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南太行的十字岭和王莽岭山区,具有丰富的观光资源和游步道资源,能适应各类群体的户外徒步活动。这些潜在的山地资源,具有地质地貌、植被生态、气象气候、山地建筑、人文民俗文化等美学视域。而探讨这些美学元素,对于游步道设计、观光旅游、地区发展和全民健身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南太行;设计美学;十字岭;王莽岭;游步道设计
太行山是中国地形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重要地理分界线,东部的华北平原是落叶阔叶林地带,西侧的黄土高原是森林草原地带和干草原地带。双岭即十字岭和王莽岭,是南部太行山的精华部分,南北对望犹如牵手姊妹。除王莽岭部分属于山西省外,双岭山区大部分位于河南省境内。十字岭最高海拔1763米,号称“太行小峨眉”,山顶是大片的开阔地,四周为一落千丈的悬崖峭壁。王莽岭海拔1732米,云海、日出、奇峰、松涛、挂壁公路等极富地方特色。双岭山区属断层地质带,地势险要,形成了罕见的地质景观,既有北方山水的雄伟壮阔,又有南方山水的文静秀美,山光水色、田园风光、人文景观构成了一方神奇的人间仙境。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以及人们审美、健康和休闲意识的普遍提高,双岭山区的户外徒步活动逐渐活跃[1]。据秋江等人的研究[2],双岭山区穿越涉及的路段多达44条,包括常规线路、非常规线路、常规野线和非常规野线等,根据不同的户外徒步能力,这些路段能互相组合出众多的线路。至2005年前后,双岭之间的各类徒步穿越线路逐渐成熟起来,目前年徒步活动人数在10万人次以上,在国内外户外徒步领域具有极大的影响力。探讨其美学成分的构成,对于户外路线的设计和徒步的审美心理活动具有重要价值。
一、地质地貌美学
地质地貌美学,主要是指建立在各类地壳运动基础上而形成的自然立体雕塑,是一种极具观赏性的科学美学。长期而复杂的断裂构造运动,是形成奇特地形地貌特征的内在原因。双岭山体主要的地貌特征,具有北方喀斯特地貌、嶂石岩地貌和云台地貌等特征。这里的北方喀斯特地形地貌特征[3],气候虽然没有南方地区湿润,但峰林、峰丛却四处可见,如王莽岭下的双柱峰、南盘里沟西侧赶驴磢胡洞的柱状景观等,均具有天工作美、地动出奇的造化。十字岭顶上的石林,具有盆景的特点,小岩池、小穿洞、小树丛、小花草,精雕细刻,披挂着黄绿色的苔藓,形状各异,散布峰顶。更有石林夹道、好客迎宾等景点。王莽岭峰林四周点缀,峰顶的溶沟、石芽连成一片,一气呵成!同样是喀斯特地貌,掩藏在桃花林中的桃花洞,曲折、幽深,洞中有洞。浑然天成的窟窿山,却是高昂、大度,俯视豫晋,显赫无比。再一点就是嶂石岩地貌,属于中国三大砂岩地貌之一。山体易于风化,除顶层为石灰岩外,多由红色石英岩构成,形成绵延数公里的岩墙峭壁和三叠崖壁。如十字岭西侧的红岩大峡谷,长空一色,气势雄伟,红岩一落千丈,峡谷横空百里,两岸鬼斧神工。云台地貌兼有嶂石岩地貌和碳酸盐岩的特征,以之形、线形、U形、环形和台阶状长崖,以及围谷、障谷、悬沟等一种特殊的碳酸盐岩地貌形态。另外,海洋地质时期形成的岩石水波纹,线条优美,构图简约,随处可见。其中,波浪和流水形成的浅水波痕最具有审美价值,在地质构造上形成丰富多彩的纹理,图形匀称、线条流畅、动感十足、浮想联翩,不是浮雕胜似浮雕。
二、植被生态美学
植被生态学是研究覆盖在地球表面的植物群体的结构组成、功能特点、动态发展、分类分布以及管理与应用的一门学科,是生态学研究的核心。植被生态美学主要是指植被生态所形成的四季景观,以及其内在的美学特征。
