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 子

2019-09-10 16:46万明华
成功密码 2019年1期
关键词:胡蝶惠子道家

万明华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庄子》

道家可以称之为先秦诸子思想的源头,孔子曾问道于老子,墨子也有道家思想的特质,法家韩非子更专门写了《解老》《喻老》两篇,诸子百家或多或少都曾受到过道家思想的影响。既然讲道家,为什么不讲道家的创始人老子,而讲庄子呢?因为老子这个人物,现在还存在争议,《老子》一书虽然存世,可是其思想内容复杂多样却又比较零散,对于它的理解也见仁见智,很难做出一个准确的解读。因此,与其去解读更为枯燥的《老子》,还不如一起来看看《庄子》。

庄子是一个很洒脱的人,他不求名不求利,只是追求自身的解脱与自由。即使是这样,庄子在战国时期依然拥有不小的名气。然而到了汉代初期,黄老道家成了当时道家的主流思想,而以庄子为代表人物的老庄道家反而没落了。直至魏晋时期,庄子才再次被人认识,他的思想再次引发了时代的潮流,也就是中国思想史、文化史上著名的“魏晋玄学思潮”。除了“魏晋玄学”之外,之后的禅宗思想,“宋明理学”其实都和庄子的思想有一定的联系。闻一多说过:“中国人的文化上永远留着庄子的烙印。”(孙党伯、袁春正主编:《闻一多全集卷九·庄子篇》,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7页)

一、逍遥游

庄子的一生都在领悟“逍遥”的真谛,他真正追求的正如他在《逍遥游》中所说的那样:“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就是在这样的人生态度指引下,庄子抛弃了是非名利之心,也没有畏惧害怕之情,将自身归于恬淡的本真。

(一)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人生活在社会中总是会受到各种各样事物的诱惑,《红楼梦》中有一首《好了歌》切切实实地写出了这一情况: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古往今来,又能有几个人能够看穿功名利祿呢?庄子就是其中的一个。《庄子·秋水》中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庄子有一天正在濮水边钓鱼,这时有两个人向庄子走来。他们是楚王派来的使者,想请庄子前往楚地为官。庄子听了之后却没有任何反应,只是自顾自地钓着鱼。直到两位使者都等着急了,庄子才不急不慢地问道:“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活了三千多岁才死,神龟死后被供奉在庙中。在你们看来,这只神龟是喜欢死后被人当作宝贝珍藏起来呢,还是喜欢活着的时候在泥地中摇尾玩耍呢?”两位使者下意识地回答说:“当然是喜欢活着的时候自由自在地玩耍啊。”庄子浅浅一笑说:“所以你们回去吧,我也想要自由自在地玩耍啊。”

在庄子看来,如果自己去了楚国,进入了政坛之中,那么就会像死去的神龟一般失去自己的自由。先不说楚王是真心渴求庄子帮助他治理国家,还是仅仅做出一副礼贤下士的样子来塑造自己的形象。只要一进入政坛之中,自己便不再属于自己,而是属于整个国家,属于所有的百姓,在庄子看来这与他的“逍遥”之道是截然相反的。

我们在肯定庄子拒绝功名利禄诱惑的同时,也应当对庄子这一态度持否定的观点。因为国家社会的长治久安,需要所有人的努力,庄子在拒绝楚王高官厚禄诱惑的同时也拒绝了为百姓服务。我们现在应当树立的正确的价值观念,应当是既能在种种诱惑中保持自我,也愿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实现中国梦积极主动地奉献自身的力量。

(二)南方有鸟,名为鹓鹐

“逍遥”的人生态度除了给庄子带来对于名利的淡泊之外,也为庄子提供了直面威胁的勇气。同样出自《庄子·秋水》篇的还有这么一个故事: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鹐,子知之乎?夫鹓鹐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鹐过之,仰而视之曰:‘吓!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惠子在梁国做了宰相之后,庄子有一次突发奇想想去见见这位老朋友。但是惠子身边的一个人知道这个消息后就对惠子说:“你要小心庄子啊,庄子可能是来争夺你宰相这个位置的。”于是惠子很惊慌,在梁国中搜了三天三夜,想把庄子抓住。但是最后的结果却是庄子主动去找了惠子,对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叫作鹓鹐,你听说过吗?这种鸟从南海飞往北海,在旅途中,不是梧桐树它不会落在上面休息,不是竹子开花结成的果实它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它不喝。然后有一只鹞鹰抓了一只腐烂的老鼠,看见鹓鹐从它头上飞过,于是仰起头冲着鹓鹐说:‘吓,现在你也想要用你的梁国来吓唬我吗?”

