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精科 黄振鹏
摘要:文章根据2017年涠洲岛最新珊瑚本底调查资料,对比分析近10年来,涠洲岛珊瑚种类数量、分布状态以及优势物种变化状况。结果表明,涠洲岛珊瑚以造礁珊瑚为主体,高达10科23属41种,其次为分布有较多的柳珊瑚,为4科12属14种,此外也分布有少量的软珊瑚、群体海葵;珊瑚主要分布于近海海岸一带,以05~6 m的珊瑚礁坪生长带为主,具有明显的分带特点;对比2008年调查数据,本次调查发现涠洲岛海域珊瑚优势物种发生了变化,由角蜂巢珊瑚属变为滨珊瑚属,蔷薇珊瑚属不再是优势属,反而新增了蜂巢珊瑚属和牡丹珊瑚属,此外珊瑚覆盖度较2008年出现了下降趋势,表明了涠洲岛珊瑚生存状况受到了人为活动等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涠洲岛;珊瑚种类;珊瑚分布状况;珊瑚物种变化;优势物种
中图分类号:P7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9857(2019)01-0057-06
The Distribution of Corals in Weizhou Island,Guangxi
HE Jingke1,HUANG Zhenpeng2
(1Management Station of Coral Reef National Marine Park of Guangxi Weizhou Island,Beihai 53600,China;2Department of Ocean and Fisheries of Beihai,Beihai 53600,China)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latest coral diving survey data of Weizhou Island in 2017,the paper compared and analyzed the number,distribution and dominant species of coral species in Weizhou Island in the past ten year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rals of Weizhou Island mainly composed of reefbuilding corals,with 41 species belonging to 23 genera and 41 species,followed by more distributed gorgonians,14 species belonging to 4 families,12 genera,and a small number of soft corals and sea anemone;corals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coastal area,with 05~6 m coral reef flat growth belt as the main belt,with obvious zoning characteristics.Compared with the 2008 survey data,it was found that the dominant species of coral in Weizhou Island changed.From the horned coral to the genus coral,the rose coral was no longer a dominant genus,but had added the genus Hive and Peony,and the coral coverage had declined comparing to 2008,indicating that the living conditions of corals in Weizhou Island was affected by factors such as human activities.
Key words:Weizhou Island,Coral species,Coral distribution,Coral species change,Dominant species
