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域下我国农村金融扶贫实证研究

2019-09-10 02:43金洪
现代营销·理论 2019年10期
关键词:扶贫农村金融货币政策

摘 要:金融通过货币政策和商业金融两条路径支持农村扶贫。货币政策方面,货币供给M0可以激活农村地区经济存量,利率则直接影响资金要素成本。商业金融方面,传统存贷业务影响资金要素在农村经济增长中的投入,保险业务发展有助于农村经济防范外部风险。乡村振兴视域下加强农村金融扶贫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通过多种优惠措施引导金融资源流向农村地区,加强商业金融对农村扶贫的支持作用;二是激活农村经济存量,创新农村经济增长点,提高农村扶贫对农村金融的利用效率;三是协调农村金融内部的发展,制定长远规划,稳定金融扶贫效应。

关键词:乡村振兴 货币政策 商业金融 农村金融 扶贫

一、引言

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吹响中国改革开放号角以来,农村经济得到极大发展。1978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33.6元,2017年为13432元,增长了100.54倍,年均增幅达12.5%。尽管如此,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比,差距仍然不小。1978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为2.57,到2017年,这一指标值上升到2.71。收入增长城乡横向比较存在落差这一现实使得农村劳动、资金要素纷纷流向城镇。农业也因为要素供给不足得不到充分发展。农村地区贫困问题已经成为我国顺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短板。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首次明确提出,是新时代农村发展战略思想的重要体现。乡村振兴总要求一共包括五个方面,即“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新农村建设总要求相比,乡村振兴提出的总要求,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路和新方略。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

在乡村振兴战略中,产业兴旺是根本和重点,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动力,是农村经济增长在新时代的体现。因此,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关键在于支持农村经济增长。农村经济增长需要金融从政策和市场两方面的支持。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各方面政策支持。农村金融扶贫自然成为题中应有之意。从规模上看,农村金融扶贫可以在国家层面对乡村进行政策倾斜,还可以通过市场行为扭转过去从农村地区抽取资金的趋势。在结构上,农村金融扶贫有助于农业产业升级,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此外,货币政策与商业金融还可以吸引城镇和发达地区人力资本服务乡村,提高乡村振兴过程中劳动要素质量。因此,本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文献综述

近些年与本研究相关观点主要分为以下4个部分。

农村金融扶贫方面:目前对金融支持农村经济增长的研究,主要是从农村金融供求以及支持路径等方面展开。王松奇、郭江山(2012)发现,信贷资金促进农村经济增长是通过影响农村产业结构和农村消费结构实现的。黄海峰、李铭(2014)提出,中国农村金融发展规模与效率不断增加正向影响农村经济转型。夏永祥(2003)认为,只有建立多元金融体系,才能有效支持我国农村扶贫。张芬(2016)提出,金融支持农村经济需要创新产品和服务方式。徐学军、陈雪君(2015)指出,金融扶持公共投入与支农财政转移支付相结合才能提高支持农村扶贫效能。刘贵清(2015)认为,金融是农村经济提质增效的重要资金来源,影响农村经济增速。人民银行衡阳中支课题组(2014)指出,金融创新可以降低服务成本,满足农村扶贫的多样化金融服务需求。在研究了1991-2011年湖南省农村金融相关数据后,曾婷、钟芸香(2013)发现,农业贷款促进农村扶贫,而农业存款则抑制农村经济增长。张林、范淑莲、刘志平(2013)认为,资产增值保值、债券融资以及各类代理业务是近年来农村扶贫衍生出的新型金融需求。胡洁、陈建明(2016)提出,低碳经济发展环境下,金融产品服务创新与民间金融规范化可以降低农村扶贫融资成本。

货币政策对农村扶贫的影响:关于货币政策支持农村扶贫,目前的研究较少,主要聚焦于货币政策对涉农金融机构的影响。李树生(2006)认为,低利率货币政策可以促进农村扶贫。封福育、赵梦楠(2016)提出,审慎的货币政策有助于通过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来促进农村经济增长。货币政策影响货币供给与利率。上述研究成果表明,目前对货币供给影响农村经济增长的研究微乎其微。本研究用货币供给反映货币政策,研究货币供给对农村扶贫的影响。

