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芊池 邵隽
摘要:城市居民休闲制约是影响其生活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针对北京市30-60岁城市居民休闲制约因素进行分析,并根据被调查群体休闲制约现状进行说明,根据主要制约因素提出解决办法,从休闲机会供给层面,为如何提高城市居民幸福感提出建议。
关键词:城市居民;休闲制约;个人内在制约;人际间制约;结构性制约
中图分类号:C91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9)11-0122-03
1 综述
1.1 休闲障碍一般理论
国外休闲制约研究主要包括休闲制约理论模型、休闲制约因素、不同人群参与不同户外游憩活动的休闲制约机制、休闲服务供给及政策的制约等内容,其中“偏好-障碍-参与”休闲制约因素序列等级模型、休闲制约协商模型、户外游憩制约因素模型等都是重要的休闲制约理论模型。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实证研究的深入,研究者开始关注制约与偏好的关系及休闲制约内在作用机制问题,Crawford和Godbey 在《家庭休闲障碍的重新思考》一文中提出休闲制约(leisure constraints)因素概念,即限制休闲偏好形成或阻碍人们参与并享受休闲的因素,将休闲制约因素分为个人内在制约、人际间制约和结构性制约3种类型,个人内在制约因素指个体内在的心理品质(如情绪状态、个人能力、知识、技能、兴趣等),其会影响个人的休閑偏好;人际间制约因素(如缺乏同伴、异性的态度、缺乏家人的支持等)被认为是外部因素,其形成于人际交往中。三种制约因素类型并非相互独立,而是具有一定的层级关系,最初层次是个人内在制约因素,其次是人际间制约因素,最后是结构性制约因素,其中个人内在制约是直接影响休闲参与最重要因素,其次分别为人际间制约和结构性制约因素[1]。
1.2 不同性别休闲障碍研究
对于女性休闲障碍研究,主要以实证研究为主,即以某一特定的女性群体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的方式,分析总结其休闲制约因素。一些学者通过调查问卷的方法研究了某地区已婚职业女性休闲参与现状和休闲制约因素,发现社会传统文化因素一直对自身制约因素、人际间制约因素、结构性制约因素产生着根本性的影响,文化是城市已婚职业女性休闲制约的重要因素。从文献的搜集和整理来看,对女性休闲障碍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而专门针对男性休闲障碍的研究则很少。涉及到两性休闲比较的文献认为,女性比男性会遭遇更多的休闲障碍,女性的休闲时间要少于男性[2]。
2 调查问卷与数据的搜集
表1所示,本次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北京市30-60岁城市居民休闲群体,问卷共发放125份,回收问卷125份,30-40岁群体占调查总人数的37.6%。针对问卷第二部分的休闲制约因素的量表题进行信度分析,信度值达0.5表明较为可信,如表2所示,可进行进一步深入分析。
3 分析与发现
3.1 参与调查居民年龄分析
表3所示,根据问卷回收数据来看,本次问卷调查30-35岁,46-50岁年龄群体占主要比例,这部分人群大都已经从事工作,有较好的经济条件,属于社会中休闲能力较强的群体。但休闲时间整体较为缺乏,休闲制约因素较为突出,这部分群体表现出来的休闲意愿也更为强烈。
3.2 参与调查居民休闲活动同伴情况分析
表4所示,在被调查群体中,有44.8%的调查者选择和家人一起进行休闲活动,34.4%的调查者选择与朋友一起进行休闲活动,这也从侧面反映了被调查群体在日常生活中拥有社会和家庭两个属性。其在休闲时间内需要对这两个关系进行维护,以满足这类群体当下的社会属性。
3.3 参与调查居民每周休闲时间与频率分析
表5所示,根据本次调查回收问卷显示,大部分被调查者每周休闲时间集中在7-14小时,每周1-2次休闲频率,集中反映了被调查群体休闲机会存在两极分化的现象,较为年轻的被调查者工作压力较大,休闲时间较少,年龄较大的被调查者工作压力较小休闲时间较多。
3.4 参与调查居民每周休闲活动平均花费分析
表6所示,根据本次问卷调查发现,大部分居民每周用于休闲活动的花费在200元以内,其中可能包括前往公园等休闲场所交通、购买设施等费用。
3.5 参与调查居民休闲活动影响因素分析
表7所示,在本次调查问卷中,兴趣爱好、身体状况、休闲意识与参与态度是影响其休闲活动的重要因素,大部分的被调查者认为兴趣爱好是影响其休闲活动种类的重要因素。
3.6 参与调查居民休闲活动制约因素分析
表8所示,通过本次调查研究可以发现,在众多的居民休闲活动制约因素中,时间是制约被调查者休闲活动的最主要因素。可自由支配时间对于每个休闲群体来说都是影响与制约其进行休闲活动的主观影响因素,这也反映了有关学者认为结构性制约是直接影响休闲参与最重要因素的理论。其次,可自由支配的休闲费用和到达休闲场所的交通便利性也是制约被调查者休闲的重要影响因素,从而应征了结构性制约因素对休闲群体的制约作用。
3.7 参与调查居民日常休闲活动类别分析
表9所示,根据被调查者提供数据显示,大部分30-60岁被调查城市居民休闲活动主要集中在户外且体力消耗较少的活动,如在公园小区散步等。除此之外,短途旅游,走亲访友等休闲活动也比较受被调查群体欢迎。
4 结论与建议
4.1 30-60岁城市居民休闲活动主要制约因素为结构性制约因素
可自由支配时间制约是绝大部分被调查者的主要因素,而自由支配时间又属休闲群体参与休闲活动的结构性制约因素。因此,面对国民休闲时间的普遍不足,一方面要按照《劳动法》等法律法规条例的要求,大力推进带薪年休假制度全面实施;另一方面,也要逐步完善现有的假日制度[3]。
4.2 30-60岁城市居民每周休闲活动时间较短
根据本次调查回收问卷显示,大部分被调查者每周休闲时间集中在7-14小时,每周1-2次休闲频率,明显低于世界其他国家。因此,我国在未来的居民生活水平改善中,应加强城市休闲公园、休闲街区、环城市游憩带[4]、营造居民休闲空间,加强旅游休闲服务信息披露、旅游咨询公共网站建设,推进公共场所咨询中心建设,开发多层次休闲旅游产品,从休闲供给侧进行改革,丰富提供居民休闲活动的种类与空间,提升居民幸福感[5]。
参考文献
[1] 袁箐.国内休闲制约(1990—2014年)研究进展与启示[J].现代商贸工业,2016(13):127-130.
[2] 厉新建,张飞飞,华云.中国男性休闲障碍的现状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4(5):11-16.
[3] 宋瑞,沈向友.我国国民休闲制约:基于全国样本的实证分析[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4(1):1-15.
[4] 彭璐璐,张莉.社会转型背景下城市休闲制约及新趋势[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7(3):1-2.
[5] 朱志强.城市居民体育健身休闲制约与休闲参与的影响关系——基于福州市的实证分析[J].旅游学刊,2017(10):11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