双岭地区的植被丰富多彩。其中,林木类植被物种丰富,从形态上包含有针叶类、阔叶类、木本灌木和藤本植物等类别。双岭清韩线路游步道分布着众多的松柏林木。四季常青的松树林,在山风的召唤下,松涛阵阵,刚劲有力。生长在悬崖、岩石缝隙之间的太行崖柏,品格优美,意志顽强,姿态飘逸,气韵酣畅[4]。由于断层呈现阶梯状态,从山谷到山顶有多个递进式的小断崖,每个小断崖之间有宽窄不一的坡地,这里植被茂密,远远望去,就像东北虎身上的条状形斑纹。因为在悬崖绝壁之上,只要是能够形成有积尘的山体,以灌木类为主题的绿色植被,几乎遍布覆盖,甚至有一定的向外延伸,这是形成条状斑纹的原因。另外,悬崖绝壁中间凸起的岩体,也都被植被覆盖,宛如画家手中的笔随手涂来,这也是南太行悬崖植被的一个特色。阔叶林果木主要有山楂树、柿子树、核桃树、桃树、杏树等种类。山楂树,又叫山里红,在双岭地区有着六百多年的栽培历史,主要品种为豫北红。叶子每侧3~5深裂,花柱3~5,春天时白色的花朵点缀在宽厚的绿叶丛中,不时有蜜蜂盘旋。秋高气爽时,满山红果随风摇曳,清风徐徐送来阵阵清香。与此同时,秋季里还有黄色、橙黄色的柿子,由于采摘不易,果子会慢慢变红,有时被嘴馋的鸟儿啄击后落在地上。如果含有果核,多年以后又是一颗柿子树。继续挂在枝条上的红色软果会渐渐进入寒冬,虽然叶子脱个光光,却摇身一变与皑皑白雪组成一幅幅山居“国画”图。再加上山坡上灌木和悬崖边的藤本植物,森林覆盖率达到90%以上。
在茂密的植被下,还有五颜六色的草本植物,有的药用价值极高。如嫩黄色的连翘、毛茛、黄连、黄堇,蓝色的报春花、野豌豆,紫色的紫苞鸢尾、紫花地丁、白头翁、蒲公英、丹参,白色的铁线莲、三裂绣线菊、太行菊,稀有珍贵。红色的野草莓、山茱萸、酸枣,富含维生素C,美味滋补。生长在石缝崖壁上的房山紫堇,花朵粉白而明媚艳丽。先花后叶的郁香忍冬,伴随着一股股馥郁的香气,一个花梗上开出两朵漏斗形的小花,号称并蒂双花。紫花耧斗菜姿态优美,纤细的花葶支撑着一盏盏花灯笼,微微低头或者倾斜,可爱至极。至于走在林下的地表上,厚积的松针、鲜嫩的青苔,不远处蹦蹦跳跳的小松鼠,与各种奇花异草共同编织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
三、气象气候美学
气象气候美学,主要是指极富美感的气象状态和适宜人类徒步活动的气候特点。双岭地区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具有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气候凉爽、徒步活动人群适宜較广的特点。
十字嶺晨看日出暮看晚霞,王莽岭早观云海午观云瀑,是双岭地区最美的气象观光。双岭地区的冬春季节,冷空气活动较为频繁,通常在雨雪天气之后,会常出现大面积的层云云海云瀑奇观。十字岭以东,是一望无际的侯兆川盆地,即一块群山环绕的数十平方公里的山地平原。由于盆地是浅山温和地区,有一定的海拔高度,年平均气温仅有12℃~14℃,环境相对封闭,极易形成云海。入夏后,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云的凝结高度上升到1500米左右,站在海拔1763米的十字岭之巅看日出,一轮红日在翻腾的云海映衬下,极为壮观。而在王莽岭诸峰上,春夏季节从华北大平原上吹来的层积云,云海无边际,云瀑如大河,色彩千变万化、动感十足。有时阳光会在层积云上镀一层金色,人就仿佛站在仙界之中。即使在隆冬时节,日出前后也会彩云缥缈,瞬息万变。此刻还是绛红色的彩云,一眨眼的功夫就变成了嫩黄,令人陶醉。站在断崖边思索,你随手抛出一把花瓣扔下山崖,山谷间上升的气流,会托起这些花瓣重新归还于你,很是惊奇。双柱关山梁半岛看雾,瞬息万变,多姿多彩;龙水梯红旗尖头观云,置身奇境如舟行三峡。同坡沟中的碎积云,随风沿峡谷穿行,不时与山坡相撞,深颜色的山体与白色的云块相组合,形成一幅幅水墨山水画。而在白云龛一带,由于白云经常环绕而得名白云龛,海拔1270米,是新乡市海拔最高的山村。白云龛上看白云,有时白云在山腰,有时在脚下,有时是云有时是雾。滴水寨流淌的山溪潺潺有声,清澈见底,漫过石滩,细瀑如屏。严冬时节,高山踏雪,昔日的顽石,美玉无瑕。水气碰撞林木,凝结而成一片片冰花,看满山遍野的雾凇,观晶莹剔透的冰挂、珊瑚树、雾凇花,沸腾的心情更是让人置身户外不觉寒。
四、山地建筑美学
建筑美学是建筑学和美学融合、交叉、相互影响而产生的交叉学科。双岭山区的建筑,多姿多彩、特色明显、耐人寻味。
崖壁公路,又称挂壁公路,是在悬崖峭壁上开凿而建,工程艰难奇险,在中国筑路史上极为罕见。为了施工便利和利用自然采光,公路贴壁而凿,相隔十多米即在外侧开一石窗。远远望去,一线侧窗勾勒出隧洞的走向。在王莽岭上可以远眺锡崖沟的挂壁公路。“眼睛”是公路的窗户,是山西通往河南的路,河南人称登天路,山西人叫下界路。《人民日报》称这条挂壁公路为中国乡村筑路史上的奇迹,2009年入选“新中国60大地标”。
