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瑾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其写入党章。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文化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乡村振兴提供着精神支柱和文化滋養,而红色文化因其独有的精神特质、功能优势与时代特性,在乡村振兴中有着无法替代的地位与价值。
一、红色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独特价值
“红色文化”作为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团结带领中华各族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解放而艰苦奋斗中所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及其载体,在乡村振兴中有着独特的地位与价值。
1.红色文化是乡村精神领域的净化剂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不仅是乡村振兴的总方针,更是对乡村振兴图景的生动描绘。乡村振兴,既要实现农业强、农民富,更要实现农村美,而“农村美”则应该是包括自然的生态之美、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人与社会的人文之美在内的全方位的“美”。目前,在我国一些农村地区,封建迷信有所抬头,婚丧嫁娶攀比之风、奢侈浪费等陈规陋习还不同程度存在,严重扰乱了农村生活的安定与和谐,也成为乡村振兴中乡风文明建设的难点所在。
红色文化有别于其他文化的根本点在于“红色”,在中国文化中,红色代表勇气、吉祥、美丽、革命。红色文化作为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其蕴含的丰富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是由无数革命前辈用青春与热血铸就的,可以说红色文化中内含的人、事、物、魂无一不充满着宁死不屈的革命英雄气节和舍身为国的民族大义等革命精神特质。
基于红色文化所蕴含的精神特质,在乡村振兴中,注重对红色文化的学习宣传,有利于主流文化的传播与弘扬,从而帮助广大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形成科学地价值共识,从根本上清除封建迷信、奢侈浪费等不良思想滋生的土壤,净化乡村精神领域,提高村民思想和行动自觉。
2.红色文化是乡村政治稳定的强心剂
红色文化作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华各族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解放而艰苦奋斗过程中所形成的文化结晶,其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由小变大,由弱到强的历史进程,也昭示了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的历史必然性,其影响力、凝聚力极大,群众认可度高。通过对红色文化的宣传教育,既可以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信心,又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基层党员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与党性自觉,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责任当担,从而提高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地位,形成“党爱民、民拥党”的良好政治生态,进一步加强和巩固基层政治稳定。
3.红色文化是乡村经济发展的催化剂
一方面,红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发展经济的思想与原则,比如红色文化所蕴含的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等思想对发展乡村经济具有重大指导意义与价值;另一方面,红色文化是革命老区发展旅游的“靓丽名片”,通过对红色文化的开发与传承,有助于扩大革命老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从而吸引更多的海内外游客来到老区、感受老区、宣传老区,推动老区旅游业的发展与兴旺,扩展老区旅游经济辐射面,延伸老区红色文化产业链,实现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革命老区乡村振兴双向互补、良性循环的发展模式。
二、祥云县红色文化的传承与振兴现状
(一)祥云人民的历史贡献与厚重的红色文化
“英雄的土地孕育了英雄的人民”,素有“云南之源”“彩云之乡”美誉的祥云县作为云南省革命老区县之一,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和优良的革命传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地方。
在共产主义运动早起,有祥云人民的优秀儿子,马列主义的播火先驱,陕北、云南民族解放之路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中共六大代表,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共云南省委第一任书记王德三;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先驱之一,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9名发起人之一,云南省第一个共产党员王复生;周恩来、澎湃直接领导的北伐骨干,上海、广东工运学运农运的杰出领导人王孝达等为代表的一批革命先烈为了民族的独立、人民的解放、祖国的富强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实现进行了艰苦卓绝、不屈不挠、可歌可泣的革命斗争。