在庄子看来,惠子的这种做法就像是“鸱”,梁国的相位对庄子来说就像“腐鼠”一样,根本没有被他放在心上。而惠子这种大肆搜捕既暴露了他内心对于权力的私欲,也体现出了他对自身的不自信。庄子既不在乎权力的诱惑,也不在意权力带来的威胁。我们常说“无知者无畏”,其内涵就如庄子一般,不在意权力,那么自然不会对权力产生敬畏之心。当然,庄子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因为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在面对这种威胁时能够坦然面对的。庄子其实也是很幸运的,因为惠子既是他的好友,也是一个明理的人,如果换一个人,可能庄子就要丢掉性命了。

就我们现代社会而言,每个人都要学会坦然地面对一切,要正视自己的内心,不要被外在的种种胁迫所影响,特别是对于政府部门的公务人员来说更是如此。对于公务人员来说,首先不能像惠子这样,为了自身的权力听信别人的谗言,做出一些违反规定的事情。其次要像庄子那样,面对外在的种种胁迫,哪怕再强大,也要坚持自己的正义,有句俗话说:“身正不怕影子歪”,只要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那么又何必畏惧其他。

二、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逍遥是庄子的人生态度,但是也正如庄子在《逍遥游》一篇中描述的那样,世界上没有真正的逍遥,那么庄子又是如何看待这么一个问题的呢?庄子则将自己从逍遥的这种人生态度中进一步超脱了出来,追求一种“物化”“自然”的精神境界,让自己与天地自然、宇宙万物合为一体,从而实现一种真正的自我逍遥。用庄子的话来说就是:“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

(一)庄周梦蝶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这是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里的句子,而这种感慨的源头来自庄子,也就是著名的“庄周梦蝶”的故事。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内篇·齐物论》)

有一天中午,庄子在一棵大树下睡午觉,不知不觉中,庄子就进入了梦乡。在梦里,庄子变成了一只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他能感觉到那只蝴蝶的一切,蝴蝶的翅膀甚至能随着他的心意而动。梦总有醒过来的时候,但是在那醒过来的恍惚间,庄子感觉自己就是那只蝴蝶,而现在自己的一生只是那只蝴蝶的梦。那么到底是蝴蝶梦见了自己,还是自己梦见了蝴蝶了呢?庄子不知道,我们也不知道。

我们没法确定自己是否活在真实世界中,而不是在某一个人的梦中,或者是某一个的笔下。因为我们很难定义什么是真实,什么是梦幻,因为我们没法定义我们自己,这也就是哲学上三大基本问题之一的“我是谁”。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问出了这个问题,但是没有解答。而差不多同时期的庄子也以他的方式问出了这个问题,庄子虽然没有回答,但是他给出了一个解答的思路,那就是“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庄子说:“我与蝴蝶肯定还是有所区别的。”庄子想要告诉我们的是,他既是蝴蝶,也是庄周,既不是蝴蝶,也不是庄周。梦里那个蝴蝶是他,梦外那个庄周也是他,两者是他,都是“我”,只不过所处的时空不同,所以才会有不同的身份。在梦里他就以蝴蝶的身份活着,而在梦外,他就以庄周的身份活着,至于自己是蝴蝶还是庄周很重要吗?不,一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以“我”的身份活着。

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何必去执着自己是真实还是虚幻的,只要能够遵循自己的本心好好地活着,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就足够了。好好地活着,即使是虚幻的,即使是一场梦,那么自己也不会后悔,这样不就足够了嘛,这也就是庄子想要告诉我们的人生智慧。

(二)鼓盆而歌

佛教说死生之间有大恐怖,生老病死都是人生的疾苦。可是对于庄子来说,生与死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他的思想超脱了生死,超脱了世间的束缚。胡适说:“庄子的哲学,总而言之,只是一个出世主义。因为他虽然与世人来往,却不问世上的是非、善恶、得失、祸福、生死、喜怒、贫富,……一切只是达观,一切只要‘正而待之,只要‘仪乎天理,因其固然。”(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第200页)所以庄子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能乐天知命,安时处顺。因为庄子说:“且夫得者, 时也;失者,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此古之所谓县解也。”(《庄子·内篇·大宗师》)

《庄子·至乐》篇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与人居 ,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庄子曰 :‘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 ,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噭噭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

