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转化学困生

2019-09-10 21:13周阳
家长·中 2019年1期
关键词:字帖学困生过程

周阳

“学困生”是指素质教育发展过程中吸收新知识比较缓慢的一些学生,他们并不是学不会新知识,只是习得新知的过程较长。数学作为高中重点科目,是高考中拉开学生成绩的关键,数学成绩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他们能否进入理想大学。

新时代素质教育背景下,数学是高考必考科目,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日常数学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数学素养,提高学习成绩,为高考打下坚实基础。优等生学习能力较强,学困生掌握知识较慢,但只要适时加以指导,他们也能习得新知,并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培养优等生,同时还要不断提高学困生学习成绩和素养,这样才能使得整个课堂学习氛围变得更加和谐。新课标要求学生成为课堂主体,这就要求每位教师平等对待他们,因此,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是所有教师必须认真对待和研究的问题。在本文中,我结合多年高中数学教学实践经验,就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转化学困生,提高其数学成绩提出部分建议。

一、了解数学基础,成功转化学困生

一些学生之所以成为学困生,不是天生的,是由于他们在课堂某一环节没有跟上教师的节奏,没有掌握某些知识点,对后续数学学习产生了一定影响,通俗来说,就是没有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同时,每一位学困生的学困原因和程度也各不相同,有的是因为课堂中的注意力不集中,导致没有跟上课堂节奏,有的是由于初中数学基础较差,这就要求高中数学教师在进行入学摸底考试后根据成绩做好备案和学情分析,特别注意了解学困生的数学基础情况。

例如,在讲到“集合”概念一节时,如果按照课本的字面意思进行解释,会让基础较差、接受新知能力较弱的学生理解起来更为吃力。如果教師优先掌握了学情,考虑到学困生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固,便可通过简单地设定贴近生活的问题进行导入,这样会让学困生理解起来容易一些。教师问:“我们在国庆节打算去郊游,班级里共有60人,10人一组,共6组,分别编号为1、2、3……60。国庆前,我通知所有学生准备明天去郊游,试问:老师通知的是我们班所有组的学生还是某一个组呢?”学生回答:“所有人。”教师接着说:“这就是这节课要学习的第一个新概念——集合,它指的是研究对象的整体,而不是个别对象。”由此引出集合定义,不仅能够使得学困生在生活事件和已有数学知识的基础上更容易地学到新知识点,还有助于其更好地巩固和运用知识。

二、创设情景教学,激发学困生学习兴趣

新课标要求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让学生获得知识,还要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需要一定技巧,教师在导入新课的过程中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好奇心。由于学困生的心理和学习特点,特定的教学情境对他们的吸引力更大,更能调动起其学习情绪,激发学习兴趣。

例如:讲《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时,教师列举了分字帖的例子:现在老师准备了一些字帖,需要同学们在假期完成,按照学习成绩的好坏进行分发,第一名1本,第二名2本,第三名3本,以此类推,一共有50人,问:一共需要准备多少本字帖?教师说完例子后问大家:“同学们能很快地算出老师一共需要准备多少本字帖吗?”学生开始仔细计算,运算速度较快的学生脱口而出:“1275。”教师继续问:“你是如何得到这个结果的呢?”学生说:“将第一个数与最后一个数相加得51,将第二个数与倒数第二个数相加得51,依次类推,总共有25个51。”教师接着说:“从1加到50很简单,如果加到1000,又或者中间相差2000到3000,或者更大的数相加,又该如何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内容——等差数列的求和。”通过简单的生活算式激发了学困生强烈的求知欲,经过教师引导,学生较容易地掌握了数列的求和方法——倒序相加法。

三、创造学习环境,培养学困生合作精神

现在几乎所有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就在家长的呵护中成长,逐渐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坏习惯,不懂得合作与交流。交流合作是生存之良计,只有在不断交流合作中,学生才能取其所长、补己所短,这对学困生更为重要。学困生与优等生组成小组,共同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内容能够带动其积极性,掀起学习新浪潮。

例如:在讲授“二次函数”一节时,教师根据课程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学生特点说:“本节课我们学习‘二次函数’,同学们仔细观察二次函数的定义、表达式和图像,思考它具有哪些性质?形成此规律的原因是什么?通过此函数,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思考结束后,以前后桌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看看其他小组成员能否解答自己提出的问题?最后请小组的一位同学做代表,陈述小组讨论结果。”学生激烈地讨论交流起来。学困生在与优等生结成对子后可以放下防备心理,毫无保留地表达出自己对知识的疑惑点,对于理解不了的知识点,也会虚心请教他人。这样既创造了合作交流的学习环境,又能够促成优等生帮助学困生,引导和督促他们学习,使学困生体验到合作带来的成功之感,培养了合作意识,激发其不断前进。

四、体验成功乐趣,激励学困生的学习自信

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体验到成功的快感,才能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更为浓烈的兴趣,更快地到达成功彼岸。学习数学最大的乐趣在于解决一个个难题,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将所要学习的内容转换成一个个小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克服困难,这样既可以使他们获得新知识,同时还能使其结合旧知识进行理解,使其体验到学习乐趣,获得自信。例如:在学习立体几何图形的表面积时,教师让学生动手制作棱柱、棱锥、棱台,并讲解其展开图形及表面积,这样能够简单地引导他们了解到“棱柱、棱锥、棱台的侧面展开图分别是由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组成的平面图形”,这样学生便能轻松得出棱柱、棱锥、棱台的表面积能够转化成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及梯形的面积。通过循序渐进地引导,让学困生对高中数学学习产生自信。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高中数学学困生是在他们逐渐丢掉一个公式或者概念的过程中形成的,转化学困生需要一个过程,在数学教师的循循善诱下,学困生能够在学习数学的路上更自如、更自信。

(责编 孟 飞)

猜你喜欢
字帖学困生过程
暑期练字?打造独一无二的字帖
用爱和机智帮助学困生转化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小字帖
小字帖
小字帖
浅谈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用爱托起明天的太阳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