信贷支持农村扶贫:徐明凡、刘海宁(2013)指出,农村信贷产品服务供给不足是制約其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李富有、郭小叶(2016)发现,农村信贷利用率提升可以提高对农促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丁丹(2018)认为,农业信贷配给影响农村经济增长转型升级方向。

保险对农村扶贫的作用:关于保险支持农村扶贫,现有研究大多集中在保险行业自身供求分析上,保险支持农村扶贫方面的研究不是很多。周才云(2012)发现,农业保险对农村扶贫有促进作用。程静、胡亚权、李春生(2016)通过对鄂湘赣皖四省的研究,得到了相同的结论。潘卫红(2015)提出,创新保险机制可以促进农村信贷业务开展,提高农村扶贫对资金要素的需求程度。江生忠、张煜(2018)认为,提升农业保险规模与质量可以更有效促进农村扶贫。

三、变量、方法的选择与数据来源

(一)变量的选择

农村金融扶贫主要体现在货币政策和产品服务供给两个方面。前者反映为农村地区经济增长的货币化程度,后者看的是农村地区金融产品服务的覆盖面。从目前来看,银行和保险是金融行业在农村地区展业的主力。有鉴于此,本研究用反映银行和保险发展规模的4个变量来衡量金融支持农村经济增长的市场供给水平,即农村地区存款、农村地区贷款、农村地区缴纳保费和农村地区保险赔付,用实际贷款利率和M0来测度影响农村经济增长的货币政策因素。在这之中,M0直接反映货币供给水平,针对的是农村地区经济增长的货币化程度。农村经济增长的衡量指标是农村地区实际GDP规模。

(二)方法的选择

传统的经济计量方法是以经济理论为基础来建立经济变量关系模型的,然而,这类模型往往忽视了变量之间的动态关系。而且,内生变量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几乎不会在传统计量方法中得到体现。所以,用非结构性方法来建立表明各个变量之间关系的模型可以很好的弥补传统计量分析工具的不足。本研究中使用的向量自回归模型(VAR)正是这样一种非结构化的多方程模型。

在运用计量手段开展实证研究的顺序上,本研究首先对包括因变量在内的7个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在参考单位根检验结果的基础上,对7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稳定均衡关系实施协积检验。最后,根据协积检验的结果构建向量自回归模型(VAR)模型。

(三)数据来源及处理

本研究以RGDP表征1982-2016年农村经济增长实际GDP值,农村经济增长GDP等于当年全国经济增长GDP与农村经济增长GDP占全国GDP份额之间的乘积。反映全国经济增长的GDP数据来自1982-2017年《中国统计年鉴》,农村经济增长GDP占全国经济增长GDP比重来自魏后凯、黄秉信、李国祥、孙同全、刘长全等5人编著的各年《农村经济绿皮书——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农村金融相关数据来自于1986-2017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金融年鉴》、《中国保险史》以及《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保险业务统计资料汇编》等统计资料。为了剔除人口因素的影响,本研究分析的是上述变量人均规模之间的作用,农村人口规模时间序列数据来源于各年《中国统计年鉴》。此外,本文使用GDP平减指数剔除物价水平变动对各个变量的影响。为了平滑数据,除了实际贷款利率rate之外,其他项的数据都采用对数形式。

四、实证分析结果

(一)单位根检验

对时间序列的研究,平稳性问题是首当其冲要考虑的问题。检验时间序列平稳性能够有效回避谬误回归。本研究对lnGDP、lnFEE、lnCOMP、lnDEPOSIT、lnLOAN、lnM0、rate等7个变量进行ADF检验,选定没有时间趋势仅有常数插入项作为检验形式,得到各个变量的单位根检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上表显示,除了lnCOMP在5%显著性水平上不存在单位根之外,其它6个变量的时间序列在5%显著性水平上均存在单位根,然而其一阶差分在5%显著性水平上是平稳的。

