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节虫:大自然的“隐居者”

2019-09-10 07:11赵力
科海故事博览·上旬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竹节虫拟态巨人

赵力

它们生活在丛林中,没有利齿,没有锋利的尾针,身体脆弱,不能像蝗虫一样跳跃,也不能像蝴蝶一样飞翔,却靠着千万年进化来的本能惊险而顺利地度过了自己的一生,它们是竹节虫。

枝条和叶片的模仿者竹节虫生活在全球的热带和亚热带丛林里,只有在你发现面前的某段树枝竟然在缓慢移动,树枝的“树节”处还有亮晶晶的小眼睛时,才发现这是一只虫子。它们的颜色、形状全与周围的树枝一模一样,连枝条上的毛刺也是那样真实。它们便是大名鼎鼎的拟态(一种生物模拟另一种生物或模拟环境中的其他物体从而获得好处的现象)高手——竹节虫。

它们极其擅长伪装,因此人类给了它们一个很棒、很贴切的学术名称——“精灵”。竹节虫在英语系国家又被称作——“会走动的树枝”。全世界的竹节虫都属于竹节虫目,分为五科三百多属两千八百多种,我国已发现过四科一百多种。这个类群里某些种类最大的可长达30厘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长的昆虫。

当它们在植物上活动时,能模拟成植物的枝或叶。绝大多数种类的竹节虫都模仿枝条,但叶惰科的拟态更比其他竹节虫技高一筹,它们模仿的是树叶,连叶脉和叶面上被虫啃过的缺口和霉变的斑纹也模仿得惟妙睢肖。甚至我国稀有的叶脩——东方叶脩的卵就和苍耳种子几乎一模一样。叶惰几乎已成为“昆虫拟态”的代名词。东方叶惰早在1758年就被瑞典著名博物学家林奈命名,在生物学界可谓赫赫有名。通过饲养发现叶惰成虫行动非常迟缓,但是刚刚孵化的小叶惰却非常灵活,和蚂蚁一样擅长奔跑。而且刚刚孵化·的东方叶惰外形也很像一只黑色的大蚂蚁,它们一出生就向明亮的地方飞快地奔跑,并且尽量爬向高处。显然,天性告诉它们在明亮的高处才可能有鲜嫩的叶片。当蜕皮进入二龄后,它们由黑色变成了绿色,也逐渐安静下来,开始了模仿叶片的生活。不需雄性也能繁殖

竹节虫几乎只生活在树梢,层层叶片遮盖了它们存在的区域,因此人们在丛林里很少有机会看到它们,昆虫学家对它们的研究也受到一定限制。通过饲养从世界各地收集的十几种竹节虫,我感觉它们的一生就是一个传奇。与其他昆虫相比,竹节虫是很具有饲养和观赏价值的,大多数竹节虫主要以树叶为食,它们最喜欢蔷薇科植物,它们食量也很小,与一只同样重量的蝗虫相比,它们每天的食物消耗不到前者的1/5。

它们吃着同样的食物——玫瑰或几种悬钩子的叶片。冬天没有鲜嫩叶片的时候,它们也吃切得很薄的苹果片,甚至果酱。只要调节好房间的温度和湿度,准备新鲜的食物,大部分都能顺利长大,由于伪装的工夫非常好,换叶子时不细心,就找不到它们在哪里,这种捉迷藏的游戏很有趣。让它们的幼虫爬在手上,痒痒的,很可爱。白天,它们一般一动不动地潜伏,有的种类还将两条前腿并拢伸直,整个身躯和另外4条腿也尽量伸直,常常选择纤细的枝条附近躲藏,使自己看上去与环境保持高度一致。

幽灵竹节虫是竹节虫中的另类,它选择同时模仿树枝和枯叶,身体像一段枯树干,足像干枯的叶片,浑身长满尖刺。最为奇特的是它的头部,长着尖刺,向后延伸的头顶看起来极像恐怖片里的外星生物,又像“植物大战僵尸”里的僵尸头,有“世界上最丑陋的昆虫”之称。它原产澳洲,有神奇的“孤雌生殖”特性——在繁殖过程中缺少雄性配偶的情况下,能产下无父的后代,即卵子无须授精就能自行发育。许多种类的竹节虫都能通过所谓“孤雌生殖”的方式顺利繁衍后代,这显然是在严酷的环境下进化出的特别方便有效的一种生存方式。竹节虫这种独一无二的特性究竟是物种的进化还是变异,目前尚无定论,但美国加州大学的一些科研人员已试图从DNA层面人手,揭开这个秘密,为人类未来的星际远航、移民提供帮助。

与许多慵懒的动物一样,竹节虫的寿命也远比那些活泼的生命长,只要新鲜食物充足,温度适合,人工饲养条件下它们可以活一到三年。与大多数只有几十天,至多几个月生命的昆虫相比,它们算是寿星了。形形色色的竹节虫

2008年10月,英国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展出了一只婆罗洲竹节虫标本,它体长达55厘米,即使不算腿在内,体长也达到35厘米,是已发现的“地球上最长的昆虫”。实际上,除了这种包括足在内身体全长最长的种类,还有几种巨型竹节虫也引人注目,这就是世界上身体最重的产于马来西亚的扁竹节虫和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巨人叶脩。由于统计的方式不一样,这几种巨型竹节虫难分伯仲,均堪称世界第一。

如果仅包括从头到尾的长度,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婆罗洲竹节虫55厘米长,超过全长38厘米的巨人叶脩的纪录,是当之无愧的世界之最;但如果统计的指标包括重量和伸展的翅膀宽度在内的话,则它们各有千秋:扁竹节虫一般雌性都能长到70克以上,婆罗洲竹节虫却只有十多克;婆罗洲竹节虫的翅膀退化,巨人叶脩雌性翅膀展開宽达20厘米,黑黄相间的巨大翅膀像一把撑开的花伞,加上近三十厘米长,直径超过一厘米的身体,从视觉效果看,巨人叶脩应该是最重的竹节虫。

另外,通过分析竹节虫DNA后发现,在漫长的进化历史中,一些竹节虫的翅膀多次失而复得。这说明在2亿多年的时间里,竹节虫创造翅膀的基因似乎并没有消失,当发现翅膀和飞行能更加有利于生存时,会让翅膀再长出。这一现象挑战了《进化论》的基本信条,进化过程是不可以逆转的。

它们大多来自恐龙生活的侏罗纪时代,有一块一亿四千多万年前形成的竹节虫化石,是2012年4月在辽宁发现的。一次意外的火山爆发中,迅速落下的火山灰和稳定的湖泊相沉积环境凝固了这个孱弱的生命。它是目前全世界发现最早的竹节虫化石之一。化石中显示了当时它前翅非常发达,后翅更宽。说明当时具有很强飞行能力的竹节虫,能很好地躲避天敌,不用发育出拟态。而现在的竹节虫飞行能力极弱并且有拟态现象,这反映出竹节虫现在的天敌远远多于2亿多年前。

猜你喜欢
竹节虫拟态巨人
日语拟声拟态词及其教学研究
国内
竹节虫的生存本领
模仿大师——拟态章鱼
竹节虫的外衣
关于拟声拟态词的考察
直立的石巨人
好长的竹节虫!
你能找到它们吗
奇妙的竹节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