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让语文学习走得更远

2019-09-10 07:22蔡子晨
高考·下 2019年1期
关键词:读书教材思想

蔡子晨

“新高考”是当下教育热门话题。清华大学王文湛教授指出:“今后高考主要考语文,因为英语要考两次,数学降低难度。高考的区分度主要在语文,语文主要在作文。”换句话来说,高考改革之后,“得语文者得天下”。“大语文时代”已经悄然来临。接下来语文到底该怎么学?著名学者吕叔湘先生说过:“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的是得益于课外阅读。”

一、为什么读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无疑是学好语文的基础。

第一,大量的阅读,可以积累广博知识。阅读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文化活动,同时也是人们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阅读可以积累很多知识,包括字词的积累、句章的积累、素材的积累、思想的积累、审美的积累等。阅读是输入,写作是产出。博览群书、视野开阔,反应在写作上往往就会文采斐然、构思独特、思想深邃,作文自然独步天下。

第二,大量的阅读,可以积累多种能力。2018年被称为中国高考改革元年,自秋季开学,全国中小学统一使用部编本语文、历史和德育教材。新版语文教材虽然课文数量有所减少,但衍生阅读量大增。大量的阅读不仅提高了高速阅读能力、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而且还提升了快速搜集处理有价值信息能力、观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等。否则,面对“语文高考最后要实现让15%的人做不完。”(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语)的高考试卷,高考语文将会成为我们难以驾驭的“烈马”。

第三,大量的阅读,可以积累丰富生命。歌德曾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每一本好书,作者都是用心去写作的,他们把自己的生命、情感和灵魂都融入其中,真正的阅读就是要走进文字,走进作者的思想、情感和灵魂,建立与作者之间生命的共鸣和灵魂的互动,这样才会真正爱上阅读,达到孟德斯鸠的“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的阅读高境界。终身的阅读习惯可以为我们的精神相貌源源不断地提供养料。

二、阅读什么

“书籍犹如朋友,必须慎重选择。”黑德斯这句话告诉我们要“读好书”。阅读的书籍质量与数量,不仅事关学业成绩,更决定我们精神成长的品质。从我们高中时期的阅读生活内容来看,涉及以下几类:

第一,教材为王。必修一到必修四,从古代诗词到现代诗歌、从古代散文到现代散文、从古代小说到现代小说、从思辨类文章到实用类文选等。这些能够选入语文教材中的经典作品,是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经受考验,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思想價值、哲理价值和科学价值等。有的同学以“高考语文,课本上学的和试卷上考的不一样”为由,得出“高中课本无用论”是极其错误的。

第二,名著为上。2018年初,教育部针对“中小学阅读”再次发声:今后的高考语文阅读题量会持续增加。语文的区分度首先体现在阅读上。2018年江苏省语文高考说明中,明确把9部名著列入加考目录,分别是《三国演义》《红楼梦》《呐喊》《家》《边城》《欧也妮·葛朗台》《老人与海》《茶馆》《哈姆雷特》等。这些名著,我们必须认真阅读、细细品味、慢慢思考。

第三,“大家”为首。随着高考语文阅读题量的持续增加,提升阅读速度、增加阅读数量、增强反应能力迫在眉睫,仅仅阅读教材上的经典作品和考试说明中的加考的名著是不够的。课外书籍为我们打开了鸟瞰世界的一扇窗,极大地拓宽我们的视野,不仅决定性地影响语文成绩,更为我们终身发展奠基。作为高中生,我们理应博览群书,包括哲学、美学、心理学、文学、史学、政治经济、宗教伦理等。诸如王开岭《精神明亮的人》、熊培云《思想国》、孙隆基《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叔本华《叔本华人生哲学》、罗素《西方哲学简史》、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朱良志《中国美学十五讲》、宗白华《美学散步》、林语堂《生活的艺术》等大家著作。

三、怎么阅读

第一,处理好阅和读的关系。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是这样解释“阅读”一词的:“【阅读】看(书报等)并领会其内容。”“阅:看,观览;读:看着文字念出声音。”由此可见,“阅”主要倾向于浏览,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泛读;“读”主要倾向于品味,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精读。有些书非得要“精读”,从内容到形式、从字词到句章、从架构到思想,要深入探讨,追根溯源,细细咀嚼,心领神会。例如王冶秋认为,要读懂个《阿Q正传》,至少要读14遍以上:看第一遍,我们会笑得肚子痛;第二遍,才咂出一点不笑的成分……第十三遍,你觉得它是一面镜子;第十四遍,也许是报警器。

第二,处理好读和思的关系。朱熹有一句读书名言:“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如果我们只是一味读书而不思考,一方面我们就会变成简单的文字搬运工,无法和作者产生思想上的互动、情感上的共鸣,也就无法和“高尚的人对话”,久而久之,我们也就会丧失阅读的兴趣和动力。另一方面,如果我们在读书上,只想做“观众”,不想当“演员”,正如英国诗人波普所言:“只是想做个读者,不想当作者。”那么我们很难将所学得的知识消化吸收、变为己有,更不要谈活学活用了。当高考试题指向考查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时,我们就会感觉到心有余而力不足。

第三,处理好入与出的关系。读书一定要沉浸其中,不可心不在焉,要意与境合,人书一体。可随书中人物同悲同喜,可随书同赏春花秋月,可随书畅游智慧海洋,亦可随书沐浴人性光辉。这样我们可以有效地吸纳、融通书中的思想、艺术等营养。但我们有时不能被动地、无条件地全盘吸收,还得跳出书外,与作者平等对话,批判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有一句话说的好:“你现在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爱过的人。”阅读,不光是让自己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不光是给我们心灵放个假;阅读,还能让语文学习走得更远。

猜你喜欢
读书教材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教材精读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我得了一种叫手痒的病
极限思想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
阿吾(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