高山梯田既是山民赖以生存的资源,也是一种山地观光资源。其中,龙水梯和滴水寨的山地梯田,面积较大、平坦开阔、春绿秋黄。成片的梯田坐落在1000多米的太行山二层台地上,随着山地的升降,临壑组建,衔接紧密,错落有致。梯田的石坝,利用周边的石材,大小石块随机砌叠,建成后牢固美丽,是一项传统砌墙技艺。美丽的石缝互相连接,缝隙深处生长出一片片的树木和五颜六色的花草,形成一面面山地特有的观赏墙。部分山坡上的梯田,随着山体的上升宛如宽大的台阶,在农作物生长期内,绿色的麦苗、金黄色的谷子,镶嵌在山间谷地上,色彩鲜艳。到了冬天,积雪堆积在梯田上,层层叠加,如诗如画。
石板台阶,是山民们的重要交通设施,代表性的有鸡冠梯、龙水梯、赶驴磢胡洞等。龙水梯入口处著名的“将军石柱”,用了上百方的条石砌成,具有宽厚、雄辉、壮观、典雅的风格。在同坡沟的顶端,部分台阶在岩石上,这是用锻打采石的铁器,在光滑的石面上一锤锤敲击建成,那种千锤百炼、直达云霄的气概,堪比国画技法。
全石建筑,是山民们就地取材,用条石和青石板而建成的山地建筑。最具代表性的有十字岭之巅的祖师庙、双柱关石墙,以及双岭山脊上的牧羊石屋、羊圈等。它们的特点是建筑物全部由石材构成,墙体为条状青石结构,顶端有青石板衔接叠加,历史悠久,风格独特,可以遮风、挡雨、防火、防兽。
山地阁楼,是当地民居的主体建筑,在龙水梯、白云龛、滴水寨等村广泛坐落。房子多数坐北朝南,依山而建,向阳开阔,经久耐用。青石墙体,瓦灰坡面,充分利用了当地的自然资源。两层的民居借用室内梁架,铺设木质地板,上层形成储存物品的阁楼。木构主梁的两端,插入石砌墙体的内侧,避免了日晒雨淋。屋面利用秸秆、树枝,混合红土,形成保温性能良好的隔热层[5]。上层开小窗,下层建大窗,窗户设计中式花格。清一色红石板垒成的屋子,加上篱笆墙、水辘辘、石碾子,形成美丽的山村风光。
五、人文民俗美学
双岭地区的文化古迹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楚国琴师俞伯牙学琴于成连先生,在王莽岭体验了秀美的南太行风光,遂即创作了十大古典名曲《高山流水》。高山的险峻、林间的幽静、悦耳的鸟鸣、流淌的云瀑,与人情的善美,共同成就了这支古典名曲。西汉末年,这里是王莽、刘秀两代皇帝斗智斗勇的地方,留下了许多美丽的传说。
愚公精神,由来已久。在鸡冠梯路边的岩壁上留下了修建者的一首打油诗:“光绪九年笑嘻嘻,弟兄三人来修梯,三月初六来开工。”一家三兄弟不畏艰险,不坐看等要,志在必达。传说开工之初就牺牲了一位,但仍无怨无怠,终于成就了双岭险梯。公路更是一绝,双岭周边地区,是全国挂壁公路最为典型和集中的地区。王莽岭峰顶看到的一行高高低低的崖壁上的“眼睛”,是当地山民花了30年,用原始的方法、简陋的工具,在锡崖沟悬崖峭壁上凿通了一条“之”字形挂壁公路。回龙挂壁公路施工时,为节省测量费,用塑料水管测定坡度。另外,昆山挂壁公路、陈家园挂壁公路等,也都集聚于此,呈现愚公精神遍地开花的现象。
民风淳朴,乐于助人。随着双岭地区火热的徒步观光活动兴起,沿线出现了很大的商机。这里的农家旅馆诚信经营,黄金周和节假日价格稳定,与徒步者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许多都是通过徒步者的口碑相传来按图索骥的。
参考文献:
[1]丁桂芊.新乡南太行山崖步道建设设计刍议[J].美与时代2018(11):68-70.
[2]秋江.南太行经典徒步线路——双岭穿越:“同样的双岭,不同的穿越”之二[EB/OL].[2019-04-02].http://www.8264.com/youji/2206089.html.
[3]苏德辰,孙爱萍.地质之美[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7:100.
[4]丁桂芊.崖柏的美学特征及其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J].美与时代,2017(7):66-68.
[5]贾志峰,宋海波,曹晓丰.豫北山地石砌民居建筑形态与构造特点[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3(5):243-248.
作者简介:丁桂芊,河南科技学院高职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