0引言
涠洲岛是南海北部湾最大的岛屿,也是中国最大、最年轻由火山喷发堆积而成的海岛,位于北海市沿岸南面滨外浅海,离岸线直线距离48 km,岛的形状呈椭圆形,长75 km,宽55 km,全岛面积约247 km2,其周围海域分布的珊瑚是北部湾珊瑚分布区域最北端。相关学者对涠洲岛珊瑚种属分布做过较多研究[1-9],然而每次得出的种类以及分布状况都有差别,此外最近一次关于涠洲岛珊瑚研究报道出现于2009年[8-9],距今已经过去了近10年,因此本次研究根据2017年最新调查结果,系统分析近10年来涠洲岛海域珊瑚种类数量以及分布状况、优势物种变化,旨在揭示全球变暖水温上升的背景下对涠洲岛珊瑚影响程度以及为珊瑚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1资料来源
本次研究借助2017年对潿洲岛周围海域进行珊瑚本底调查获取的资料整理而成。在沿涠洲岛海岸垂直方向布设8个调查断面(编号W1~W8),共15个调查站位,站位分布以及坐标详见表1。
本次调查采用了样带调查法、样方法现场取样和现场调查记录结合,利用先进的水下数码摄像机和水下照相机进行样带水下摄像和珊瑚特写拍照,然后室内根据照片、视频和现场调查记录的原始资料进行分析。
沿海岸垂直方向布设调查断面,在每个站位布设长100 m的样带,样带沿海岸平行方向,采用样带法调查珊瑚的种类组成、覆盖率、分布特征等,从而查明了涠洲岛珊瑚的生长和发育状况,包括种类组成、分布特点、覆盖度及健康状况等。
2结果与分析
21珊瑚种类
笔者对涠洲岛进行了大量的断面调查,共拍摄了15条断面录像,调查共发现造礁石珊瑚10科23属41种(表2),柳珊瑚4科12属14种。以石珊瑚的种类最多,占总种数的733%;其次是柳珊瑚,占173%;软珊瑚、群体海葵的种类较少,分别占53%和4%。
22优势物种
根据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涠洲岛珊瑚以造礁石珊瑚为主,占总种数的733%,共23个属,其中优势属是滨珊瑚属、角蜂巢珊瑚属、蜂巢珊瑚属、牡丹珊瑚属,其属级重要值百分比分别为2020%、1560%、1300%和1140%。其余属重要值百分比均低于10%的有11属,低于1%的有7属,优势属重要值百分比总和为602%,非优势属重要值百分比总和少于50%。在科级的组成上,蜂巢珊瑚科、滨珊瑚科、菌角珊瑚科为优势类群,其科级重要值百分比分别为501%、291%、114%,其余7个科的重要值百分比均低于11%。
本次调查结果与2008年调查数据相比(表3),显示涠洲岛的优势种有所变化,由角蜂巢珊瑚属变为滨珊瑚属,蔷薇珊瑚属不再是优势属,反而新增了蜂巢珊瑚属和牡丹珊瑚属。
经断面潜水调查确定,涠洲岛珊瑚总体沿着海岸线分布,面积约为2 848 hm2,其中造礁珊瑚面积为2 1305 hm2,柳珊瑚为7175 hm2(表4),核心礁区主要分布西南部沿岸浅海、西北沿岸浅海、东北沿岸浅海一带海域。其中:西北部沿岸海域最宽,分布外沿垂向岸线宽度最宽处约为256 km;东北部、东部、东南部、西南部次之,分别为098~207 km,111~235 km,110~208 km,086~115 km;豬仔岭南侧沿岸有小范围岸礁分布,宽度为020~034 km;而西部(竹蔗寮-大岭脚)沿岸海域只有零星分布;南湾内仅有西侧沿岸发现零星的珊瑚分布。本次监测调查对过去尚未进行过研究的区域布设了调查断面,重新厘定了珊瑚分布区域,在此基础上结合前人的研究结果,初步得出涠洲岛珊瑚分布区域范围(图1)。
24珊瑚的群落分布及其空间结构
本次共拍摄25条样带录像,共调查15条样带,经过分析显示每个样带珊瑚覆盖度差别较大,最大覆盖度高达254%,最低不足1%(图2)。其中覆盖度最大的为W6a和W7b,分别为254%和244%,其他样带的覆盖度都未超过20%,最小的为W2b,覆盖度只有02%。平均覆盖度为101%。相比与2008年调查数据[9]即距今最近的一次珊瑚本底调查显示,经过近10年时间里,涠洲岛珊瑚覆盖度有明显的变化(图3),有4条断面的覆盖度有减少,其中W4、W7和W8断面覆盖度减少较多,分别由253%减少到118%,246%减少到131%,176%减少到89%,W2断面覆盖度减少较小,W3断面的覆盖度未变化,W6断面的覆盖度有所增加。其中W4断面位于中石化30万码头的西侧,靠近新奥客运码头、中海油码头,处在3个码头中间位置,受人为干扰较大,珊瑚覆盖度减少明显,表明了人为因素对珊瑚的生长造成较大的影响。
