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对待孩子分数有讲究

2019-09-10 07:22学敏
家长·下 2019年1期
关键词:分数学科家长

学敏

成绩与成长相比,成长是第一位的,成绩是第二位的。

大多数家长最高兴的事是孩子成绩好,最不高兴的事是孩子成绩差。 孩子成绩好,家长喜笑颜开,全家开心;孩子成绩不好,家长眉头紧皱,全家笼罩着一层阴云。 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孩子的成绩已牵动着千家万户的心弦,成为家庭和谐的晴雨表。 为了让孩子提高成绩, 不少家长不惜花血本请名师,择名校,可结果常常事与愿违,没有功劳,只有苦劳和疲劳,花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换来的是家长与孩子的身心憔悴, 家庭的幸福指数没有上升反而大幅下降。

家长应怎样关注孩子的分数? 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用平常心对待孩子的分数

家长要摆正心态。 要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孩子的分数。 一个家庭把幸福建立在孩子的成绩上是不正常的。 家长要摆正期望的天平,胜败乃兵家常事,有的家长当孩子考得好时就把孩子捧上天, 孩子考得差时就把孩子数落个一文不值, 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会让孩子心理失衡。有的孩子成绩差,家长张口闭口训斥,不是说孩子“ 笨蛋”,就是训其将来没有出息。 孩子在高压力下学习,压力太大会使孩子丧失对学习、生活的兴趣,严重损坏了孩子的身心健康。

家长要摆正心态,必须穿过“ 分数”的迷雾。 家长为何狂热追求好成绩? 他们看来有两个隐含的推理: 成绩好 → 考上好大学 → 好工作 → 好前途; 成绩差 → 考一般大学( 或考不上大学) → 差工作( 或失业) →差前途。 实际上这两个推理并不一定成立,爱迪生、爱因斯坦都曾是“ 差生” “ 问题儿童”,可是他们的成就举世瞩目,家长应学会辩证分析问题。

二、用科学方法分析孩子的分数

家长要掌握分析成绩的方法——看涨看跌抓趋势。

从单科来看, 要把前后几次成绩纵向比较、系统分析,还要与班级其他学生的成绩横向比较,可以看出这门学科成绩的发展趋势——上升、 下降或升降振荡不定。还要找出孩子本学科薄弱的知识点、技能点及薄弱章节。从整体来看,把多次总体成绩进行比较,就可以找出优势学科、弱势学科,可以制定保优强弱的策略,找到增长的路线、提升的空间。

当孩子的单科成绩下降幅度较大时, 家长要适时与孩子沟通, 找到外在原因与内在因素, 激励孩子,而不是训斥孩子,防止孩子产生厌学情绪。

当孩子的总体成绩下降剧烈时, 家长一定要重视这个信号,这表明孩子学习不在状态,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早恋、网瘾、痴迷武侠言情小说、打架斗殴等不良因素会使孩子分心, 这时候家长要沉着冷静,尊重孩子,不要逼孩子,不要刺探孩子隐私来了解情况,而要让孩子主动说出心里的困惑,及时帮助孩子解决成长的苦恼。帮助孩子找到拐点,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促进孩子整体实力的上升。

三、用正确态度对待孩子的成绩

对于孩子的成绩,家长要更新观念,实现三个转变。

( 一 )由关注结果向关注过程转变

两个孩子,甲每天花 1 个小时复习英语,乙每天花 30 分钟复习, 结果期末考试都考了 100 分。如果甲和乙都是初一新生刚接触英语,单从考试成绩来看,甲和乙没有区别,但学习过程有很大的区别,乙的学习效率比甲高,看成绩还要看投入与回报的比率。 甲每天复习1 个小时, 集中复习,乙早、中、晚各花 10 分钟复习,英语这门学科用零碎时间分散复习效果更佳,英语是一门记忆性很强的语言学科,多次重复利于记忆。

( 二 )从关注孩子学习向关注方法转变

向关注思维过程转变还要关注孩子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思维方法、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永葆学习活力的源泉。没有好的方法、习惯,往往也能取得好成绩,但这种好成绩来自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 这种消耗战是以牺牲孩子的身心健康为代价的。

( 三)从关注成绩向关注成长转变

成长的过程中没有分数不行,但分数也不是万能的。 如果为了片面追求好成绩,孩子没有节假日,没有朋友,没有业余爱好,没有健康的心理,这种成绩又有何用? 成“ 人”永远是第一位的。

高分低能、高分低德并不是正常、健康成長。 对于成绩好的学生,我们也要关注其成长, “ 一俊遮百丑”,我们常常误认为成绩好孩子就会快乐,就会身心健康。有的家长急功近利, 认为天天坚持锻炼身体充其量也不过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而已,兴趣特长再好,也只不过是装饰品而已,中考、高考还是看成绩,其他的不能算分数。 这样的想法都是盲目、短视的,不可取。最后请家长朋友记住一句话: 成绩与成长相比,成长是第一位的,成绩是第二位的。

(责编 杨 菲)

猜你喜欢
分数学科家长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家长错了
一种快速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
把握物理难点,分数更上一步
“超学科”来啦
家长请吃药Ⅱ
……的近似分数的若干美妙性质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
犯错误找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