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畅
摘 要 随着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发展,媒介领域也出现了大融合的现象。媒体融合经历数次更迭,其演进的轨迹和支撑融合的逻辑对于文化产业的转型和创新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新媒体的冲击,信息时代的新特征都迫使文化产业不断变化发展。本文探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文化产业如何抓住机遇,寻求自身跨越式的发展问题。
关键词 媒体融合 文化产业 发展
科技的发展给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带来了很多的变化,也包括传媒界。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的产生与发展不断冲击着传统媒体的地位,使得电视、广播的收视率、收听率,广告投资额、影响力等方面出现下降趋势。为了在竞争中求生存,传统媒体与新媒体逐渐融合,进而出现媒介大融合的局面,而在这样的背景下,文化产业的发展既有机遇,又面临很多挑战。
一、媒体融合下传播语境的特征
人类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特征,都有自身的发展核心,媒体融合背景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以信息为核心,尼葛洛庞帝说:“信息技术的发展将变革人类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娱乐方式,一句话,人们的生活方式。”人们的生活都在围绕着信息展开,没有信息,人们将无法生活,而信息最重要的载体就是媒介。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增多,需求量加大,要求的速度也更快,传统的报纸、电视、广播并不能满足人们随时随地都想了解信息的需求。正如芝加哥论坛报社社长Fuller说:“当世界发生了什么事时,人们才会购买诸如《芝加哥论坛报》这样的报纸。其他时间人们则倾向于选择更方便的媒体,如网络。”[1]由此可见,人们对于信息的来源已经不仅仅依赖于传统的媒介而逐渐出现“碎片化”的趋势。一方面,科技的发展使信息有多样的传播渠道,另一方面也实现了人们沟通与交流的高效率。
二、我国文化产业的转型
当今,传统媒体的“一统天下”的地位已经不复存在,为了继续发展,传统媒体与新媒体逐渐融合,以求共存共荣。在这个融合的过程中,整个文化产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首先,文化产业的形态在发生着变化。传统媒体盛行的时代,媒体即是“权威”,在整个传播过程中占有主体地位,起主导作用,媒介传播以“训示”方式出现,即媒体说,我们接受。还有一种传播方式是“协商”。人们从单一的接受逐渐发展为主动询问,主动搜寻自己需要的信息,受众开始由完全被动到主动筛选,这也是传媒发展的趋势。随着新媒体的产生与发展,“对话模式”的传播方式日渐兴起。网络、手机等聊天工具也大大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沟通日渐方便。在传播模式转化的背景下,我们看到的是传播主导权的改变,由传者中心向受者中心转移,这样的转化就要求媒体放低姿态,充分考虑受众的喜好和需求。媒体融合带来了传播方式的变化,媒介形態也相应转型。当新技术逐渐成熟时,传统媒体也与新媒体进行融合,他们借助新媒体传播消息,各种媒体界限越来越不明显,融合趋势加强。罗杰·菲德勒提到媒介形态变化的几条原则:共同演进和共同生存、从旧形态中脱胎而出、会在原先旧形态之上增添新的特点、一切媒介企业都会被迫去适应这种演进、开发新媒介总需要机遇和社会政治或社会经济的理由、新技术变成一种商业成功,总要花费比预期更长时间。因此,一种媒介的兴趣不代表旧媒介的消亡,它们应该互相渗透,共同发展。
其次,新闻传播活动的多样化。在经过了传播形态的变革之后,各媒体传播内容也逐渐变化、融合。以新闻传播活动为例,传统的新闻传播模式比较单一,局限在广播、电视,而新媒体的出现使得新闻传播途径多元化,信息的可控性也逐渐削弱。新旧媒体在融合的过程中将信息统一到一个平台上,依据各类媒体自身的特点、受众群体进行分类,不仅提高新闻传播的效率,而且针对性强。
第三,改变经营模式。“经营模式又称商业模式、商务模式、业务模式或企业设计,其定义可分为三类:即经济类、运营类、战略类,三者呈递进式的次序关系。”[3]传统的运营模式下,媒介将重点集中在如何提高经济效益,提高经济效益的方法即是增加广告收入,广告运营商为何花费大量财力在电视台、电台播出广告,原因在于收视率,所以,各传统媒体纷纷提高自己的收视率以及影响力,不同时段、不同频道的广告费用也不同,这样,可能会出现一种现象,各媒体为了提高自己的收视率,不顾节目质量,在如今“眼球经济”盛行的时代,盲目满足受众品味而不考虑节目层次与质量,损害媒介的健康。因此,应打破原有的单一经营模式,探寻新途径:更新运营理念,打造综合信息平台、创新营销体系等等都可以改变原有的经营模式。
三、结束语
如前所述,科技的发展渗透到文化产业,使其发生一系列的变化,面临一系列的机遇和挑战,新事物的出现不等于旧事物的消亡,在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在全媒体语境下,文化产业的转型与发展迫在眉睫,媒体人应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探寻新的可持续发展的产业运行模式和途径,找到适合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方法,在融合中创新,在创新中融合。当今的时代的包容性为传媒人提供了多元化、多角度的探索途径,而各境外媒体的深入也为本土媒体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和危机,但是,机遇与挑战总是并存的,面对媒体融合的大背景,各媒体不能固步自封,应顺应融合的趋势,在融合中探寻适合自身发展的产业模式。
参考文献:
[1]孙玮.融媒体生产:感官重组与知觉再造[J].新闻记者,2019(03).
[2]周逵.反向融合:中国大陆媒体融合逻辑的另一种诠释[J].新闻记者,2019(03).
[3]支庭荣.我国媒体融合发展的内在逻辑与焦点问题[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9(03).
[4]吕尚彬.媒体融合的进化:从在线化到智能化[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