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文旅融合”发展的大趋势下,少数民族文化的旅游开发成为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的重要途径。秦皇岛这座旅游城市拥有汉族、满族、回族、朝鲜族、蒙古族、壮族等42个民族,其中满族文化底蕴丰厚。本文以秦皇岛青龙满族文化旅游为研究对象,对其旅游开发的现状与问题进行分析,有助于认识当前青龙满族文化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以形成新的问题意识,期望进一步推动满族文化的旅游开发与保护。
关键词:青龙;满族文化;旅游开发;现状与问题
一、青龙满族文化旅游开发现状
(一)满族文化旅游开发得到重视
一直以来,满族文化是青龙地区拥有的特色地方文化之一,人们世代传承、沿袭满族的文化与习俗,但由于不免受到现代社会发展的影响,部分满族文化正在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甚至消失。对此,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对满族文化的保護与开发工作。
青龙县政府结合省政府2008启动的“河北省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环保行动计划”,对满族文化进行挖掘。其中以满族仿古街建设为亮点工作,营造出古香古色的满族文化生态环境。青龙县内旅游名气较大的祖山镇,有131家相关商户参与其中,建设以满族风情特色文化旅游为主题的商业街。①这为该地旅游业注入满韵清风,提升了祖山旅游业的文化内涵。此次仿古街建设,不仅有借鉴承德满族特色仿古街区建设的经验,还有来自承德古建专家和北京设计监理专业人员的指导,力图打造出原汁原味的满族风情商住宅。通过建设满族风韵仿古街,期望吸引更多的满族艺人、满族文化继承者入驻,也因此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来此体验满族文化,以富有满族特色的建筑、餐饮、工艺品以及土特产品带给游客沉浸式的别样感受。在文学、艺术方面,成立县民族艺术团、小西藏歌舞团、八旗艺术团等艺术团体,展演、创作富有满族文化色彩的剧目,“金酒飘香”、“古韵新歌”、“狩猎归来”等作品多次在省市文艺调研中获奖。此外,政府重视满族文化旅游宣传与招商。2011年,由中共青龙满族自治县委、青龙满族自治县人民政府主办,哈尔滨市工商业联合会协办的“东北地区 秦皇岛周”青龙满族自治县招商项目推介会在哈尔滨举行。②在推介会中,青龙满族自治县精心包装50个项目进行集中推介,涉及钢铁产业、装备制造、农业产业化、旅游、城市建设及基础设施等六大类。2014年,青龙满族自治县政府发布《满韵清风 生态青龙》同名宣传视频,进行广告招商与投资。
(二)满化乡村文化旅游初见成效
在国家“文旅融合”战略的指导与“全域旅游”开展的倡导下,青龙满族自治县将旅游业确定为主导产业,并出台了全域旅游发展实施方案。确定“一心(青龙游客中心)、两带(青龙河、起河景观带)、四片区(东山西泉、南湖北谷)、五线路(东西南北和青龙河沿线景观大道)”的旅游大格局。同时,按照“环城依景、融产托村”思路,该县大力开发生态观光、体验采摘、养生养老、度假休闲、红色教育、农家乐等特色旅游产品,力图打造具有青龙满族特色的乡村文化旅游品牌,且打造了花厂峪、龙潭等一批乡村旅游精品村。
青龙满族乡村旅游以“农家乐”为重点项目,且初步形成产业链条,游客来游可以吃特色、住得下、有得玩,甚至还有游客主动向“农家乐”经营者询问购买特色农副产品。不过,这还是较为初级、偶发性的交易行为。满族乡村“农家乐”具有消费水平低、民风淳朴等特征,使得城镇居民在低消费的情况下也能获得精神愉悦、身心放松的旅游体验。同时,青龙满族自治县“农家乐”乡村文化旅游,充分发挥当地山水资源、满族风情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推动该县脱贫致富,提高生活水平、改善生态环境方面起到了巨大作用。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长久以来一直是该市唯一的贫困县,直到2018年9月29日才正式脱贫摘帽。这离不开国家扶贫战略的大力发展、该县政府“以智脱贫”的种种举措,同时与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乡村旅游不无关系。
目前,在青龙满族乡村“农家乐”旅游中,游客主要以品尝满族特色食物为主,附以农作物采摘体验、乡村风光摄影、垂钓郊游等活动。更多的融入型、体验型旅游项目缺乏。如在“农家乐”的环境装饰方面欠缺满族民族色彩、在满族食品制作过程中,缺少为游客提供直观的可视化与直接参与的机会。
(三)满族文化旅游小范围形成影响力
