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有效落实信息素养目标的策略

2019-09-10 07:22张菊花
高考·中 2019年1期
关键词:高中阶段信息素养信息技术

张菊花

摘 要:现代社会,信息技术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当今高中生,需要掌握一门发挥基础作用的工具性学科,也就是信息技术学科。本文就如何发挥信息技术的基础性,利用其趣味性,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以及在高中阶段如何完成信息素养目标过程中等,谈一些粗浅认识和领悟。

关键词:高中阶段;信息技术;信息素养

随着经济发展,越来越形成信息一体化模式,信息技术涉及范围越来越大,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有两个目标,首先是基础的技术目标,其次是追求的更高层次的素养目标,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地增强学生信息素养,才是合适的课堂教学、合格的课堂、有效的课堂。

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信息技术教学不同于高中阶段的其他课程,有着自身的灵活性、综合性等。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做到,以教材内容为载体,努力拓宽学习思路,敢于设计新颖的、独特的课堂,活动中注意提升创新思维。课堂上教师要做到融会贯通,将学生亟待解决的难题,以原有的知识储备为载体引申出来,设计启发性较强的探讨问题。

教师在信息技术课件的设计中,要结合多方面的因素设计教学方案,设计过程中考虑三个因素。首先,内容的难易程度要合适;其次,努力探索教的过程和学的过程;最后,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讲授教学内容ppt设计与制作这一课,教给学生将图片插入演示文稿的途径,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尝试把不同类型的图片添加到到演示文稿,并且结合学生情况自己进行修饰。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热情时,同时鼓励学生发挥自身的创新能力。

二、以学生为中心,合理组织学习

根据最新的课程标准,在高中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占大比例的是学生的课堂学习。一堂好的课堂教学,教师的组织和安排起到了核心的作用。为了增强课堂的教学效率、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教学目标,经过10几年的教学探案,本人摸索出了“分小组”进行教学的教学模式。具体做法如下。

其实,每一个班都有对信息技术有较高的热情,并且基础素质较好的学生。在进行教学之前,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并将那些基础较好的学生做为组长。于是,我先将知识教给小组的组长,然后再由这个组长教给组内的其他成员。这样,既发挥了基础好的这类学生的特长,保持这一类学生的学习热情,又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还活跃了课堂气氛。收到比较好的效果。

另外,在教学中,需要设计有探讨的话题。比如,讲解Word图文混排时,我就要求每个小组做一份电子版的黑板报,每个小组的黑板报主题不一样。于是,同学们就分自行分工。找图片的找图片,找音乐的找音乐,编辑文字的编辑文字,最后一份份美妙的图文混排黑板报就出现在我的眼前。这样,学生不仅解决了问题,学到了知识,还学会了合作。

当然,每个学生的偏好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教学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如给喜欢音乐的学生推荐midi软件设计,偏好美术的学生推荐一些图片,图像处理的任务,爱好程序设计的学生设计程序设计作业。有意识地选择一些学生乐于接受的软件等。在充分考虑学生自身的情况下,因材施教。

三、利用软件辅助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现代社会随着经济发展,网络越来越离不开我们的生活,网络资源种类多样。我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看到公司或者个人发布的教学软件以及教学视频,此类的多数软件均结合了声像,甚至还有一些较为先进的跟有配套的动画。在高中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这都是辅助教学的优质资源。教师可以根据自己教学内容,自行设计选择软件辅助课堂教学。比如,计算机的硬件构造与分类这一课的教学中,理论知识需在实物的演示下才能发挥作用,但是已经拆分开的主板、CPU等也不是随手可得,若是教师能够结合网络资源,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能提高教学效率。

四、以实际问题为载体,进行教学活动

信息技术教学,教师要讲解理论知识,还要提升学生的能力和素养,理论知识是提升能力的基础。在信息技术的学习中,教师要将信息技术知识与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通过信息技术解决学生的生活难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效果会更好。例如学生经常遇到黑板报设计的问题,教师首先教给学生利用计算机技术设计板报的能力,在同学们整理好前期设计,紧接着学习word操作,特别是排版问题、图片的插入、以及字体的设计等,学生利用多媒体技术解决黑板报制作问题,在宽松的环境中学会了相应的信息技术知识,而且将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增强了学生的操作技能。

五、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信息技术教师首先要突破课时的限制,摆脱了认可的局限,要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根据学生不同的素质和能力的差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自主答疑的意识,在教师的教学设计中给学生了解自己学习状态的机会,教给学生认识到正确评价自己的重要性。给学生自主选择学习资源、学习途径的机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有很多,学生多媒体网络资源等通过微课,在合作中学习课堂内容。此外,有些基础、素质较高的同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索难度系数高一层次的知识。教师在分层任务、合作探讨等形式,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在信息技术课堂习得有用的知识。

六、分层教学

根据学生的自身发展状况,再加上社会环境和家庭等方面的因素,教师可以判断,学生之间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教师需要重视学生的差异性,认识到差异是学生的特色,绝不是划分高低层次的依据。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对学生负责,尊重学生的差异,以此差异为设计教学过程的依据,合理的进行分层教学,以此保证学生接受教育的机会的公平。让学生在均等的学习机会面前,促进自身素质的提升。分层教学也正是遵循新课标教学理念,结合“以人为本”的教学举措。

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实际教学中,教师的分层教学运用范围更广。一般的学生进行日常教学即可。例如,逻辑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充分发挥学生优势的基础上,著重培养学生的程序设计方面的能力,为培养高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奠定基础;擅长美学或者操作能力突出的学生,教师可以根据特长培养学生的软件编程方面的能力,为培养动漫设计人才奠定基础。

七、结语

现代社会对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课堂教学的模式随着时代的进步在不断地改进,教师也在不断地调整教学方式。怎样活跃课堂、增强课堂教学效果、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是我们面临的重要挑战。只有通过教师的刻苦探究,学生的不断努力,才能找到促进高中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高效策略,提升信息素养。

参考文献

[1]宋海章;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新能力——基于计算机教学的启示[J];才智;2009年07期

[2]王吉;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现代教育技术;2011年01期

[3]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年01期

猜你喜欢
高中阶段信息素养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若无经典,语文何以立人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关于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通信系统仿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借助MOOC打造一门有趣有视野的信息素养通识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