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壹
我是一名高中生,曾参加2018年全国中学生生物联赛。对内蒙古赛区使用的人教版生物教材研读过程中,产生一些思考和质疑。作为高中生学习的重要工具,教材既要严谨更要与时俱进。在此结合本人使用过程中的思考,提出几点肤浅的修改建议。
一、相关图示不精确
配图是我们学生学习的强有力的工具,它往往留给我们不可磨灭的直观印象,会对我们今后在学习某个知识点的的过程产生主觀影响,图片在教材中起着不可替代的辅助教学作用,以下几处图示需要完善:
例一:必修二第6页“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以甲乙两个小球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以甲乙两个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我们知道自然界的雄配子是远远多于雌配子的,可是实验中的图却画成雌雄配子数相等。建议指定一个桶使其代表雄性生殖器官,并按原来比例加多此桶内的彩球数目;而另外一个桶作为雌性生殖器官的代表,不改变或按原来比例减少桶内彩球数目。
例二:必修二封面有误。嘌呤和嘧啶所占的体积并不相等,因嘌呤碱基是双环化合物,所占立体空间大,而嘧啶是单环化合物,所占立体空间小,却错画为等大。且细胞核中核仁画得大,并且没有画核孔,且因染色体所在位置造成视觉迷惑容易让初学者认为染色体在核仁内部。
二、少部分疏漏甚至错误
例三:必修三90页,分解者可以分解动物尿液等中的有机物,二尿液等并非排遗物而属于排泄物,文中却表述为“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应添加“排泄物等”一词。
例四:必修一130页第二题“细胞都会衰老凋亡吗?”教参给出的答案是“正确”,但是癌细胞例外。我们一般认为癌细胞是不会衰老死亡的,其体内有抑制凋亡的基因,有端粒酶,可以让自己的端粒长度基本不变,例如乳腺癌细胞。建议把教参里的答案改成“错误”。
例五:必修一125页文字显示为“癌细胞是不受机体控制的细胞”,可是这与必修二38页“免疫系统可以监视突变了的‘自己’成分,并将它们及时清除”这一文字叙述自相矛盾。
例六:必修二57页“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这句话并没有把RNA等特定遗传信息算作基因,但是,查阅《中国大百科全书》确认其应为“基因是含特定遗传信息的核苷酸序列”,是包括某些RNA的。
例七:必修二76页“转录是在细胞核内进行的”表述不准,例如原核生物细菌,其没有细胞核,其转录不会在细胞核内进行。
例八:必修三90页,其实,在生态系统中消费者是可以缺席的,却写成“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如此表述确与必修三中描述的最初没有消费者的生态系统出现了知识逻辑矛盾。其实二者关系并非缺一不可,应该为“息息相关”。
三、建议添加资料卡片
在阅读教材的过程中,我曾经对一些专有名词产生疑惑,这些专有名词是我们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我认为,教材中没有出现过的名词应该加以简单解释,使之变得通俗易懂,才可以被广大高中生群体所接纳。
例九:选修三8页图示中“mRNA经反转录产生cDNA”,关于反转录,建议添加一个知识扩展,并将其和“逆转录”的区别和联系阐述清楚。
例十:必修三48页关于“形态学上端”,应加一个资料卡片,对于这个陌生名词,书中缺少相关的解释。
例十一:必修三32页关于“集合管”应加一个资料卡片。从书中的内容来看,肾小管和集合管在重吸收水分时的作用类似,但是更多关于集合管的知识,例如集合管的位置等,建议添加到书的留白处。
例十二:必修一6页练习题第一题,“区别下列名称中哪些是活细胞?哪些是死细胞?哪些是细胞产物?”,其中有木纤维、抗体等,是刚刚学必修一的学生所不清楚的名词,建议添加一些对此类名词的解释说明。
四、容易引起初学者的误解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很容易产生各种联想,而引导我们联想的,正是一些例如“问题探讨”、“批判思维”这类的书旁或小结前面引出问题的例子,这样的例子虽没有错误,但是有时举例不当会造成我们的不正确的联想,建议换成恰当的例子,给我们以正确的引导。
例十三:必修二2页“问题探讨”列举的就是融合遗传的错误观点,可是“不完全显性”也可以让子代的性状如此,易让初学者认为“不完全显性”是错误的。
五、实验部分
有的实验仅仅给出操作步骤但是没有给出原因,也没有给出相应试剂的作用原理,这就给我们的学习带来了困惑,期待补充完整。
例十四:必修二88页,其中对于“改良苯酚品红溶液”仅提供此实验原料,但是没有说明其作用,也没有给出相应的原理。而这恰是激发我们求知欲的关键。建议出版一本相关知识扩展手册,在新教材中加入有关基因的结构的知识和基因的组成等知识点。
我们相信人教版教材的编写定是非常严谨的,但是随着随着科技的发展,知识的更新,生物学有了巨大的发展和进步,基础教材更需要与时俱进,然而现行的人教版生物学教材未免有些陈旧,甚至其中的部分内容在今天被认为是错误的;但请相信,只要永远在科学中弄潮,就会有新的发现。我的粗陋见解如有冒犯,请包涵。
参考文献
[1]尚玉昌.动物行为学.2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2]杨荣武.生物化学原理.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牛翠娟等.基础生态学.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4]孙儒泳.动物生态学原理.3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5]翟中和等.细胞生物学.4版.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6]刘祖洞.遗传学.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7]杨荣武.分子生物学.2版.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7
[8]《中国大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