青龙满族地区较为成熟的两大旅游文化节分别为祖山天女木兰节与官场梨花节。
天女木兰花,系太古第四纪冰川期幸存珍稀花卉,花瓣为乳白色,花蕊红中带黄,洁白高雅。生长在海拔1000米到2000米的潮湿沟谷和岩石裂缝中,拥有“植物活化石”之称,现已被列为第二级国家稀有濒危植物。祖山天女木兰节于每年6月上旬至6月中旬在祖山风景区举行,以天女木兰花的稀有性、珍贵性为亮点,辅之以其他活动与满韵表演,至今已举办十多届。其中重要的满文化活动包括萨满祭山舞以及省级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青龙猴打棒、皮影戏与满族寸子秧歌表演,或是依托景区内部的满族特色建筑与餐厅,服务人员着满族特色服饰推售粘豆包、萨其马等满族特色小吃。
官场梨花节于每年4-5月举办。据说正蓝旗大将董懿道跑马圈地创建了现在的官场乡,董懿道次子在良马台(位于官场乡南侧,董懿道曾利用此天然平台为乾隆皇帝验收品质优良的战马)放马时偶发当地梨树结果,且果实酸甜可说,遂将梨子献与乾隆,乾隆尝后大悦,赐名此梨为“安梨”。自乾隆赐名之后,官场人就有了种梨的习惯。目前,官场全乡梨树近16万株,一百年以上的有三万株,二百年历史以上的有三百多株,其中可供集中连片开发的接近1.6万亩。①截止到2019年4月,青龙满族官场梨花节已经举办十二届。游客在梨花节不仅可以观赏唯美醉人的“万亩梨花”,还可观看“董懿道跑马圈地创官场、蕫次子献梨隆大悦、圣上念卿辛劳赐‘安梨'”等满清遗风情景剧。
满族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以满族特色小镇建设为首要任务。青龙县满韵小镇和青龙县冷口温泉小镇分别入选2018和2019年河北省特色小镇培育类名单。满韵特色小镇七彩青龙·阿布卡小镇(阿布卡赫赫为满族创世神话中的一位始祖母天神)由河北洋洋阿布卡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在原七彩青龙项目的基础上改造提升,联合秦皇岛非遗协会重点打造了国内首个“满族图腾柱群”,展示青龙地区满族文化的丰厚底蕴。该项目总投资12亿元,占地7500亩,以建设农旅综合体为核心项目,未来则欲打造成为一个集满韵文化、生态旅游、文创研发、四季研学、红色教育、特色产业于一体的生态小镇。2019年十一黄金周试营业期间,凭借其满族风情、满族美食、图腾柱群以及“星宿”度假区等亮点项目,接待游客超过10万人次,成为秦皇岛旅游的又一张靓丽名片。①
二、青龙满族文化旅游开发问题分析
(一)开发主体方面:政府主导,其他相关主体积极性有待提高
在满族文化旅游开发的初级阶段,政府主导是十分必要的。其一,政府对于新兴的满族文化旅游给予了优惠的政策支持以及必要的资金支持。其二,有利于形成健康科学的满族文化旅游观念。政府主导满族文化资源旅游开发,是站在一定的高度综合考量各方因素而形成规划的,具有计划性、统筹性、可持续性等特征。其三,有助于促进社会稳定,维护民族团结。对秦皇岛青龙满族文化资源进行旅游开发,其出发点是以旅游形式的现实经济价值唤醒人们对满族文化保护的意识,逐步树立满族民族自信心与民族文化自觉性。相关主体在进行旅游宣传与旅游消费时,要注意防患不合理乃至违法的行为出现、避免民族歧视等情况发生,要维护民族大团结局面,政府在其中便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通过上面政府对满族文化保护与开发的重视分析可以发现,目前政府主要是对满族文化旅游的宣传、推广与招商工作进行了许多努力,但缺少对满族文化旅游形象的定位与策划,旅游节庆、旅游服务等相关配套产品具体策划缺失,而这些细节对于满族文化旅游的持续发展十分重要。即使游客受到富有特色的满族文化吸引来秦旅游,但若旅游形象模糊、配套服务不到位、旅游产品单调无聊,则会给顾客留下“雷声大,雨点小”的不良印象,影响游客的二次旅游及口碑宣传。
成熟的旅游市场体系中,旅游企业应是推动旅游业发展的真正主体,政府主导并不意味着政府主干,企业要发挥主动性与积极性,承担社会责任、逐渐建立规范的管理体制,引领满族文化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另外,大多数地方满族群众则是对满族文化旅游开发认识不足,缺乏热情与责任感。在政府“文旅融合”大力倡导及旅游扶贫指导下,满族文化旅游开发基本上是在原有旅游业发展基础上增添满族文化内涵或是部分贫困家庭受经济利益吸引开办满族乡村旅游。大多数满族群众对旅游开发背后蕴含的满族文化传承与发展重任缺乏主人翁意识。且由于长久的闭塞、缺少对外交流,自然农业资源丰富、群众文化水平不高等原因,“重农”思想严重,对市场认识不足,对文化旅游发展欠缺思考。
(二)开发深度方面:显性文化资源开发显著,隐形资源有待开发
通过对秦皇岛青龙满族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现状进行分析,发现满族文化旅游开发过程中,显性文化资源与隐性文化资源开发存在不平衡问题,显性满族文化资源开发效果显著,而隐性满族文化资源亟待开发。
