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海棠
江南烟雨时,杭州市时代小学四年级师生踏着铺满竹叶的小径,漫步在黄公望隐居地。
走进研学
黄公望隐居地背靠葱绿蜿蜒的群山,临近富春江,生态植被良好,环境恬静雅致。660年前,元代大画家黄公望在此结庐定居,以富春山水为蓝本,绘就充满传奇色彩的《富春山居图》;660年后的今天,灵秀的富春山水间,一幅现代版《富春山居图》正徐徐展开,让我们一同走进黄公望笔下的富春山水,体验深厚的人文历史和自然生态。
游湖光山色 识林间花木
黄公望隐居地清幽静谧,一汪碧绿小湖,外围清澈透明,中间苍翠碧绿,深不见底,宛若碧玉。林间树木茂盛,绿树成荫,不同深浅的树与竹交织,犹如避世竹源。
学生们在导师的带领下,一路游赏,一路认识林间花木,并对林中花木进行了森林健康情况调查。
赏《富春山居图》 读黄公传奇
从前,富春江边有一个白鹤墩,边上有一个庙山坞,庙山坞里有个小洞天,小洞天里有个南楼,南楼里有位仙风道骨的老人,老人画了《富春山居图》……
这位老人便是黄公望,《富春山居图》便是他古稀之年的画作。
《富春山居图》堪称山水画中最高境界的长卷,被后世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跟随视频的介绍,学生仿佛走入了富春江两岸秀丽的画景中:峰峦叠翠,松石挺秀,云山烟树,沙汀村舍,浩渺连绵的江南山水……
参观黄公望纪念馆,学生们了解到了这幅画更为传奇的经历:这幅画在明朝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沈周手中不翼而飞,消失150年后出现在清代著名收藏家吴洪裕手上,并被烧成两段,前段称《剩山图》,1956年进入浙江博物馆,后段称《无用师卷》;1948年辗转到达台湾,从此一代名画《富春山居图》分隔两地。600多年后的2011年,距《富春山居图》被烧成两段361年后,两段图重新遇见,一段传奇终于圆满。
游黄公望隐居地,学生更是品读了黄公望一生的传奇。黄公望自小熟读四书五经,乃博学多才之士,怎奈生不逢时,仕途多舛,仅任过两任书吏,还因上司的循私舞弊被牵连入狱,出狱时已经过了五十。他五十岁拜师学画,年过半百的他曾被拒之门外,可他并未放弃,每日观草长莺飞,江流激荡,渔舟唱晚,专注于自己的内心感受,把全部的精力放在自己倾心的美好画作上,年近八旬始作《富春山居图》,历时四年完成。八十四岁时,黄公望将他的绝世之作《富春山居图》赠予师弟无用,旷达洒脱如黄公望,不求获取浮名与荣华。
当我看到《富春山居图》时,我被震撼到了。黄公望老先生的神来之笔,惟妙惟肖地把富春山水的锦绣与壮丽表现得淋漓尽致,仿佛让我置身于古时的富春山水之中。巍峨雄伟的高山,向东缓缓流去的江水,远处连绵起伏的山丘,两山之间平坦的小山谷……从我眼前一一掠过。(翟子墨)
《富春山居图》壮丽雄伟、细致精美,把富春山水表现得淋漓尽致。这幅画,黄公望画了四年之久,他遍访富春美景,曾站立倾盆大雨中,不顾斗笠被吹跑,痴迷地作画;也曾因为过于沉浸在艺术和美景之中,险些掉入水中……八十高龄的他依然执著追求山水,这种热爱自然的精神令人肃然起敬。(唐天行)
参观黄公望纪念馆,我们了解了“元四家之首”的黄公望的一生:蒙冤入狱、漂泊隐居,一生坎坷,不忘初心,静心创作,完成了举世闻名的《富春山居图》。这次研学不仅让我领略到国宝的魅力,更让我领悟到:即使身处逆境,也要坚持初心,克服困难,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行。(李 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