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皇帝为什么不上朝(一)少年时期的万历,能够准确发现并提出问题,不但具有较强的判断能力,还能迅速做出明确的、合乎情理的处理。对于一个甫登帝位的少年来说,这是很不容易的。
在当皇帝之前,朱翊钧(明神宗,明朝第十三位皇帝,年号万历,因此叉称万历帝)本来是一个聪明可爱的孩子。
因为制度松懈,明代的皇子读书成绩普遍不好。但是小翊钧从小就喜欢读书。他成年后曾经十分得意地说:“朕五岁即能读书。”
史载:陈皇后病居别宫,每晨随贵妃候起居。后闻履声辄喜,为强起,取经书问之,无不响答,贵妃亦喜。
也就是说,陈皇后(朱翊钧嫡母)生病的时候,小翊钧每天早上都随李贵妃(朱翊钧生母)去问候请安。皇后每次听到小翊钧的脚步声,都会高兴地从床上勉力起身,拿着经书考他,小翊钧对答如流,声音响亮,大人们听了都很高兴。
勤奋好学情商高
而作为一个年少的孩子来说,朱翊钧的情商也不错。朱翊钧六虚岁(实足年龄四周岁)那年,有一次隆庆皇帝(明穆宗,朱翊钧之父)在宫中骑马,一高兴就纵马奔驰起来。不料一停下,小翊钧就跑上去,仰起小脸对父亲说:“陛下天下主,独骑而驰,宁无衔橛忧?”也就是说,爸爸,您是天下之主,骑马跑这么快,万一摔坏了怎么办?隆庆一听,心中又惊喜又溫暖,赶紧跳下马,抱起小翊钧亲了一下说:爸爸以后不跑这么快了(《明史》卷二〇,《神宗本纪一》有载)。
《明书》记载:“帝聪明宽大,动必中节。隆庆二年三月既册立,偶遇阁臣于御道西,正立召谓日:‘先生良苦翼赞。辅臣顿首谢日:‘愿殿下勤学。答曰:‘方读《三字经》。既而曰:‘先生且休矣。睿音清畅,听者悚悦。”意思是:因为聪明可爱,朱翊钧四周岁即被册立为太子。册立完毕后,在御道边遇到大学士。小太子对大学士有礼貌地说:“先生辅佐辛苦!”大学士叩头说:“愿殿下您勤奋学习。”太子说:“我现在正在读《三字经》。”又说,“先生您歇着去吧!”声音清亮,非常悦耳。
隆庆皇帝在明代诸帝当中评价尚可,比较能听得进大臣们的建议,绝不如他父亲那样任性使气,但是稍嫌有些懒惰,身体本来也没什么大毛病,却如明代大部分皇帝一样寿命不永,没做几年皇帝,于隆庆六年五月二十六日去世,年仅三十六岁。
父亲意外早逝,让小翊钧以十岁的年龄继位,正所谓“主少国疑”。然而朝廷上下,人心并没有出现太大的动荡。一是因为小翊钧几年前就已经被立为太子,继位过程顺利。二是小皇帝虽然年纪小,但是仪表不错,很有“皇帝样儿”:长得比同年龄的孩子高大,说话中气足,给大臣们的印象非常好。
万历二年,朝鲜使臣许葑这样描述年仅十二岁的万历皇帝的外表:“今日臣等望见天威甚迩,龙颜壮大,语声铿锵。”(许篈:《燕行录全集》卷六,《朝天录》。)“龙颜壮大”,意思是说小皇帝身体健壮,“语声铿锵”,是指声音洪亮,看起来是一副相当不错的有为之君的底子。
更主要的是,这个刚登基的孩子表现端稳,语言应对敏捷得体。在登基后第九天,他召见了张居正。这是君臣间第一次正式见面交谈,小皇帝一再说:“凡事要先生尽心辅佐”,“皇考屡称先生忠臣。”因张居正刚从隆庆陵墓归来,途中暑热,又特意叮嘱他:“国家事重,先生只在阁调理,不必给假”。语言非常得体,很有人情味儿。
同时,这孩子还很爱学习。
朝鲜参加万历登极庆典的使臣回国后这样向国王汇报说:“皇上年方十岁,圣质英睿,自四岁已能读书。……《四书》《近思录》《性理大全》皆已毕读,自近日始讲《左传》。百司奏帖,亲自历览,取笔批之,大小臣工,莫不称庆。”
也就是说,小皇帝资质英明聪敏,从四岁起已经会读书,现在已经读完了《四书》、《近思录》、《性理大全》,这几天已经开始讲《左传》。小皇帝年纪虽小,但是大臣们的奏折都会亲自看,学着亲自批,朝廷上下,都称此诚为国家之幸。因此朝鲜使节同时还说:“皇帝性禀英明,……别无垂帘摄政之事。先朝废斥之臣多被召用,民情欣幸,以为年虽幼冲,非隆庆之比云。”
良好教育条件下的能力培养
万历即位之初,在生母李太后的主导下,外廷重用张居正,内廷倚重太监冯保,形成了一个强有力的权力结构,展开了有声有色的“万历新政”。
小皇帝年纪虽小,在政治中却不是可有可无。太后和张居正一方面为他提供最好的教育条件,另一方面也重视培养他的政治能力。因此刚刚登上皇位,小皇帝就每天阅读各种文件,并尽能力所及地去处理。
万历在即位之初,曾亲手处理了两件不大不小的事情,体现出不错的能力。
