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艳君
课堂不仅是教师进行教学实践的地方,更是学生开展学习的学堂。在实际工作中,我将目光聚焦于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通过研课、观课、评课等教学活动,让教师用眼睛去观察学生,用心去感受学生的学习,在倾听与思考中进行课堂诊断,及时发现课堂的闪光点,总结经验,同时找到课堂教学推进的难点,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不断完善教学行为。在这样的不断研究下,协同学习的实效性也不断增强。
关键:聚焦教学设计
课堂上,孩子们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提升都源于教师背后精心的教学设计。
设计学法,抓核心,促思考 作为教师,要准确深入地理解教材,抓住核心内容引导学生展开学习,也要对学情有准确的认识,设计出适合学生学习的学法,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思考,让他们的认知获得提升。如教学课《猫》这一文章,课前教师进行了学前调研,了解到学生对于大猫的特点在认识上存在偏差,同时作者在描写大猫的古怪性格时从不同方面选取内容,每个方面又运用对比的方法进行描写,这种写法学生也不易掌握。对此,在教学中,教师给学生搭设台阶,先让学生谈谈对大猫的零散认识,然后采用打乱内容和课文第一自然段进行对比,引导学生思考并交流“打乱顺序写行不行”。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去比较,去发现,从而达到了言意兼得的教学效果。
设计导语,抓关键,破难点 在课堂上,教师的导语能起到链接学习内容的作用。在关键之处巧用引导语,还可以激发孩子的思考,突破学习的难点,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依托:聚焦学习单设计
为了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协同探究的空间,不同学科的教师结合年级和学科特点给学生精心设计学习单,给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和协同探究的抓手。
学习单的设计,抓本质,给空间 学习单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完成一个教学任务,这个任务一定要体现本课的核心概念,体现学科本质。教师在备课时,对于学习单的设计也是颇费心思,力求通过学习单的探究与使用,能让孩子们有更多更大的收获。如语文学科的学习单紧紧围绕学生的质疑问题或者本课的核心问题进行设计,课后进行相关文章的拓展阅读或者习作练笔,做到读写结合,提升语文能力;数学学科从课前的基础性问题入手,课中进行协同探究,课后练习有挑战,引领孩子的思维走向深入。
學习单的设计,练基础,有挑战 学习单不仅是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任务单,更是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工具。因此,学习单的设计要在内容的设计上下功夫,体现出不同的层次,让学生的思维处于螺旋上升的状态。
保障:聚焦课堂活动的设计
本学期,经过集团的高端培训,教师们将学到的课堂活动方式引入到自己的课堂。在课例研究中,我们欣喜地看到教师围绕核心概念设计了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提高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和参与度。比如在课堂上,教师采用画廊漫步的方式让学生有序地走到其他组进行观察学习,扩大了原来小组学习的范围,给学生提供了更大的学习空间;又如教师在课堂上采用学号提问的方式,解决了课堂上有些孩子听讲不够专注的困扰。不仅如此,我们还看到教师们精心设计课堂活动,让学生学得快乐,学得扎实。
研发游戏,玩中练,兴趣浓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为了利用孩子的这一特点来为教学服务,教师们开动脑筋,自主研发了适合孩子年龄以及体现学科知识的游戏,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如五年级的教师发现学生在计算图形面积时总混淆公式,还有一部分学生对图形之间的联系把握不准确,于是设计了“图形飞行棋”和“拍图形”游戏。这两款游戏的难易程度不同,“拍图形”更适合学有困难的学生玩,在玩的过程中学生们需要反复应用各种图形的面积公式,但一点也不觉得计算面积很枯燥;图形飞行棋难度较大,适合基础知识比较扎实的学生玩,它更注重寻找图形之间的联系。通过游戏,教师也可以检测哪些同学对知识掌握得更好,这既为学生免去了枯燥的练习,也为教师减轻了工作负担,真正实现在玩中学。
动手实践,做中悟,记得牢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小学生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因此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是提高学生思维的有效方法之一。我们从很多课例中看到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工具,给他们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能够发现规律,悟得方法,促进了孩子思维的提升。如数学“梯形面积”一课中,教师为孩子提供了多个完全一样的直角梯形和一般梯形,让孩子自己尝试探究出梯形的面积应如何求。学生在独立思考、拼剪的基础上,和小组同伴分享自己的方法,再一起寻找新、旧图形之间的联系,推导公式。整个环节虽然只有这一个挑战性问题,但学生们在协作学习的过程中,会学到同组同学不同的拼剪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数学思维。
学生的成长离不开课堂,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同样离不开课堂。从课例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到老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在不断转变,看到老师对教材学情的把握在逐渐深入与准确,看到学生的思维水平在不断提升。
(作者单位: 北京市丰台区丰台第五小学)