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友岚
近年来,我园结合“十三五”课题开展了幼儿园户外混龄游戏的创新探索活动,在观察、反思、感悟、实践中,我們发现户外混龄游戏中材料的合理投放以及教师对材料的有效指导是极其重要的,与活动的顺利实施、幼儿的多方面发展以及目标的达成关系密切。本文在结合实践的基础上,围绕户外混龄游戏中材料投放以及教师对材料的指导策略谈谈粗浅的想法。
一、明晰材料在户外混龄游戏中的重要性
(一)提升幼儿的多种经验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多次提出幼儿园和教师要为幼儿创设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使幼儿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实践中,我们越来越体会到户外混龄游戏可以有效促进幼儿发展,而材料作为游戏的物质保证是促进幼儿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幼儿在操作、摆弄材料的过程中可以丰富和积累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有效促进各种能力的发展。
(二)促进幼儿间的沟通交流
户外混龄游戏材料可以促进师幼之间、幼幼之间的交流沟通。在游戏过程中,材料经常成为师幼、同伴之间的媒介,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和交流了解幼儿的想法。幼儿也可以将自己在游戏中得到的经验体会分享给老师、同伴,发挥材料的“桥梁”作用。
(三)引发幼儿的学习探究
在户外混龄游戏中,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师投放了新的材料后,幼儿会第一时间展开多种尝试和探索活动。比如在玩沙、玩水区投放竹篮、竹筛,幼儿发现新材料,很快利用其装上一定量的沙子玩起了搬沙、运沙、堆沙的游戏。当他们把这样的经验迁移到玩水区后,发现用竹篮、竹筛装水都是一场空。这样的现象让幼儿产生了浓厚的探究兴趣。在不断地探究之后,他们发现了竹篮、竹筛上面有一个个的小洞,而沙子装进后能将小洞堵住,水则不行。幼儿紧接着寻找材料“补洞”,塑料袋、报纸、毛巾、保鲜膜等一一尝试。在这过程中,幼儿源于材料不断进行主动的探究学习,了解沙、水的不同性质,并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使游戏不断深入,持续累积经验。
二、把握材料投放在户外混龄游戏中的原则
(一)材料投放有秩序
“秩序”在词典中的解释是有条理地、有组织地安排各构成部分以求达到正常的运转或良好的外观的状态。在户外混龄游戏中,也力求为幼儿营造这种有条理的状态,让幼儿在充满秩序感的环境中游戏、活动。首先,在开展户外混龄游戏时,将游戏材料合理安置。将材料按类别集中放置在游戏场地中间和四周,既能使各个游戏区域间有序划分,又能方便幼儿将游戏材料组合利用,生发新游戏。大的材料筐底部安装了万向轮和牵拉绳,便于幼儿轻松搬运想要的各种材料。其次,在幼儿游戏时,对材料进行有序管理。在幼儿游戏线路的合适位置规划活动材料的摆放区域及摆放数量,并根据材料在收纳筐上贴好材料标志,让教师和幼儿根据标志共同参与材料的归类和整理。实践证明,材料摆放有序既有利于幼儿与材料的互动,诱发幼儿的游戏动机,又能帮助幼儿建立初步的秩序感。
(二)材料投放多元化
户外混龄游戏是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混在一起活动,他们对材料的操作能力是不同的。因此,在材料投放时就必须满足不同幼儿的游戏需要,激发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游戏兴趣,保证混龄游戏的质量。
譬如:我园的户外平衡区,初始投放的材料有平衡板、高低不一的彩虹石,其玩法只能踩平衡板或走过各类难度不一的平衡材料。这比较适合小班幼儿游戏,对中大班的幼儿缺乏挑战性,混龄游戏时中大班幼儿极少光临此区域。鉴于此,教师和幼儿商讨后,投放了新材料,增加了水桶、剖开的pvc管、小球等。并通过情景设置,增加游戏的趣味性,提升游戏的挑战性。幼儿可以双手各提一只装有水的小水桶,双手举平过平衡木,锻炼平衡及臂力;也可以多人挑战站在晃动的平衡板上利用剖开的pvc管接力运送小球入筐,既能练习平衡又发展了合作等能力。
