意不能打开哦!每人闻一闻,比比看谁判断的又快又准确。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师:你们的盒子里装了什么?

生:柠檬。

师:你们呢?

生:苹果。

生:不是呀,我觉得是柚子。

师:哦,看来有争议。如果仅仅闻气味,不能准确判断里面是什么,我们还可以找哪个宝贝来帮忙?

生:嘴巴。

生:不对,是用舌头尝。

师:是呀。但在科学上,尝也是有讲究的,注意不能大口大口地吃哦。在知道食品安全的情况下,可以取少量细细地品味。老师为每人在盒中放了一根牙签,同学们可以取少量品尝,和小伙伴说说你尝出的味道。(学生活动,教师指导。)

师:你尝出什么味道?

生:酸酸的,还有一点苦苦的。

师:你们小组呢?

生:甜甜的,好甜呀!

师:除了这些味道,你们以前尝到过什么味道?

生:苦的、咸的。

生:酸、甜、苦、辣、咸。

师:孩子们,其实辣味是感受到的,不是尝到的。辣是一种痛觉体验,这个我们以后还会深入学习的。观察事物时可以用眼睛看、耳朵听,也可以用鼻子闻、舌头尝。

设计意图:科学学习立足于儿童经验,创设生活化的真实情境有助于升华儿童认知。闻气味辨物体的活动,气味明显的橘子可以让学生轻易享受成功的喜悦,一个个迫切希望获得经验的提升。为了丰富其体验,教师将关注点引入掌握正确的闻法上,使学生高度投入。当仅靠闻气味难以准确辨别物体时,教师又顺势指导尝法。整合闻与尝的教学活动,打破不同感官之间的界限,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使科学教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用皮肤感受

师: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杯水,你能观察出来它是冷的还是热的吗?

生:看不出来,可以尝一尝。

师:对于未知的事物能不能随意闻或尝?

生:不能。

生:可以用手来摸一摸。

生:不对,是皮肤。

生:是冷的。

师:皮肤除了感受冷热,还能感受到很多呢!这里有两块石头,想不想用皮肤来感受它们的不同?你想用哪里的皮肤?

生:我用手上的。这个摸起来有点滑滑的、冰冰的,另一个有点扎人。

生:老师,我想用脸上的。一个滑滑的,一个刺刺的。

生:嘿嘿,我用肚子上的。这块比较光滑,这块太糙了,硌着我了。

师:同学们,皮肤遍布我们的全身,它是人体最大的感官。不同部位的皮肤可以感受到冷或热、光滑或粗糙。在生活中你还有什么其他的感受吗?

生:受伤的时候,我很疼很痛的。

生:软软的,硬硬的。

师:看来,皮肤也很厉害,可以让我们有许多不同的体验。

设计意图:低年段學生对于未知的事物安全意识薄弱,教师有必要强化指导,强调不随意闻或尝。日常的科学实验中也尽量减少闻或尝的活动,板贴红色“不随意闻或尝”警示语,以提高学生在科学实验室的安全意识。

全课总结

师: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各种感官,你有什么收获呀?

生:我知道眼睛、耳朵、鼻子、舌头、皮肤都是感官。

生:皮肤是最大的感官。

师:是呀,我们正是借助这些感官来观察、认识世界。不仅我们人类有感官,动物也有。不同动物的感官的观察能力也是不同的,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

(播放短视频。)

师:你有什么发现?

生:狗的鼻子很灵敏,可以搜救、缉毒。

生:老鹰的眼睛很敏锐,可以看到田里的动物,还可以看到海洋里边的鱼类。

师:嗯!动物敏锐的感官让它们更好地在大自然中生存。

同学们,感官的观察能力是可以培养的,灵敏程度也是可以通过训练不断提升的。希望在今后的生活中你们多留心身边的事物,提升自己的观察能力。

教学反思

《认识感官》是一年级学生进入系统观察的第一节课。科学离不开事实和证据,事实证据的获得离不开观察,儿童观察能力的发展离不开教学活动的有效组织。为了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我从低年段学生的特点出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实施教学。

用积极语态来评价。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站在课堂中央,针对一年级学生上课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受到批评后过分关注自己的过失、情绪容易受到影响等情况,我尽可能多地鼓励、肯定他们,采用积极、正面的评价语。当他们找到一个个小动物,注意到其颜色、大小等特征时,及时给予肯定。“你真棒”“真厉害”“小眼睛真亮,还观察到了颜色。”这样的评价让他们充分感受细致观察带来的乐趣。儿童皆有趋好心理,当伙伴受到鼓励或表扬时,都会纷纷效仿,当老师给予启发式的评价,如“有的小组活动结束后把材料整齐归还,李老师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习惯。”润物细无声,无形中引导学生关注良好习惯的养成。此时科学课堂上及时整理的习惯得到重视,他们会在今后的一段时间中自觉自发地逐步养成。

图文结合显生动。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就是板书生成的过程,教师巧妙呈现有结构的板书,可以促进学生科学概念的构建。一年级学生识字少,文字阅读有障碍,利用图文结合的板贴形式更显生动、有趣。在谜语导入环节,我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贴出眼睛、耳朵、鼻子等彩色图片,自然而然引出研究主题。感官观察活动中,学生描述并交流物体特点时,我适时板书颜色、大小等物体特征,引导他们学习并运用科学词汇进行表达。闻气味、尝味道的活动中,“不随意闻或尝”的警示板贴,让学生薄弱的安全意识得以觉醒和激发。

观察,是多种感官协同作用下的行为,精细地观察又是多种感官共同作用产生的。鉴于儿童的观察容易受到兴趣、环境及个体情绪的支配,教师应巧用方法和机制,让学生立足感性经验,形成理性认知。在层层递进的学习活动中,学生的观察方式不断丰富,观察方法不断完善,观察能力不断提高。

江苏省无锡市梅村实验小学

(214112)

猜你喜欢
感官气味鼻子
高原往事
你的鼻子超级棒
感官训练纸模
感官训练纸膜
气味图书馆
好浓的煤气味
鼻子和嘴
这个“气味”不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