(二)协积检验

本研究选择序列有线性趋势但协积方程只有截距的这种形式开展检验,结果表明,7个变量之间普遍存在长期稳定均衡关系。

(三)VAR模型

通过对农村金融扶贫VAR模型进行参数估计,得到估计结果。由于AR特征多项式根模的倒数均小于1,因此,可以认为向量自回归模型(VAR)的结果是稳定的。

五、结论及政策建议

(一)结论

第一,从单位根检验的结果来看,除了lnCOMP是平稳时间序列之外,其它6个变量的时间序列都存在单位根。同时,具有单位根的这6个变量的时间序列在一阶差分之后是平稳的。这说明,农村地区保险赔付金的变化速度在时间上是不连续的,即对农村地区保险赔付金的政策作用只限于当期,对下期没有影响。其他6个变量的政策效应具有时间上的延续性,但是对每期的政策影响大小是相互独立、没有联系的。

第二,协积检验结果显示,反映金融支持农村扶贫的7个变量在5%显著性水平上普遍存在协积关系。这说明,农村扶贫与金融支持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内在联系。而且,支持农村扶贫的不同金融变量如存、贷款、农村保险之间也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此外,迹检验与最大特征根检验的结果一致说明协积关系确实存在。

第三,对农村经济增长来说,除了它自身之外,其他变量对其影响都很轻微。这说明金融支持农村扶贫还需要进一步加强。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可能有二。一是长期以来我国金融管制比较严格,农村金融的发展不是以农村经济增长为依据,而是根据国家整体发展战略以及监管部门的规划独立进行。二是由于农村经济结构中传统农业所占比例较大,而作为利润率较低的行业,传统农业对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金融机构的吸引力必然不会十分显著,从而使得金融机构支持农村扶贫的动力不足,同时金融资源外溢效应较为明显。

(二)政策建议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提高我国金融支持农村扶贫效率,可从以下三点着手考虑。

首先,加强商业金融对农村扶贫的支持作用。为了推动农村扶贫,政府应该利用减税等多重优惠政策引导金融机构拓展农村业务。此外,适当降低贷款利率,减小农村融资成本。在贷款方面,加强对农村扶贫中新兴行业贷款的优惠力度。在农村保险方面,对因农村扶贫业务获得的收益减免税收,放宽来源于农村的保费的使用和投资限制。

其次,提高农村扶贫对农村金融的利用效率。就贷款来说,应鼓励贫困地区利用贷款开发现代农业技术。就保险业来说,应促进农户利用保险业“防火墙”作用,使用新技术,发展新行业,从而形成新的农村经济增长点。

第三,协调农村金融内部的发展。农村金融内部协调可以促进农村金融良性发展,进而更好的支持农村扶贫。因此,政府应根据农村金融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长远规划,综合各个金融行业的优劣点,稳定农村地区金融支持效应,有效推动农村扶贫。

参考文献:

[1]封福育、赵梦楠. 货币政策对农村居民消费的非线性影响研究——基于PSTR模型的实证分析[J]. 中央财经大学學报,2016年第1期.

[2]李富有、郭小叶. 我国农村信贷结构与农村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 管理学刊,2016年第1期.

[3]江生忠、张煜. 农业保险对农村经济的助力效果分析——基于3SLS方法[J]. 保险研究,2018年第2期.

作者简介:

金洪(1980-),男,江苏泗洪人,经济学博士,经济师,中国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研究方向:乡村振兴、农村金融。

猜你喜欢
扶贫农村金融货币政策
区块链技术助力农村金融发展研究
两次中美货币政策分化的比较及启示
全球高通胀和货币政策转向
证监会“扶贫”
管仲“扶贫”
农村金融大变身
安顺:荣升全国首个农村金融信用市
农村金融效率的界定与测度:文献综述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