第一件是“穆宗恭妃遣人持金壶闯出宫门,遗其家,为门者所奏。诏令以百金授妃,曰:‘即家贫,以此给赐,先帝赐器,不可出也。…即隆庆的恭妃派人偷偷拿一件宫中的金壶送给娘家,被宫门守卫拦住查出,闹出一件丑闻。小皇帝的处理决定是赐给恭妃一百两白银,让她送给娘家,补贴家用。至于金壶,则因为宫中定制,不可出宫。这种处理可谓有经有权,非常得体。
另一件亦见于《明神宗实录》卷一:
文华殿角门柱础,忽有“天下太平”字迹,拭之不灭,辅臣以为瑞,请上临视。上见之不怿,日:“此伪也。”从来天书之伪,善惑人主,而上以冲龄,独断其非。
意思是文华殿角门柱础上突然出现了四个字:天下太平。太监们擦了几下没擦掉。大臣们认为这是天降祥瑞,请小皇帝过去看看。万历一看,就说:“这是假的,不足因此高兴。”史臣因此评论,很多皇帝惑于祥瑞之说,而万历小小年纪,就能断定真假。由此可见,万历的判断力相当好。
勤政明理的少年天子
我们再来看看万历三年(1575年)和四年,不过十三四岁时的小皇帝亲自批阅的两件奏折。头一件见《万历起居注》万历三年十月十九日:
上视朝。……直隶巡按御史暴孟奇、张宪翔等各一本奏报审决重囚事,乃万历二年十一月奏进者。上览而怪之,曰:“令北直隶巡按已非孟奇、宪翔矣,何奏本仍是二臣名?又中间日月差谬,何也?”命文书官持疏到内阁,问其所以。少顷,辅臣张居正等入侍奏事,上又面询之,日:“今年已有旨免刑,何真定巡按又报决囚?且本后称万历二年十一月,何也?”居正等对言:“臣等适阅所奏,乃去年差刑部主事刘体道会同关内关外巡按御史暴盂奇、张宪翔处决囚犯,事完,即具本付刘体道亲赍覆命,非二臣差人来奏者也。”上曰:“即如是,何故至今始封进?”居正又对言:“旧时刑部司属多借审决差便道回籍,科臣于精微批定限率休假至一年,所乃相沿宿弊。此奏盖去年二月御史付之刘体道亲赍,而体道持疏回籍,今以限满复命,故始封进耳。”上曰:“岂有北直隶地坊(方)去年决囚,今年始复命者,宜令该科参看。”次,奉圣旨:“北直隶地方去年决囚,今年奏报,有是事体否?着该科参看来说。”寻,该科参上。奉圣旨:“刘体道着都察院提了问。差官审决期限,着法司定拟来说。”巳,都察院本上,命谪体道外任。盖上于章奏无不亲览,其精察如此。
笔者全文翻译一下内容:小皇帝上朝,看到万历二年十一月送进的直隶巡按御史暴孟奇、张宪翔的奏折,是关于死刑犯处决事宜的。万历看了感觉有点奇怪,问:“现在直隶巡按已经不是暴孟奇、张宪翔了,为什么奏本上面仍是他们俩的名字?而且日期也对不上,什么原因?”于是让人拿着奏折到内阁去问到底怎么回事。张居正等人一听赶紧前来,皇帝当面问:“今年已经下旨,死刑犯都免死,为什么直隶巡按又报死刑?而且日期是万历二年十一月,什么原因?”张居正等回答说:“这是去年刑部主事刘体道会同暴孟奇、张宪翔二人处决囚犯,处理完毕后,写了奏折让刘体道亲自带回覆命。”皇帝问:“即使如此,怎么今天才送上来?”张居正回答:“原来朝中旧例,刑部官员大多借出差之机,回老家休假一年,这是一个多年相沿的不合理旧例。刘体道办完事直接回了老家,前两天才回京上班,所以才送上来。”皇帝说:“岂有地方上去年处决死囚,今年才汇报的道理?应该命人调查处理!”第二天,皇帝正式降下调查处理的圣旨,不久,将刘体道送交都察院提问处理,贬官外任。
可见当时虽然是张居正和太后主政,但是小皇帝并不如后来的光绪一样只是一个摆设。
《万历起居注》四年(1576)四月二十七日又载:
上御文华殿讲读。时,操江御史王篆奏报获盗。上览其疏,指谓辅臣张居正等日:“是疏称去岁十二月盗劫淮府建昌王,夺其印,而江西守臣匿不以闻,何也?”居正等退,因叹上之圣明,其留心章奏如此。寻,有旨:“这贼情重大,该地方官员如何通不以闻?吏、兵二部参看了来说。”
也就是说,操江御史王篆奏报他捕获强盗。皇帝看完后,指着其中内容对张居正说:这道奏折说去年十二月这伙强盗就劫了建昌王府,把大印都抢了。这么大的事,江西地方官当时怎么没有汇报?到现在破了案,才当成功绩汇报上来。要严肃处理!
张居正等退下之后,都佩服皇帝之英明,没想到处理奏章这样留心。
韦庆远先生评价说:“他当时头腦清晰,考虑问题细致精到,审阅章奏认真,善于发现存在的矛盾和破绽。……少年时期的万历,确曾一度比较勤政,比较认真地履行过皇帝的职任,能够准确发现并提出问题,不但具有较强的判断能力,往往还能在追查底蕴清楚之后,迅速发出明确的谕旨,作出合乎情理的处理,大体上能做到是非明白,宽严合适。对于一个甫登帝位的少年来说,这是很不容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