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慧
摘要: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印度历史上卓越的政治家、外交家、思想家,印度开国元勋之一。尼赫鲁身上融入了一个民族和一个时代的生命力,正是在他的引领下,现代印度的创建由特色鲜明的尼赫鲁时代展开,他不仅为印度的民族独立事业更为独立后印度走向现代化发展道路做出了杰出贡献。
关键词:印度;尼赫鲁;开国元勋
中图分类号:F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9)10-0028-03
“印度以它现在所处的地位,是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二等角色的,要么就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么就销声匿迹。”这一耳熟能详的名言出自印度开国元勋贾瓦哈拉尔·尼赫鲁的史学名著《印度的发现》,该书成稿于1944年9月,彼时他正在亚马那加堡垒监狱度过他的第九次监禁岁月,虽身陷桎梏却心驰魏阙,他坚信这不过是黎明前的黑暗。今时今日,“有声有色的大国”仍是当代印度大国战略的最好注解。
1 从贵族到囚徒
贾瓦哈拉尔·尼赫鲁1899年11月14日出生于印度联合省阿拉哈巴德城,尼赫鲁从小就接受极具西方特色的贵族式教育,他的启蒙教育主要由聘请的欧洲家庭教师承担,其中对他影响最大的是爱尔兰人费迪南德·布鲁克斯,他本是一名神智学家,在尼赫鲁11岁时开始担任他的英文老师,少年尼赫鲁从他那里最早接触到了西方文学、神智学和自然科学知识。布鲁克斯首先为尼赫鲁打开了英美文学的大门,在他的引领下,尼赫鲁的阅读兴趣激增,他开始饱览各类文学名著,卡罗尔、吉卜林、狄更斯等大文豪的作品都是他的挚爱,小小年纪便开始博览群书。此外,布鲁克斯还引导他研究科学,他们曾在家中东拼西凑地搭建了一个简易实验室,尼赫鲁对各类物理、化学实验异常着迷,常常津津有味地尝试各类基本的物化实验。儿时的学习经历为他日后形成对科学精神的追求以及坚定地引领印度走上世俗化与西方化的道路有极为深远的影响。
1905年,尼赫鲁在父母的安排下远渡重洋,赴英国求学,并入读哈罗公学。尼赫鲁初入学校时年纪稍大,但因拉丁文成绩不佳而被编入低年级,不过他进步神速,一路升级,很快便迎头赶上,甚至在知识储备、阅读量、政治敏锐性等方面都远超与他同龄的英国同学。两年后,尼赫鲁进入赫赫有名的“三一学院”,正式成为一名大学生,他主修化学、地质学和植物学三门自然科学,另外还参加文学、史学、哲学、政治学和经济学等多门学科的讨论。求学期间,尼赫鲁广览群书,对各门学科都抱有高昂的学习热情,而他对政治则尤其感兴趣。1910年尼赫鲁大学毕业,当时因他年纪尚不达印度文职官员的最低年龄,故在伦敦内殿法学院继续其海外求学生涯,这一阶段主攻法律,并于两年后通过英国律师资格考試,顺利获得律师证书,而后如愿回到母国印度,任职于阿拉哈巴德高等法院顺理成章的成为一名律师。
尼赫鲁从小接受西化家庭环境的熏陶,后来又在英国接受7年系统的现代西方教育,吸收了西方各种社会思潮,不论在生活方式还是思维方式上都完全西化了,归国后的尼赫鲁变成了名副其实的西方的尼赫鲁。
像许多同辈人一样,尼赫鲁渴望国家获得自由,因而从英国回到印度后不久,尼赫鲁便积极投身于印度国大党联合省地方组织活动中。1916年尼赫鲁见到了自己心目中的英雄——圣雄甘地,并由此开始建立起亲密的友谊,他把甘地视为自己的父亲一般,在他看来,甘地是印度的化身与灵魂,他身上闪烁着印度古国的真正精神。在甘地的影响下,尼赫鲁开始关注和系统研究印度历史与宗教传统,步入“发现印度”的征程。这一时期对他思想认识触动最深的是与印度农民的深入接触,1920年尼赫鲁生平第一次来到农村,耳闻目睹了农民的悲惨遭遇及农村的贫苦景象,这次经历使尼赫鲁在民族民主运动的大课堂里补上了印度历史与现实这一课,他的思想和生活方式逐渐印度化,开始成为东西方合璧的尼赫鲁。
1918年,尼赫鲁与自己的律师职业渐行渐远,他开始不遗余力地参与到国大党的基层活动中,自此,挨打和入狱便如影随形,此后的二十年多年中,他多次被捕,共计在铁窗下度过九年光景。1921年,英国殖民当局意图取缔印度国大党,时任国大党委员的尼赫鲁被捕入狱,这也是他此后众多牢狱生活的开始,在狱中,他鲜与外人接触,读书、写作几乎是占据了他铁窗生活的所有时光,虽环境艰苦,但他的内心世界确无比丰盈。1931年12月尼赫鲁第六次被捕入狱,阅读和写作仍然是他充实监狱生活和维持心智健全的最好途径。
20世纪40年代初,国大党如火如荼地开展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运动,这是由尼赫鲁领导的一场针对英国殖民统治的反帝运动,英帝国竭力试图维护在印度的殖民利益,不顾印度人民的反对,再次单方面宣布宣布国大党为非法政党,并大肆逮捕了国大党领导人,尼赫鲁再次被捕入狱,直至二战结束前夕才得以重获自由。