在红军长征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经过祥云,沿途一直在宣传革命真理,播种革命火种,全县有近千名热血儿女加入到红军队伍之中,其中,还涌现出了一批以罗光忠、李桂林、刘福汉等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他们的英勇事迹和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抗日战争时期,勇敢的祥云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不仅积极投身到滇缅公路修建、云南驿机场抢修和物资募捐中,而且还有数以千计的热血青年奔赴到抗日一线,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独立与解放、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解放战争时期,祥云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区纵队第八支队的策源地和滇西革命斗争的中心,在解放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到了新中国成立之后,祥云沃土上又涌现出了普发兴、赵祖龙、刘平等一批用青春与生命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优秀共产党员。
“祖国是人民最坚实的依靠,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一代又一代祥云英雄儿女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和“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是他们用自己的青春与热血为我们撑起了民族的脊梁,给我们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这一切都值得我们永远铭记与传承。
(二)祥云县传承与振兴红色文化的主要做法
1.祥云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红色文化的传承与振兴工作,以县委政府为主导充分整合宣传、组织、党校、旅游等部门资源,积极打造红色旅游的“祥云品牌”,设立了包括“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第八支队和祥云人民武装斗争事迹纪念馆”、“祥云县烈士陵园”、“王孝达故居”等在内的10余处红色文化陈列室、纪念馆,在“传”与“承”上下足了真功夫;
2.投资2000余万元组建了年接待量达30000余人次的祥云县“红色传承”现场教学基地,通过集中授课、现场教学、参观学习等形式将文字、图片、实物陈列和讲解员的现场讲解融为一体,切实增强了红色文化现场教学的吸引力与感召力;
3.不断加大对红色文化旅游景点的建设投入,持续改善红色文化旅游景点周边的基础设施条件和绿化美化工程,不断增强红色文化旅游景区的综合接待能力;
4.成立了以“传播马列主义、唱响中国特色、弘扬革命传统、践行祥云精神”为主旨的“播火先锋宣讲团”,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入广泛地向广大群众宣传祥云的革命历史和红色文化;
5.通过拍摄典型电影、制作电教片、出版红色题材书籍等方式不断扩展红色文化的宣传空间与宣传渠道,持续释放红色文化的正能量与真善美。
三、祥云县红色文化传承与振兴为乡村振兴中红色文化传承与振兴带来的经验启示
(一)在乡村振兴中必须坚持党对红色文化传承的主导地位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执政党,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红色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净化乡村精神领域、巩固基层政治稳定、加速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因此,在乡村振兴中对红色文化的弘扬与传承必须坚持党的主导地位,确保红色文化传播的正确方向,持续唱响主旋律,传递正能量。
(二)在乡村振兴中必须注重激发村民学习红色文化的红色情结
红色文化的產生、发展和传承,寻根溯源就在于潜藏在中华民族骨子里的红色情结,红色情结是传承红色文化、发挥红色文化影响力和感召力的内在动力。因此,在乡村振兴中必须注重对村民红色情结的激发,为红色文化发挥作用做好条件准备。
(三)在乡村振兴中必须加大对红色文化传承的资金投入
红色文化陈列室、红色文化书籍、红色文化电影等是红色文化传承的必要物质载体,在红色文化传承中除了充分利用现有的农村书屋等载体之外有必要设立相关的红色文化展示场所,配备相关宣传材料,因此在乡村振兴中必须加大对红色文化传承的资金投入,确保红色文化发挥应有作用。
(四)在乡村振兴中必须不断创新红色文化传承的方式和手段
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一切工作不断取得新实效的重要动力。红色文化的传承有助于推动乡村的全面振兴,而乡村的振兴又有助于红色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因此,在红色文化传承中必须围绕“乡村振兴”这一主题进行大胆创新和实践,不断扩展红色文化传播的渠道和空间,最大程度的释放红色文化对乡村振兴的助推作用。
(五)在乡村振兴中必须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组织对红色文化传承的促进作用
村民委员会作为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在我国农村广泛存在,通过村民自治组织可以更好的了解掌握村民的思想动态,从而采取一些更贴近村民实际生活、群众更乐于接受的形式对红色文化进行传播与继承,从而有效提高红色文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参考文献
[1]张加辉.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J].闽南师范大学学报.2018(04):104-108.
[2]潘俊霖.红色文化为乡村振兴打造精神家园[J].人民论坛.2018(09):132-133.
(作者单位:中共祥云县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