庄子晚年,他的妻子先他一步而去,他的朋友惠施听到了这个消息,就前去吊唁,觉得自己有必要去安慰一下庄子。庄子家居陋巷,马车进不去。于是惠施在巷口下了车,自己走进去。庄子的长子跪在门外迎接前来吊唁的客人,惠施过去扶起孝子,说了两句按照礼仪应说的话,然后面露悲悯之色,很严肃地走进了大门,步入灵堂。却只看见庄子坐守棺旁,两腿八字张开,撮箕似的很不雅观,手拍瓦盆伴奏,不仅不难过,还放声歌唱。看见惠施进来了,庄子也不招呼,只顾唱自己的歌。惠施看见了很生气,就说:“你们结婚那么多年,同床共枕,她为你养儿成人,现在去世了。你看得淡,不哭也行,可你,唉,竟然敲盆唱歌。你不觉得做得太过分了吗?”庄子说:“你说错了。我也是人啊,怎么可能不悲伤呢。但我不能一味地受感情支配,还得冷静地想想呀。我想起从前,那时她还有没有出生,不能称之生命。更早些呢,不但不能称之生命,甚至连胚胎也未形成。更早些呢,不但未成胚胎,连魂气也没有。后来恍恍惚惚之际,阴阳二气交配,变成一缕魂气。再后来呢,魂气变成一块魄体,于是有了胚胎。再后来呢,胚胎变成幼婴,她生下来,成为独立生命。生命经历了种种苦难,又回归于死亡。回顾她的一生,我联想到春夏秋冬时序的演变,多么相似啊。现在她即将从我家小屋迁往天地大屋,坦然安卧。我不为其欢送,反倒嗷嗷哭送,那就太不懂得生命的本真了。”

在庄子眼中,肉体其实只是一种束缚,只有精神才是存在而自由的。在他看来,死只不过是抛却了肉体,但是精神还是存在的,甚至没有肉体的束缚,精神能够自由自在地在天地间游荡,与万物交流。

但是庄子并不是想说,我们就应该放弃自己的生命去追求精神的自由,而说我们应该看淡生死,不会因为面对死亡而產生恐惧。但是如果刻意地去放弃自己的生命,那么就是违背自然的行为,这是庄子所反对的,他虽然看淡生死,但却同样热爱生命。

三、以道观之,物无贵贱

庄子逍遥的境界,我们很难达到。但是庄子逍遥的境界中所包含的,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的理念却是我们可以达到的。庄子说:“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以俗观之,贵贱不在己。”(《庄子·秋水》)从道的角度来看,万事万物没有贵贱的区分;从万物的角度来看,万物都是自以为尊贵而轻贱他物;从世俗的角度来看,贵贱不在于事物本身。陈红映说:“庄子哲学认为宇宙由气构成,人的生命也由气构成。人既秉气而生,气无贵贱,则人生而平等,何来贵贱之分?至于万物为什么不平等,庄子认为是人的内在心理与外在的人为因素造成,非人自身所固有。”(《庄子思想的现代价值》,《云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00年06期,第2页。)

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在美国费城诞生,此后“人人生而平等”成为所有革命家的口号。事实上,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的战国时期,庄子已经提出了这个理念,甚至比其更进一步。在庄子的理念中,不仅人人生而平等,人与万物,人与自然同样是平等的。现代社会意识到人类需要保护物种,需要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时候已经是二十世纪中叶之后了。

现代社会,如果追求与事物之间的完全平等是不现实的,这里涉及社会文明发展与进步的问题。我们能够做到保持对生命的敬畏,尊重所有的生命,不会肆意地凌辱虐杀生命,也不会肆意地破坏自然环境。人类如果还继续过分强调自己的特殊地位,极力凸显自己价值的同时藐视、抹煞自然万物的存在,肆意破坏自然环境,掠夺自然资源,这些行为最终将会给人类自己带来巨大的灾难。

美国当代科学人文主义物理学家卡普拉说:“在诸伟大传统中,据我看来,道家提供了最深刻而且最完善的生态智慧,它强调在自然的循环过程中,个人和社会的一切现象和潜在两者基本一致。”(转自吕锡琛《道家与民族性格》,湖南大学出版社1996 年版,第15页。)这里的道家就是庄子。因此,我们现在想要构建一个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不如回过头去看看庄子的思想。

(作者单位:江西高校出版社 编审)

猜你喜欢
胡蝶惠子道家
温暖讲成语:栩栩如生
可乐
庄周梦碟
无声胜有声
漫画道家思想
郑合惠子:率真Lady
《庄子说》(二十五)
漫画道家思想
《庄子说》(十九)
改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