(三)材料投放生活化
在开展混龄游戏之前,教师往往大费周章地准备各区域中投放的材料,这其实是教师的思维受到区域内容禁锢的表现。例如,教师常认为户外“娃娃家”区域就要准备精致的锅碗瓢盆、娃娃玩具这些。其实,这样的材料反而会极大限制幼儿游戏的想象力,减少游戏的乐趣。游戏材料的选择应更多地体现低结构化、生活化,这样才能更好地挖掘混龄幼儿在游戏中想象和创造的潜能。在户外“娃娃家”区域,教师将和家长一同收集来的半旧锅铲、水盆、水缸、水管、小篮子、小推车、砖块等放进区域。游戏开始了,大班幼儿用砖块垒灶台准备做大餐,小中班幼儿则拿上篮子寻找“食物”(如树叶、瓦砾),拿着小铲子在地里挖土豆(大小不一的石子),时不时还要喊上大班哥哥姐姐用小推车运送。幼儿利用材料合理想象设计,使幼儿游戏更贴近实际生活。
(四)材料投放层次化
对于户外混龄游戏,每一个区域都有其特定的发展目标。教师组织游戏活动时可以将总目标分解成若干子目标,针对不同年龄幼儿进行分解细化。为了更好地达成这些目标,在材料投放时要确定材料的主要类型,根据子目标进行适当分类,区分难易程度,体现层次性、针对性。如在轮胎区域,我们投放了直径不一的汽车轮胎、电动车轮胎、滑板轮胎,另外还提供了绳索,制作了轮胎攀爬墙、轮胎秋千等。游戏时,幼儿可以根据不同的年龄和自身的能力自主选择适宜的轮胎,开展平衡、攀登、力量、跳跃等不同类型的游戏。不同年龄的幼儿之间互相协作,既能促进各自的发展,达成目标,又能增进幼儿间的情感,促进社会性的发展。
三、关注教师在户外混龄游戏中材料有效投放的指导策略
教师能否根据幼儿游戏中的行为表现及时反思,对材料进行调整,使幼儿保持对游戏的持续兴趣,实现让材料代替教师说话的功效,这是关系到户外混龄游戏能否真正实现“自由、自主、愉悦、创造”游戏精神的关键。
(一)善于观察,发挥材料对幼儿发展的支持作用
游戏材料是幼儿与周围环境沟通的支架,活动中教师要成为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有心人。观察游戏材料是否吸引幼儿;哪些游戏材料支持了幼儿的哪些游戏行为;丰富游戏还需要哪些游戏材料的支持,并及时补充;等等。我园开展户外混龄游戏以来,当出现游戏玩法单一、情节停滞时,首先反思的就是游戏材料是不是适合?要不要加以改进?还是要投放其他新材料?而这些都离不开教师在游戏中对幼儿的观察。
(二)善于思考,发挥材料对幼儿发展的不同价值
在幼儿的游戏中,通常将游戏材料分为高结构材料、低结构材料,不同材料对幼儿的发展的作用是不相同的。高结构材料通常系统性较强,目标明确。例如,户外拼拼乐游戏,幼儿依据不同的图案进行拼图游戏,在寻找拼图的过程中幼儿通过反复辨别、试错最终完成任务。此类材料可以满足幼儿不断自我纠错的需求,自主检验游戏的结果。低结构材料虽然系统性不强,但是充满想象和创造性,正如上面户外“娃娃家”游戏案例所述,低结构材料更注重于幼儿的游戏探索过程,更有利于幼儿提升想象力,保持游戏的持续兴趣。不同类型的材料各有其特点和功能,教师要善于合理运用材料,因势利导才能发挥材料对幼儿发展的最大价值。
(三)善于放手,支持幼儿对材料使用的创新创造
在幼儿游戏时,要充分理解幼儿对材料的想象、调整和改变,对于材料的功能不做过多限制,鼓励幼儿对材料的组合使用。小车是幼儿园的常见材料,园内也有骑行区,里面投放了一些标识,画出了骑行路线,模拟道路交通的一些场景让幼儿进行游戏。但幼儿并不满足于简单骑行,他们要组建货车。两个孩子选了三种材料:三轮小车、滑板、绳子。他们拿着两根绳子在三轮小车两个后轮之间不断地尝试,思考怎样才能够让滑板跟着小车走,做一辆他们自己的货车。反复旋转滑板,寻找最佳角度;研究如何挂绳,才能平稳前行……终于,货车组装成功,他们搬上积木送货去啦。整个过程,对幼儿的发展远远比小车仅仅用来骑行更有价值。
在户外混龄游戏中,只有科学合理地投放游戏材料,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在游戏与幼儿发展之间充分发挥游戏材料的价值,才能有效提高幼儿户外混龄游戏的质量和水平,实现“自由、自主、愉悦、创造”的游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