2 从设计师到实践者
尼赫鲁不仅是印度独立后内外政策的总设计师,更是一位伟大的践行者,尼赫鲁时代印度的治国方略和对外政策都深受他本人的印度观、世界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影响,并打上了深深的个人特色烙印。
1947年8月15日,经过英、印双方艰苦卓绝的谈判,印度终于迎来国家的独立,尼赫鲁无可争议的成为国家的首任总理兼外长,他为新独立的印度确定了四大基本国策——民主、世俗主义、社会主义和不结盟,印度由此进入尼赫鲁时代。这一延续至1964年尼赫鲁逝世的历史阶段,在现代印度的创建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由于早年的留学经历及受西方政治体制和政治思潮的浸润,尼赫鲁极力推行共和政体及世俗主义,这造就了他对印度政治生活的另一重大贡献——在独立后的印度确立起世俗政体。早在印度完全独立前,尼赫鲁便力主召开立宪会议,希冀以此为契机,为新独立的印度制定一部彰显民主和自由的宪法。同年12月,首次制宪会议得以顺利召开,次年1月新宪法正式生效,这也标志着印度共和国的诞生。在此前多次举行的制宪会议辩论会上,有许多代表要求拟出台宪法能够体现出印度教同本国政治体制间的密切关系,尼赫鲁对此坚决反对,他力排众议,主张在印度建立政教分离的世俗政体,反对设立国教,给予每种宗教以同等程度的自由。印度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宗教信仰的国家,尤以印度教为盛,教徒约占总人口的80%,可以说印度教与其普罗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休戚相关,尼赫鲁能够在一个几乎人人都是宗教徒的国家,坚定地确立起世俗政体,确是一件泽被后世的伟业。印度宪法还规定:“实行成人普选权基础上的定期选举,赋予21岁以上的成年男女公民以平等的选举权。”尼赫鲁执政时期印度在全国范围内共举行了三次普选,由于印度人口众多,因此这三次普选这也成为当时世界最大的民主选举活动。尼赫鲁将成人普选权引入一个没有任何政治参与经历其文盲率极高的国家,不仅强烈唤起了印度人民的民主参与意识,更是对“民主程序只使用于高度文化的社会”这一西方传统观念的严正挑战。02757063-5DE6-40F0-A09E-535A2B7CF61B
除政治制度建设外,尼赫鲁还十分关注印度国内经济体制问题,他曾长期不懈地宣传社会主义制度,梦想在国家独立后建立起一个社会主义类型的福利国家。独立之初,尼赫鲁便采取了卓有成效的治国方略,以达成他长久以来所设想的宏伟经济目标,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他在印度国内广泛开展土地改革并先后公布和实施了三个五年计划,由此,印度成功挣脱了此前宗主国的殖民经济影响,顺利步入国家经济独立自主发展的轨道。在尼赫鲁的领导下,独立后的印度还逐步展开了以废除保税地主制度、租佃改革和规定土地最高限额为内容的土地改革,力争实现耕者有其田的目标。土改运动卓有成效,据统计,在1950—1960的十年间,全印度有超过两千万佃农家庭获得了土地,佃农比例从改革前的70%下降到20%~30%。
相比内政而言,尼赫鲁在国际外交舞台上更是声名显赫,被誉为20世纪最成功的外交家、国务家之一。“不结盟”是印度独立后外交原则与对外政策的一个显著标签,也是尼赫鲁时代印度获得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来源之一。在印度独立次月尼赫鲁在表施政演说,他首次正式提出印度将实行不与任何大国集团结盟的外交政策,他说:“我们主张尽可能远离彼此对抗的大国集团政治,因为大国集团政治曾经导致了世界大战,并可能再次导致更大规模的灾难。”尼赫鲁的“不结盟”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它并非是消极无为的中立主义,也非主动选择的孤立主义,而是指在当时不加入到冷战中的任何一方的阵营中,与此同时尼赫鲁又反复强调,印度要与美苏两大集团都友好,要培育与一切国家的友好与合作。
尼赫鲁不仅积极倡导不结盟理念,而且在国际舞台上高举不结盟大旗,多次为和平解决国际争端而奔波,他本人的宗教哲学思想中历来就有主张非暴力手段、用和平方式处理问题的内容,印度独立之后,他将这种思想运用到外交领域,在对外关系上确定了“和平”外交政策。尼赫鲁还分别在1947年、1949年先后两次提议召开“亚洲关系会议”,他本人也被推选为会议主席。尼赫鲁的不结盟外交,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也成就了印度外交的“黄金时期”。
尼赫鲁不仅政绩斐然,更以其复杂深邃的思想体系为人类的智识宝库留下了一笔丰硕的遗产,他的思想博大精深,涉猎文、史、哲、社会、政治、经济等繁多领域,国外学者把这些思想统称为“尼赫鲁主义”。1964年初,在印度国大党年会期间,尼赫鲁突患中风,虽程度较轻,但健康状况急转直下,此后他仍无视医嘱,坚持每日工作,5月27日13时40分,74岁的尼赫鲁溘然长逝。
