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地理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2019-09-10 10:13江二冬
高考·中 2019年1期
关键词:高中地理区域环境

江二冬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呼声越来越高。基于此,在平时的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获得地理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而且要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观。本文围绕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阐述,旨在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地理;核心素养;思维;区域;环境

随着新课改理念地深入推进,高中地理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由传统的应试能力转变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素养。目前,高中地理教学中更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提高,使其终身受益。基于此我们要把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作为课堂教学的关键点,从而着力的提高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一、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实现创新化课堂教学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对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要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基础实行创新式教学。首先,教师要不断的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其次,我们应该在关注学生成绩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随着高考政策的变化,高中地理考试对学生的考察难度不断增加。例如,高考地理试卷中不再出现以死记硬背地理知识考题,而是结合多种知识点的综合性地理题目,其目的是为了考察高考考生地理核心素养的高低。新的改革创新了许多先进的教学方法,可以促进老师进行启发式教学,老师必须积极参与地理学习研究,在原有基础上根据实际教学,把理论知识实践化,以此提高高中地理的教学水平。例如,在教学《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时,这节课主要内容是谈城市如何兴起,城市化的特点和城市的创新和环境问题的关系。这些内容都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去查找和研究相关资料。老师把生活化的教学理念转换到高中地理教学中,可以达到更好地教学效果。这就说明通过新的教学理念可以实现高中地理的创新式教学,对教学产生积极意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二、结合教材知识内容,树立正确地理核心观念

布鲁姆教学观认为,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依据,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抓手。基于此,老师必须有效地从课本教材中给学生讲解地理核心观念,以课本内容为基础,给学生进行讲解时融入地理核心观念,让学生日积月累,不断理解地理核心知识,同时树立正确的地理核心观念。因此,老师在课堂教学时,必须运用多种地理思考观念的对比批判和自我反思等方法,提升学生对建立良好的人地关系和资源可持续发展等问题的认识。例如,在教学“人口的变化”这一课时,为了提高学生的人口地理核心观念,老师在课堂中要先给学生讲述现阶段中国人口已经走向人口发展复杂的局面,它的显著特征有:人口总体素质水平不高,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大,出生人口中性别比差别高,无法降低,国内流动迁移人口数量逐渐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贫困人口减少,呈现多元化发展等。建立初步地人口意识观和结论,随后,老师把学生提出的人口观念进行改正和提示,给学生传授正确而又科学的人口观,促进学生培养地理核心观念,不断发展地理核心素养。

三、重视动手操作实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老师必须帮助学生有效利用地理知識去解决和认识实际生活中和地理有关的问题,学生通过对地理知识的实践运用,可以树立学生正确、科学的地理价值观,从而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地理实验教学,是通过科学实验的方法,可以给学生直观地展示出某一地理原理或过程的知识,进而显示出地理事物的分布特点,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在教学自然地理时,老师可以进行实验去验证地球偏向力,绘制等高线地理模型,模拟大气环流、模拟风的侵蚀作用等。老师在给学生进行实验设计指导时,必须让学生遵循科学,可操作,安全性原则,从学校实际条件和学生自身条件为出发点,主要选择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简易材料和器具进行模拟实验。通过实验设计,操作,观察现象,记录数据,分析结果,得出结论等多个过程,可以提高学生的探索欲望,在实践中学会设计,观察,操作,记录,分析,总结,反思等科学方法,提高学生敢于质疑和批判的精神,培养学生务实求真而又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提升与他人合作和沟通的能力,提升地理核心素养等。

四、构建区域地理知识,形成环境整体性思维

有调查发现,全国地理高考试卷中区域地理往往都围绕某个区域中的一个探究主题,然后结合有思维链的题目进行出题。根据这样的现实,老师不能够在使用传统的“地理八股”的教育方式来教学,而应该有针对性的把地理问题应用到每个典型区域中。例如,在教学“西北干旱地区”这一知识点时,学生应该掌握其生态环境特点,绿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在青藏高原地区,必须掌握垂直地带性的分布特点和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解决草场退化问题;在黑、吉、辽、蒙农牧交错带,对大兴安岭两侧的气候条件、自然带的差异特点,地形对气候的影响,解决生态问题和分析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进行熟知。如,教学西北内陆地区时:先展示一个图示区域,让学生结合经纬度,确定这个区域的位置,并推测区域的气候特点,结合河流分布推测当地地形特点,从而探索当地农业可持续发现的有机因素和可能遇到的生态环境问题,并探求具体的解决措施。

总之,高中地理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贯穿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高中地理教学会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应该把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贯穿到平时的课堂教学中。

参考文献

[1]雷建国.浅谈高中地理教学核心素养的培养[J].地理教学,2016(07).

[2]张连彬.地理核心素养体系构建的思考[J].中学生政史地,2017(08).

[3]张家辉.试析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体系[J].中学教学参考,2017(05).

猜你喜欢
高中地理区域环境
分割区域
擦桌子
环境清洁工
区域发展篇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
漫观环境
论环境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