经过近10年,涠洲岛珊瑚分布区的覆盖度有所变化,而且有明显减少的趋势,由176%降至101%,呈退化状态(图3)。
从调查区域性来看,平均覆盖度以北部沿岸部分断面最高,东北部、西北部、西南部沿岸浅海次之,分别为139%、131%、118%、89%、79%和45%(表5);因此,从覆盖度数据说明,涠洲岛珊瑚主要分布区域为西北部沿岸浅海、东北部沿岸浅海、东南部沿岸浅海、西南部沿岸浅海4个区域(图4)。
25珊瑚种群分带特征
据调查断面位置以及结合涠洲岛地形图等深线分析,可以发现,珊瑚主要分布于水深沿岸约05~6 m的珊瑚礁坪生长带上。涠洲岛珊瑚种群分布所处岸段海岸条件的不同,具有不同的种群特征。在调查的断面中,W2、W3、W6、W7海底地形平缓,断面布置具深度梯度的层次规律及连续性,这些断面的珊瑚种群分布有所差异,分别代表了东南部、东北部、西南部的珊瑚群落分布特征。
涠洲岛的西南部海岸属海蚀-堆积交替海岸,海蚀作用和堆积作用季节性交替进行,珊瑚分布自岸向海有以下4种生物地貌带模式分为块状珊瑚生长稀疏带、块状珊瑚生长繁盛带、柳珊瑚生长繁盛带等3个生物地貌带。块状珊瑚生长稀疏带宽约120~180 m,水深约03~18 m或3~6 m;块状珊瑚生长繁盛带宽约270~290 m,水深约18~4 m;柳珊瑚生长繁盛带宽约130~230 m,水深约4~125 m(图5和图6)。
涠洲岛的东南部、东北部海岸珊瑚分布自岸向海分为块状珊瑚生长繁盛带、块状珊瑚匍匐珊瑚混合带等3个生物地貌带。块状珊瑚生长繁盛带宽约160~200 m,水深约22~28 m或22~4 m;块状珊瑚匍匐珊瑚混合带等宽约90~220 m,水深约08~22 m,28~42 m;柳珊瑚生长繁盛带宽约110~150 m,水深约4~63 m(图7和图8)。
3结论
(1)本次对涠洲岛海域珊瑚进行了系统本底调查,结果显示涠洲岛珊瑚以造礁珊瑚为主体,种类高达10科23属41种,其次为分布有较多的柳珊瑚,为4科12属14种,此外也分布有少量的软珊瑚、群体海葵。
(2)与10年前调查数据相比,本次调查发现涠洲岛海域珊瑚优势物种发生了变化,由角蜂巢珊瑚属变为滨珊瑚属,蔷薇珊瑚属不再是优势属,反而新增了蜂巢珊瑚属和牡丹珊瑚属。
(3)珊瑚种类与10年前调查结果相比没有出现很大波动,然而在覆盖度上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趋势,表明随着经济社会的增长,上岛游客增多,珊瑚受到人为破坏因素日渐突出,此外在本次调查中发现相当部分珊瑚出现白化死亡现象,这也许是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海水升温导致而成。
(4)涠洲岛珊瑚主要分布于水深沿岸约05~6 m的珊瑚礁坪生长带上,在不同的岸段海岸,具有不同的种群分布特征。
参考文献
[1]陈琥.涠洲岛珊瑚恢复:令人欢喜令人忧[J].沿海环境,1996(6):29.
[2]王敏干,王丕烈,麦海莉.广西北部湾涠洲岛珊瑚初步调查[R].南宁:广西海洋局,1998.
[3]梁文,黎广钊.涠洲岛珊瑚礁分布特征与环境保护的初步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2002(15):6.
[4]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涠洲岛海区珊瑚礁资源调查报告[R].2006.
[5]黎广钊,梁文,农华穷,等.涠洲岛珊瑚礁生态环境条件初步研究[J].广西科学,2004,11(4):379-384.
[6]王欣,黎广钊.北部湾涠洲岛珊瑚礁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广西科学院学报,2009,25(1):72-75.
[7]黄晖,马斌儒,练健生,等.广西涠洲岛海域珊瑚礁现状及其保护策略研究[J].热带地理,2009,29(4):307-312.
[8]陈刚.广西北海涠洲岛珊瑚礁健康调查(Reef Check)报告[R].2001-2009.
[9]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广西908专项珊瑚礁生态系统调查报告[R].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