3“奇里斯玛”型领袖
马克斯·韦伯有一个政治学理论常被政治学者引用,他认为:“统治的合法性分成三种类型:除传统型和法理型之外,另有奇里斯玛(charisma)型,其特点是:“有真正鲜明的个性领导风格、超凡的创造力和与其追随者心理交流的能力;能通过一些不同寻常的宗教、历史、自然或者带有象征性的事件,对所指定的计划和进行的活动做出合理的印证;具有可以改变政治事件发展进程的潜力;能以实质性的有说服力的新制度原则,使社会焕发活力,出现新面貌,达到新水平,或者发生其他变化,使社会恢复公正状况;在有觉悟的民众想象中,奇里斯玛应为他们提供精神食粮,提高他们的自尊。”由是观之,尼赫鲁是印度政坛当之无愧的奇里斯玛型领袖,他博学睿智、魅力超凡,富有创造力和感染力,不仅是印度人民爱戴的政治领袖,更成为一代人的精神导师。
尼赫鲁是一位极具性格魅力的人,他的个性受到许多人的仰慕与赞美,即便是不那么喜欢他的人也会被他的魅力所折服,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领袖们》一书中这样评价尼赫鲁:“傲慢,非常自负,急躁,但却是一位有魅力的领袖人物。”
在争取印度国家独立的曲折道路中,尼赫鲁曾先后九次被捕入狱,但无论身陷何种境地,他均百折不挠,以超越常人的毅力参与到各项反帝运动中,彰显出一个坚忍不拔的爱国主义者的优秀素养。在个人生活及作风方面,尼赫鲁奉行素食,衣着朴素,时刻将自己的命运与民族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从那时起,尼赫鲁在印度社会就积聚起广泛且深厚的群众基础。尼赫鲁学识渊博,思想恢弘而又兼容并包,这又使得他成为印度社会中独一无二、无可比拟的人物。“国大党老政治家珍视他的忠诚,年轻人渴望他的鼓舞;右翼发现他必不可少,左翼总认为他服从真理;对资本家来说他很通情达理,对大多数社会主义者来说,他很激进;许多农民将他看作他们要求土改的主要希望,知识分子将他视为传统与现代世界的桥梁。”尼赫鲁对自己这种特殊作用很是欣赏,他曾自豪地说,他象征着“各种思想倾向之间的纽带,能够缓解不同集团之间的分歧,充当调解人,维护统一。”由于这种独特的人格魅力和卓越的政治才能,在印度争取独立的斗争进程中,圣雄甘地多次将国大党主席的桂冠授予尼赫鲁,并开诚布公地表示选择尼赫鲁为他的接班人,从而将印度未来命运交到了他的手中。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直至他去世的近40年中,他始终享受国人的爱戴。
独立后的印度逐步从南亚走向世界舞台,尼赫鲁也将个人才华魅力施展的淋漓尽致。在印度国内,民众尊他为“独立之父”;在国际上更有“铁腕总理”的威名,20世纪50年代中期,越来越多的亚非新兴国家争相效仿尼赫魯的不结盟外交,公开的把他作为偶像加以崇拜,甚至来自非洲的民族运动领袖们也为他的魅力所倾倒,其中包括正踌躇满志为国家独立事业而奋斗的恩克鲁玛。恩克鲁玛以印度的独立道路为灯塔,以尼赫鲁为效仿对象,最终领导加纳人民获得了国家的独立,他自己也成为国际社会中同尼赫鲁齐名的“不结盟之父”。
尼赫鲁的身上融入了一个民族和一个时代的生命力,他所体现的价值和意义是不可磨灭的,无论现在还是未来,他都是印度和整个世界值得铭记的杰出政治领袖。
参考文献
[1] [印]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印度的发现[M].向哲濬,朱彬元,杨寿林,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6:40.
[2]尚劝余.尼赫鲁与现代印度[J].南亚研究季刊,1993(3):54.
[3]A Appadorai, Select Documents on Indias Foreign Policy and Relations, 1947-1972, Vol.1,[J].New Delhi,1982.3.
[4]彭树智.论尼赫鲁与甘地之间的历史交往[J].南亚研究季刊,1997(2):61.
[5]尤勰等译.[美]理查德·尼克松:领导者[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87:311.
[6]尚劝余.尼赫鲁思想的主要特征[J].南亚研究季刊,1990(3):71.
[7]向哲濬,朱彬元,杨寿林,译.[印]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印度的发现[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6:40.02757063-5DE6-40F0-A09E-535A2B7CF61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