目前青龙满族文化投入到旅游开发之中的还主要是物质文化形态中的建筑、饮食以及服饰文化,其他那些需要依托物质载体才能展现的非物质文化资源有待进一步挖掘与开发。更新街名、仿古改造等举措,是在建筑风格上体现满族特色,増添青龙县的满族文化氛围、提高城镇文化品位;旅游景点和宾馆餐厅的礼仪、服务员着满族服饰,是在服饰上彰显满族特色,追求复古新奇体验;特色满族饮食的推荐与销售,亦是对有形的显性满族饮食资源开发。
与之相对的,满族乐舞、满族体育、满族习俗等隐性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亟待推进。虽然,青龙满族猴打棒、满族寸子秧歌等满族舞乐文化在一些主題旅游活动中有作为特色表演展现,但仅仅是起到“昙花一现”的作用,并未成为旅游大舞台的主角。满族珍珠球、蹴球、陀螺等体育文化,曾多次代表秦皇岛和河北省参加全省、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也取得优异成绩,但是其旅游形式开发还处于构想阶段。满族节庆习俗等同样具有很大的开发空间。
(三)开发效果方面:文化旅游形态单一,旅游产业化水平有待提升
青龙地区满族物质及非物质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但是其满族文化旅游开发刚刚起步,旅游形态单一,旅游产业化水平不高。青龙满族文化旅游初步形成集景色观光、农业采摘、“农家乐”吃住玩一条龙服务的生态乡村旅游,但其他更多体验型以及深度沉浸式旅游形态尚缺。一些旅游企业同样缺乏长远战略,未能立足满族文化旅游产业的良好发展角度思考,尚未对满族文化旅游经营进行深度挖掘。服务范围雷同,缺乏满族文化特色,以低层次旅游纪念品销售和餐饮、住宿为盈利手段,这对满族文化旅游的高层次、高质量的深度发展极其不利。
从旅游产业链角度进行分析,青龙满族文化旅游开展还主要停留在依托满族文化资源打造文化旅游产品的上游阶段,且主要集中在村镇地区,发展质朴的乡村文化旅游。对于中下游的宣传与拓展、产业链延伸与附加值衍生有待推进。
在互联网技术、信息平台建设的快速发展下,旅游网站成为游客获取旅游信息、了解旅游特色的一个重要渠道,也是进行旅游宣传与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秦皇岛青龙满族文化旅游的对外宣传与影响力扩大同样离不开相关旅游门户网站的助力。但是目前来看,秦皇岛一些具有代表性及权威性的旅游网站,如“秦皇岛旅游网”、“秦旅智慧旅游网”、“游燕网”,对满族文化旅游的宣传能力及效果还有待提高。
对秦皇岛文化旅游纪念品进行调查可以发现,凸显满族文化韵味的旅游纪念品少之又少,而以“海文化”为主的贝壳手串、精品海螺、海味特产等尤其丰富。而这些“海文化”旅游纪念品与海南三亚、青岛、大连等滨海旅游城市纪念品差异不大,缺乏文化特色与民族特色。
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发现,青龙满族文化的旅游开发受到政府支持,且初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形成一定影响,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但是也存在诸多不足,如缺乏对满族文化内涵的挖掘、隐性满族文化的开发与利用不足,民族文化主体市场意识不足、积极性与参与性有待提高等。
参考文献
[1]娄阳,李庆雷,蔡慧敏,李芳.青龙满族自治县满族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构想[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7,32(08):106-110.
[2]刘君怡.满族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6.
[3]刘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创新研究——以秦皇岛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中的传承与发展为例[J].人民论坛,2016(25):250-251.
[4]李双红,马秀萍.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经济发展对策——以秦皇岛为例[J].中国商贸,2011(31):210-211+222.
作者简介:
程金平(1995.08-),女,满族,南京艺术学院文化产业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化产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